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11月11日,历史再一次眷顾吴桥,22年的漫长等待,十二次的翘首期盼,随着第十二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沧州会场的开幕,作为沧州人心中骄傲和梦想的“骄子”——杂技节,终于“回家”了!这是所有沧州人的幸事,更是28万吴桥人的幸事!  相似文献   

2.
《民营视界》2009,(6):52-55
迎杂技节“回家”,邀五洲宾朋,享杂技盛宴,是沧州人民多年的期盼和梦想,也是全市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盛事。这一梦想终于成真!11月11日,第十二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沧州会场暨2009中国(沧州)管道装备展在沧州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3.
吴桥以其源远流长的杂技历史、丰富多彩的杂技民俗、惊险奇绝的杂技节目,被国内外誉为"天下杂技第一乡"。吴桥杂技大世界旅游景区,集娱乐、参与、交流、表演、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展示民俗精粹,尽显艺乡风情,目前已成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杂技旅游品牌精品。  相似文献   

4.
柳依  刘建 《民营视界》2007,(3):52-58
杂技艺人,是凭着一身技艺行走江湖、四海为家的人。当我终于来到吴桥找寻他们的时候,他们曾经的生活却渐渐地淡出我的视野。只有在如今的吴桥杂技大世界,在其中九个景点之一的江湖文化城,在那些保留下来的久违的地摊表演中,才让我看到那个随着岁月的风烟逐渐远去的世界的一个缩影。[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周总理亲手缔建的中国马戏团杂技马戏是中国的传统艺术 ,为了外交需要 ,由周恩来总理倡议和亲自谋划 ,我国于1950年成立了中国杂技团 ,之后又成立了中国马戏团。中国马戏团建团后 ,在全国范围内精心筛选了身怀绝技的杂技精英 ,特别是从杂技发源地吴桥的众多杂技世家中 ,挑选具有祖传绝技的“卸锁大王”后代传人、“狗熊张”继承者等活跃在世界各地的民间艺术家加入。周总理还亲自策划 ,安排邀请前苏联国家马戏院功勋艺术家参与指导和培训。在一代又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支持下 ,中国马戏团不断发展壮大 ,创作出了几十个富有民族色彩…  相似文献   

6.
为迎接党的十六大,河北沧州市作协主席、本刊驻沧州工作站站长新学编著的报告文学集《公仆之歌》近日公开出版。本书由沧州市委副书记蔡华作序,市人大主任白清安为封面题字,著名书画家李大中设计封面。本书要目:铁肩担道义热血捍法威———记河间市人民法院院长闫亚民及其一班人世界杂技艺术的摇蓝———记中国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劳动就业服务的一面红旗———海兴县劳动就业服务工作纪实与时俱进苦求索———记河北省十佳宣传部和马金林熊熊燃烧的生命之火———记沧县地税局局长孙瑞丽生命闪烁着耀眼的光华———记沧州市交警一大队队长…  相似文献   

7.
走钢丝的人     
国庆期间,我和家人去吴桥杂技大世界游玩。几日里连绵不绝的阴雨,空气潮得能攥出水来。阴冷晦暗的天气让游人们本来高涨的兴致难免有些低落,大家都瑟缩着,看上去有点无精打采。所幸倒也见识了不少真功夫:白发苍苍的老艺人吞火、吞剑、肚皮切菜的气功,花样年华的妙龄女蹬缸、转碗儿,空中飞人的绝技,黄口小儿钻圈儿,青年壮汉马术,一路看过去眼花缭乱,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8.
袁永杰 《魅力中国》2013,(20):104-104
题记:中国人古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说。其意不是说需要百年才能造就一个入或者一代人,而是将对人的教育看得无比重要。本文的作者从小也是一名杂技学员,二十多年的成长经历,本身就证明了“百年树人”这个说法的重要。虽然笔者现在也为人师,也管理着一帮杂技学员,但仍然感觉自己思维的欠缺和能力的薄弱。仍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汲取,唯有这样才不至于误人子弟。笔者认为,杂技的基本功和技巧可学可练,对于成就一代演员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思想方面的教育、影响,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树人”的根本。此中“奥秘”,想必诸君亦有同感。笔者作为杂技学员的施教者、管理者,十几年的体验虽有所悟。但不深不透,不敢以行家自许。更不敢在诸君面前“弄斧”,故称之为“初探”。  相似文献   

9.
她,从名孤儿成长为新中国的杂技艺术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凭着“蹬人”的杂技节目,她应邀参加建国10周年的国宴,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周总理和她扳过手劲;她曾与王昆、胡松华等艺术家出访北欧,并带着她的节目走遍了五大洲20多个国家。八十年代末,她在重庆杂技艺术团低谷时期出任副团长,卧薪尝胆八年,率领重庆杂技艺术团在国际国内杂技赛场上获得三十多项大奖,为重庆杂技事业写下了灿烂页。她,就是重庆杂技艺术团团长何天宠。她说,“如果有来世,还干杂技。”  相似文献   

