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美飞  刘雅玮 《时代经贸》2008,6(7):126-127
本文在讨论中部崛起时,从产业转移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结构的地区差异,认为东部和中部之间存在产业结构上的梯度差和互补性,存在产业转移的可能性。利用东部地区面临产业升级的机遇,中部地区应该好好把握这个机会,积极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发展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2.
基于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工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能源原材料指向型工业与其资源禀赋发生了较大的偏离,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下,这些产业需要向外转移。中部地区所具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使其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是合理的。同时,中部地区发展这类产业,对国家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又是必要的。国家应从全局出发,审时度势,制定政策措施,促进东部发达地区的这些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产业梯度转移对中部崛起战略的若干影响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产业梯度转移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我国中部地区整体发展战略中,产业梯度转移更是被寄以厚望.本文在对有关产业梯度转移的几种主流理论作简要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利用产业梯度转移促进中部地区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提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应与发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实施反梯度推进发展战略,才能真正有益于中部地区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转移与中部地区面临的环境风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黎金凤 《经济与管理》2007,21(11):30-34
中国“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导致东部产业向中部转移成为中部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但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能忽视随之而来的环境风险。产业转移与环境成本转移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系,东部地区传统产业向中部转移的过程中将使中部地区面临一系列的环境风险,对此,应引起中部地区的高度重视,应制定相应举措,努力使这一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5.
产业梯度转移和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敏燕 《经济师》2005,(4):73-74
城市化已成为各国发展的一个趋势 ,它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在建国后几十年的发展中 ,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与其他发达的国家相比 ,还非常低 ,而中国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更为落后 ,文章从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的角度论述中部地区城市化的发展 ,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看待中部地区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0~2013年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特征表现为:电子信息设备产业、无机化工产业、白色家电产业及水泥工业由东部强势转出;农用化工、能源产业等从东部明显转出;纺织工业、汽车工业及黑色家电产业向东部强势转入;部分有机化工产业向东部明显转入。产业转出的原因在于东部出现原材料、节能减排和劳动力因素约束,转入的原因在于东部具有产业集群优势、消费市场优势以及地方政府作用。建议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对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进行统筹管理。一要从全国总体角度规划国内产业布局,促进东部产业科学、合理转移;二要积极鼓励东部转出生产优势丧失型产业,通过腾笼换鸟实现产业升级,同时缩小东西差距,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均衡发展;三要合理引导东部地区节能减排约束型产业转移,通过严格执法监管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解决节能减排约束型产业出路,防止污染转移。  相似文献   

7.
中部地区应当积极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成为协调我国东西部发展的杠杆和桥梁地区。本文提出并论证了中部崛起应采取“外部投资密集推动的外生性发展”模式,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让中部走出"中部塌陷"困境,实现中部崛起,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是最佳途径和重要载体.文章分析了中部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对中部的影响,探讨了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与中部崛起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梯度开放"的策略,在发展过程中,中部经济整体发展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趋缓形势,因此中部崛起成为了我国二十一世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中产业集聚模式作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效途径获得经济学界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相似文献   

10.
在东部沿海、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加速发展的对比之下,中部地区陷入了全国经济增长的“盆地”,被喻为“中部塌陷”。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做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实现中部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部地区能否在发展战略上实现创新。本文就造成中部塌陷的成园以及中部崛起的战略选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秦华芳 《经济论坛》2006,(13):15-16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统筹区域发展而言,要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历经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以及东北振兴,中部省份该怎么办?2004年“两会”期间,中部六省政协委员心情迫切地联合提出提案《加大力度推进中部崛起》。之后,中部崛起这一概念,便第一次写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之中…  相似文献   

12.
品牌经营不成功是经济落后地区也是湖北省的主要原因之一。湖北省要想成为中部崛起的领头羊就必须大力提升湖北的品牌实力。品牌实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品牌的联想功能,充分利用光电子产业优势,用高技术的品牌产品引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品牌经营不成功是经济落后地区也是湖北省的主要原因之一.湖北省要想成为中部崛起的领头羊就必须大力提升湖北的品牌实力.品牌实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品牌的联想功能,充分利用光电子产业优势,用高技术的品牌产品引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以安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五七 《技术经济》2010,29(8):33-37
在区域发展战略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沿海的传统产业出现了向中部加速迁移的趋势,安徽正面临着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历史机遇。根据相对产业梯度模型,以安徽、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福建六省市为样本,对安徽承接沿海转移的目标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安徽在饮料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传统行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显示了明显的承接优势。安徽要增强对产业转移的科技支撑,促进制度创新,改善产业承接环境,以进一步提高区域产业承接绩效。  相似文献   

15.
中部悬念     
王承舜 《新经济》2004,(3):36-38
凭借先发优势,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圈率先融入全球化经济大舞台;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工程的推进,西三角经济圈又呼之欲出;当“三极论”进入宏观决策,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开始踏上复兴之路。那么,沉寂的中部地区是接受“塌陷”,还是酝酿隆起呢?这确乎是一个悬念,尤其是在本刊记者对河南郑州、信阳进行了深入采访之后。  相似文献   

16.
贾彦利 《财经研究》2006,32(4):58-67
文章以纺织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例实证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二元产业结构通过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而对“中部崛起”产生的影响,并在最后结合区域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发展产业集群,提升中部地区区域经济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继东  许丽 《技术经济》2007,26(2):13-15
产业集群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因此发展集群经济是中部崛起的必由之路。在分析了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效应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中部地区集群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周五七 《经济与管理》2010,24(10):19-23
东部沿海的传统产业在向中部地区加速迁移,但中部地区现存的制度因素制约了东中部产业转移的进程。中部地区在地方财政分权度、产权多元化、政府效率、科技创新制度等方面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较大的制度距离。中部与东部的制度距离制约了东中部产业深度分工和要素优化配置,阻碍了东部沿海的传统产业向中部迁移。中部地区要发挥中部崛起的政策优势,提高政策的利用效率,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增强对产业转移的科技支撑,促进技术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中部崛起政策实施13年来,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为进一步引导发展,需对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作整体评估和检验。基于1999-2013年我国20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PSM-DID方法,从长期影响角度评估中部崛起政策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以地区技术复杂度度量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考察中国式财政分权模式下政府财政行为波动对政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财政支出波动对地区产业升级会起到负面作用。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积极性政府财政政策、突破路径依赖是实现政策效果的中介变量;政策着力点主要在高技术水平的产业上;由于地区异质性的存在,部分省份产业升级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制定新一轮崛起战略措施时,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区异质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产业转移是引导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合理布局,进而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广东省“双转移”战略的提出和深入实施,劳动密集型等传统产业从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可以为转出地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并为进一步引进更为先进的产业提供空间支撑,同时也可以促进产业转入地的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