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昌飞 《魅力中国》2014,(17):128-128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抓住了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就把握住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能动性的发挥直接影响着课堂的进程与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在"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课堂教学正以一种崭新的面貌迎接我们,教师在努力改变着自己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努力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意识的转变,使学生通过生动、有效的学习活动去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就围绕这个目标,通过各级培训、校本教研,学习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正一步步探讨、实施,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李建华 《魅力中国》2014,(23):140-140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但是,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分夸大了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该让学生操作的教师代替了,该让学生思考的教师讲解了。教师包揽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才能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发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应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控制调整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来。  相似文献   

4.
靳抒情 《魅力中国》2013,(31):354-354
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人们更关注有效课堂教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将成为教师们永恒的工作追求。怎样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呢?本文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等方面探讨了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认识。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课前精心预设、以达到课堂的精彩生成,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刘晓静 《魅力中国》2013,(14):147-147
所谓数学课堂教学资源,主要是指能够满足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需要的一切,它包括构成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来源和保障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设备和材料,以及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能够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全新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就要做个有心人,努力拓展数学课堂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7.
郭天玲 《发展》2010,(4):146-146
一、创设富有趣昧的“游戏”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显得抽象而枯燥,这样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落,就无从谈起一节课的课堂效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活动,巩固所学知识,让枯燥乏味的练习变为具有数学意义的活动。在游戏中,学生“玩”了,“乐”了,知识得以巩固,能力得到发展,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8.
周娟 《魅力中国》2014,(4):250-250
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离开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就难以畅通地进行,在小组中学生能主动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多。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匡萃校 《黑河学刊》2011,(10):129-129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处理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及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提高上述因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究恰当的学习方式,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将有助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范伟 《魅力中国》2010,(25):307-307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作为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就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需要和兴趣,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使课堂四十五分钟,分分见效率。  相似文献   

11.
杨俊萍 《魅力中国》2014,(14):168-168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就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中,教师精心备课编制信息反馈程序,让学生积极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能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定能达到最佳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中,教师精心备课编制信息反馈程序,让学生积极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能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定能达到最佳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堂的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参与数学学习的意愿、能力和程度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良好发展的前提,因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有效参与状态应该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项超 《魅力中国》2010,(6):167-167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重要环节之一。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冀图为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试论数学教学中兴趣与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彩云 《发展》2008,(4):139-140
本文从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构建数学模型、关爱学生以及树立学生自信心几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汪建华 《老区建设》2010,(14):59-60
小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自由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养成积极主动的参与习惯,为今后终身学习,不断认识客观世界奠定扎实的学力基础,同时形成相对稳定的素养和品质。本文简单的阐述了情感智商的概念、培养情感智商的方法,通过对小学生情感智商的正确引导培养,试图找到一条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中主观能动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布鲁纳说过:"自主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这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是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的"主导"和"引导"下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合作等方式侧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王勇 《魅力中国》2013,(28):241-241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高中数学教师要想打造高效的课堂就要做好课前准备,从学生实际入手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利用好生活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丽琼 《魅力中国》2013,(31):262-262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历史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已成为当前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因此,只有当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之后,追求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出其应有的效果。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