10.
中国杂技艺术至今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杂技艺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杂技节目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时代风貌迅速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成为艺术殿堂中最为活跃的分子之一。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杂技因其特有的肢体语言艺术优势而成为一张开拓国际演出市场的“王牌”,被誉为“外交先行官”。  相似文献   

11.
柳依 《民营视界》2009,(5):51-53
应吴桥工商联执委企业所邀,沧州市工商联《民营视界》编辑部执行主编郭文荷、市工商联法律服务中心主任王文来于9月15日参加了吴桥执委一年一度的聚会,王主任并以“企业家应该具备的几种意识”为题,进行了专题讲座,现将讲述内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蔡春丽 《今日重庆》2014,(21):78-81
魔术,是制造奇迹的艺术。这样的奇迹,由重庆杂技艺术团的30多名杂技演员创造——他们用杂技和魔术演绎出了“中国梦”的“梦幻奇观”。  相似文献   

13.
李志勇 《魅力中国》2013,(16):81-81
舞狮,是一种集娱乐、杂技、武术、图腾、竞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表演风格也可大致分为“文狮”和“武狮”两种。“文狮”主要特点是刻画狮子温顺的神态,如搔痒、舔毛、打滚、抖毛、抢球、戏球等动作;“文狮”表演细腻而稳重,着重刻画狮子温驯可爱的性格。“武狮”则表现狮子勇猛的性格,如跳跃、跌扑、翻滚、登高、腾转、踩球、钻火圈等等。“武狮”讲究武功技艺,还有爬高、攀索、过跷板、走梅花桩等高难度动作,主要表现狮子的勇猛矫健、威武雄壮。中国民间的舞狮节目由来已久,杂技中的《狮子舞》即由民间舞狮演变而来。代表中国龙狮文化的杂技《狮子舞》也存在南方和北方之间的差异,且有南狮、北狮之分。南狮活泼大方、北狮威武雄壮。在技巧上也有明显的差别,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从杂技艺术的角度。审视南北方的气候变化、地域山川、民俗风情的差异,从中发现杂技《狮子舞》所表现的艺术特征。《狮子舞》是濮阳市杂技团的长期保留节目,一代代演员继承发展、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4.
任爱琴 《魅力中国》2013,(34):75-75
杂技,亦作“杂伎”,指柔术、车技、口技、顶碗、走钢丝、变戏法、舞狮子等技艺。现代杂技特指演员靠自己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动作的表演性节目。中国的杂技艺术以其绚丽多彩而古朴大方的特点,在世界杂技之林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5.
辛儒  张淑芬 《特区经济》2010,(3):288-290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连结民族感情、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必须不断完善保护措施和开发新的思路。本文以吴桥杂技作为个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对两者之间的互动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显州 《东北之窗》2012,(19):114-114
大连杂技团成立于1951年,是中国首个赴国外进行商业演出的杂技团体,也是当下中国最具实力的杂技团体之一,其演出足迹遍布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60年来,剧团创作演出的各类杂技节目在国内外大型杂技赛事累计获奖200余次,与法国合作演出的《花木兰》、杂技版现代歌剧《猴-西游记》和与日本合作演出的“HelloKitty系列”等杂技剧目深受好评;近年来剧团独立制作演出的中国杂技版《胡桃夹子》和原创杂技音乐剧《不莱梅的四个音乐家)正在世界各地演出;  相似文献   

17.
《开放导报》2008,(6):126-127
在刚刚闭幕的“文华奖”第七届全国杂技大赛中,沙井金蚝杂技团刨编主演的杂技《追梦一蹬人空竹》获得金奖。  相似文献   

18.
菜菌河畔的德国杜塞尔多夫市.6月16日至22日的一周里格外喜气。为庆祝中德建交40周年,“巴渝风情”中国重庆文化周在杜塞尔多夫举行。最炫的杂技剧〈花术兰〉、〈红舞鞋〉片段,最有重庆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袁永杰 《魅力中国》2013,(19):130-130
引言:2000年的10月,第五届全国杂技比赛在辽东丰岛的大连市举行。我们濮阳市杂技团表演的《狮林春光》节目一举夺得金狮奖,实现了二十多年来的夙愿。接着《狮林春光》又挥师南下,在武汉市举行的第四届国际杂技节中,战胜了十几个参赛国家的众多高手,以最高分夺得“黄鹤金奖”。  相似文献   

20.
蔡春丽 《今日重庆》2013,(10):26-28
重庆文化的海外之旅中,最让外国观众感觉“奇妙”的表演是“变脸”。“变脸”,是川剧中最具艺术感染力的绝技。在中国艺术家一摆头,一变幻的脸谱转变之中,颇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川剧、杂技“变脸”,中国功夫、中国民乐等,俘获了大批外国观众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