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增加农村家庭收入,更是有效地促进了二、三产业发展和城市的繁荣。本文从扬州为例,分析了扬州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劳动力转移和工资性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就业》2007,(1):59-59
近年来,山西省不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工作。2004年至今,这个省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20万人,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8%。其中,85%在省内得到转移,实现了就地有序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3.
《中外企业》2003,(2):40-44
农业劳动力比重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农业劳动力的剩余,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经济发展阶段,即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扬州市的实践表明:不同产业收入的差异是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推力,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不断需求是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外在拉力,农民渴望提高生活水平和追求自身发展是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动力,科技进步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推动力,政府力求保持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促进力。扬州市的实践还表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输出影响到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农村、农民的事,而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一个县、一个市小环境的改善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需要国家的宏观制度环境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丽水市云和县积极探索适合“小县大城”战略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新路子,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把服务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就业工作的出发点,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筹城乡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人口56840人,实际转移就业39607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69.7%。  相似文献   

5.
赵振芳 《民营科技》2008,(5):120-120
“十一五规划”已进入第三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是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从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入手,在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剖析了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因素,进而提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首先阐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与特点,并对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别从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转移组织化程度以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等方面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途径进行小结。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村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目前农村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为70%,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高出几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既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又激发了新一代农民冲破传统观念,离开休养生息的土地,到外面闯荡的强烈欲望。于是,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民工潮”,即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利用农闲之时,自发组织季节性外出,到城市打工或经商。当时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季节性、临时性和转移的不完全性。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具有转移规模大、转移长期性、转移完全性的特点。现阶段,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伴随着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各国现代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相适应,劳动力也有一个产业间转移的过程。考察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行工业化国家农村劳动力以梯度转移模式为主。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呈现出跳跃转移的特征和趋势。基于这一趋势和我国国情,加速城市化、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主要出路。  相似文献   

9.
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下列特点:转移领域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转移地域主要是省外,尤其是东部发达省份,转移劳动力文化程度以初中文化为主,男性高于女性,外出转移的组织形式以自发为主;广西工业化程度低与城镇化滞后性、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不相适应、不合理的户籍与社会保障制度、政府部门与中介组织为劳动力转移提供的服务不到位是制约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是: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增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容量,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环境,保证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10.
《北京房地产》2006,(10):I0005-I0006
为了推动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的意见》(京政农发[2006]8号)文件精神,努力开创农村劳动力向建筑业、房地产业转移培训就业工作新局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渠道安置京郊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特制定此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1.
程殿洪  陈世娟 《活力》2010,(14):186-186
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已超过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2.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利用福建农村统计年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来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当地农村城镇化进程以及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等;但也会造成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地资源利用率下降以及农业技术推广受阻等等。  相似文献   

13.
赵倞 《活力》2011,(9):F0004-F0004
五大连池市作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县、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地县。多年来,坚持以促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促使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加强劳动力转移优质服务为手段。强力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用工市场对接、返乡创业指导和土地规模经营。促进了劳务产业大发展、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栖霞市各镇街劳动保障事务所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到目前,已有2540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工就业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一项重大惠民行动。但我们对某县2006年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及效益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发现其资金的使用存在问题不少。  相似文献   

17.
葛炎  徐宁 《中国就业》2006,(4):40-41
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中,浙江省长兴县把劳动力技能培训作为推进劳动力转移的关键环节来抓,在全县推行“农民技能培训教育券”制度,对农民技能培训实行政府买单,鼓励乡镇、部门和经济主体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有效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深入开展。自2004年9月实施以来,全县共发放培训券8050份,完成培训6694人,结算培训经费267.76万元。  相似文献   

18.
丁巨峰  张桂凤 《活力》2009,(7):27-27
几年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极大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另一方面,农村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冷静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及影响转移的制约因素.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很大程度的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受到经济因素、教育培训和劳动力的供需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灰关联分析,掌握各个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以便根据研究出来的影响力,制定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农业规模化经营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规模化经营必然使农业出现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成为关键。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包括本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将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动,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社会结构的形成。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视角,本文勾勒出了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过程简图。保障农业规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