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家电下乡是中央刺激农村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从家电下乡的背景及状况出发,深入探讨家电下乡对农村消费意识、消费结构、消费行为的影响,最后就如何以家电下乡为契机培育合理的农村消费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介绍家电下乡背景、营销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目前家电下乡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家电下乡营销策略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家实施"家电下乡"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而与以往不同,"家电下乡"作为一次全新的创造,折射出了财政政策的"闪光点".一、与以往财政惠农政策主要侧重于生产,更注重在生产环节给予农民补贴与扶持,"家电下乡"从生产环节转向了消费环节.以往的惠农政策突出表现为财政对农民进行粮食直补等扶持上,如今农民购买家电也给予财政补贴.有力地刺激了农民购买力,直接拉动农村消费,将农民这一庞大的消费团体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化为强大的现实购买力,无疑为我国的"大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持久拉动力.  相似文献   

4.
陈满玉 《南方农村》2011,27(6):67-69
“家电下乡”是国务院以财政补贴促进家电下乡销售至广大农村的政策优惠活动,有利于拉动农村消费,改善民生。本文从法律角度分析了目前“家电下乡”活动中财政补贴政策的利弊,从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平等施政的角度,提出了以发放家电券来便利农村消费者,以及发放家电券与领取“家电下乡”补贴并行不悖,繁荣农村家电市场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国际金融危机吹"冷"全球经济.如何"过冬",成为各国政府急解的一道"燃眉"难题.我国"救市"之举,到农村去.从家电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产品下乡活动在大江南北迅速推开."出不去"的家电等企业终于松了口气.  相似文献   

6.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日前表示,家电下乡政策今年不会取消,有28个省将继续实行此项政策。另外一方面,农超对接将不仅仅局限于超市,还将延伸至大学以及大规模的社团机构。  相似文献   

7.
基于家电需求预测的"家电下乡"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来说,"家电下乡"扩大内需的潜力很大. 然而,根据有关部门对几种家电产品需求的预测,"家电下乡"仍面临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约束,当然,"家电下乡"政策本身也存在以下缺憾:一是简单地认为城市市场的过去就是农村市场的未来,二是有"临时抱佛脚"之嫌;三是忽视了农户生产消费对大内需的"催化剂"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分别从政府、企业和农户的角度,提出了"家电下乡"扩大内需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家电下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国务院批准,国家财政部、商务部联合施行的“家电下乡”重要举措,经过多年的地方试点后,已于今年全面推广。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扩大内需,拉动国家经济增长,是利国利民的政策。但在贯彻落实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共同克服和解决。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镇的消费率在上升,而农村消费率却在持续下降,致使总体消费率呈下降趋势.由此,面对世界金融危机,要扩大内需,首先的是扩大农民需求.2010年初,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其中建材下乡是其中的亮点之一.拉动内需的政策制定好了,农民会积极响应,否则会上海农民的信心,影响今后政策的执行,也会降低农民对政府的信任度.笔者认为,政府与农民之间建立信任与信心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在分析家电下乡效果不尽如人意之原因的基础上,对建材下乡政策的制定所应关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遏制招标价虚高缺良法近日,家电下乡新投标企业参加的B项目开标准时进行,加上此前一日已中标企业参加的相应产品A项目的开标,2010  相似文献   

11.
河南依靠资源优势和发展机遇,特色农业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结合河南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南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日益完善等。但是,目前还存在着投入力度不够、农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制约因素。针对这些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现代农业投入保障机制,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视角的生产发展问题与需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务研究从农民的视角出发,通过深入的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以北京市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社区为基础,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的现状及农民对生产发展中的问题和需求.研究指出,由于新农村建设中技术推广服务严重缺失,农民在生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资金,缺乏技术,农产品销售困难,农民希望有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机会.新农村建设应该倾听农民的声音,从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转移到对生产发展的关注和支持上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学校和家庭因素。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必须明确政府职责,调动社会力量,变革教育机制,强化家庭观念。  相似文献   

1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巩固党的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对鲁西南部分农村地区的考察,认为当前一些农村的基层党建工作仍然面临着部分党员受教育程度较低、青年人才扎根难、党员管理不到位、制度建设不匹配等制约因素,并提出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建议: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激发党员干部内生动力;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激发党员干部创新活力;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吸引力;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长效保障。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三农”形势与对策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1年以来,中央进一步提高了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为此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各级地方政府也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因此,农业和农村形势有了明显的转机。主要表现是:在遭受特大旱灾和严重煌灾的背景下,农业仍能平稳发展;乡镇企业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进一步扩大,促进农民增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推进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方面,多数地方目标基本明确,思路基本清晰,步伐进一步加快,效果也在逐步显现。但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尤其是在增加农民收入中,仍存在一些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中国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等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其核心部分。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全体社会劳动者强制征缴保险基金,用以对其中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的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再分配方式。作为社会保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养老保险也是如此。既然强制征缴保险基金的对象是全体社会劳动者,那么理应包括农民。同时,它强调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征缴。而商业保险是一种以自愿为前提的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契约行为,它强调自愿。本文所讲的养老保险指的是前者。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为保障农民老年基本生活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社会安全政策,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几乎与共和国同时诞生,1951年,当时的政务院就颁布了《劳动保险暂行条例》,为5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的职工提供养老,医疗,生育,工伤等方面的保障。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当时的社会养老保险主要是针对城镇职工,占我国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并没有被涵盖其中。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始逐步展开。1986年,国务院决定由民政部牵头,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1991年1月,国务院推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同年2月民政部按照“个人交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原则,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1992年1月,民政部下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从而大大加快了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步伐。到了90年代末期,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呈现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梯度推进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日本农协的历史贡献、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 0 0年 9月 4日至 1 0日 ,笔者考察日本农协 ,访问了日本农林水产省经济局、农林中央金库综合研究所、土浦农协及农户、筑波大学农林系 ,与有关政府官员、农协经营管理阶层以及农协问题专家进行了座谈讨论。一、日本农业发展的新动向日本农业正面临着新的转折点。为使日本农业不致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化浪潮中走向衰落 ,1 999年日本政府颁布了新的《食料·农业·农村基本法》 ,以取代实施了近 40年的《农业基本法》。但是 ,日本农业经济学界认为 ,新的《食料·农业·农村基本法》能否改变目前日本农业的困境 ,谁也无法预料。日本农业面临的…  相似文献   

19.
The present work assesses the attitudes towards importance and need for provid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struments other than traditional grant aid mechanisms in rural areas. Assistance in marketing farm produce, provision of extension services on new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gricultural training and provision of quality standards are four of the instruments examined. The importance and need for providing these instruments depends upon producers'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farm characteristics.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different instruments may apply to different parts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and thus a flexible, multi-instrument and selective rural development policy may be required.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视域下联动城乡深化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将是我国城参一体化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关键时期,要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显著增强的新形势,积极推进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实现由脱节走向互动,这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先决条件和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