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为应对农业自然灾害,建立了完善的以农业保险为主以灾害援助为辅的农业自然灾害救助体系,从价格和产量损失等方面对农场主的生产经营风险进行了分散.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自然灾害严重地影响了农民收入,因此,建立能够补偿农户生产损失的灾害救助机制势在必行.鉴于此,本文首先评价了美国的农业自然灾害救助体系,进而分析了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及不足之处,最后对我国如何完善农业自然灾害救助体系从立法、资金支持、组织结构设置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探索我国农业自然灾害保险救助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农业大国,又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自然灾害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都在1000亿元以上.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严重.但与国际上大灾风险主要通过保险机制来分担化解的做法不同,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救助工作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援助和生产自救进行,有关自然灾害风险防范的保险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因此,必需改革目前的保险体制,探索建立巨灾保险救助和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非传统风险转移方式分散农业巨灾风险的新途径,有效地提升保险在国家灾害救助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贵州作为多民族省份,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通过对贵州省民族自治地区农业生产情况的研究,提出民族自治地区农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美国农业保险项目与灾害救助项目关系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政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实施农业保险项目,七十年代又增设了灾害救助项目。这两个项目彼此具有替代性,但后者的政府和社会成本更高。所以,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开始用农业保险项目取代灾害救助项目,最终保险项目覆盖全国,灾害救助项目成为其补充。 相似文献
5.
历史时期鄂西南民族地区农业结构的演变是一个农耕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相关农业生产部门随之演替的过程。农业结构的这种演化在一定时期促进了该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但在这种农业结构体系下,农耕生产的极至发展及立体农业结构体系的不健全成为该地区农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障碍。要发展该地区当前的农业经济,必须吸取历史时期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朱钅容基总理强调指出:“当前,要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改变了过去缺吃少穿的贫困状况,由温饱型转向小康水平,进一步向富裕型经济迈进。我们辽宁省是个多民族省份,民族人口为616万。民族地区人口为333.4万,占全省的8.1%,其中农业人口为全省的11.6%,土地面积为全省23.2%。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我省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我省民族地区农业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70%至… 相似文献
7.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民族众多,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其地理、文化具有显著的地域和民族特色,自然推进农业产业化也应该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独特创意.西南民族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走特色农业产业化之路,扎根西南地区民族实际,尽力把浓郁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情与农业的生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民族地区农业怎样发展,是关系到民族地区经济能否持续、协调发展,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农业产业化则是民族地区实现农业“两个转变”的必由之路。一、农业产业化是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民族地区一般是地处偏远山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单一的传统农业为主。二、三产业不发达,农业生产规模小,分散,层次低,农产品质量不高,农民生活困难,经济十分落后,绝大部分地区还处于贫困状况。几十年一贯制就农业抓农业,没有或很少有加工业,不研究市场,致…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集资源富饶与经济欠发达于一体,农牧业资源具有很大的潜在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比较优势的转换,是新时期内部农业开发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最终解决西部“三农”问题、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消除贫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加快生态农业建设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西部民族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现状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 ,该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单一 ,功能弱 ,稳定性差 ,自身恢复能力差 ,加上长期不合理的利用和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 ,使脆弱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1 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有关资料显示 ,目前 ,西部地区 4 0 %以上的土地已经出现水土流失 ,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36 0万平方公里的 80 %。其中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水土流失面积比例达到70 % ;西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大约占 1/ 3,其中贵州省水土流失面积比例为 37% ,出现“石漠化”。水土流失不仅… 相似文献
14.
15.
农业保险是许多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农业保障方式,其目的在于降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营中所遇到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减少农业生产者的后顾之忧,最终使农业产业能够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徐霞客对西南民族地区农业考察的贡献:纪念徐霞客逝世36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位于祖国西南,少数民族分布集中,农业开发历史晚,但明代有校大发展.徐霞客旅行考察祖国大西南时,对农业多有记载描述,特结合有关历史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的建构——基于凉山彝区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瞄而不准"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行动的固有弊病.要修正该目标瞄准偏差,需要对民族地区的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进行重构.文章在客观评价民族地区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的基础上,依托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地理、人文特征,提出从四个方面融合地域特性建构其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提高民族地区的贫困线标准;在穷人识别设计中引入土地指标;在穷人界定与细分标准中引入性别敏感指标;建立容纳穷人参与的穷人识别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探讨了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农村社会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和危害,进而分析了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和补偿的现实情况,最后作者就如何提高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水平,如何增强受灾农民抵御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发展特色农业是四川省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而四川省民族地区的农业优势在于特色生态农业。发挥这个优势,既是四川省民族地区未来农业的希望,也是四川省再造一个天府之国的希望。本文认为,四川省民族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既要发挥当地异常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又要借助世界级旅游资源富集地的优势,做好两个富集地交叉结合这篇文章。基于此,从分析特色农业的特征和四川省民族地区农业功能多样性的优点开始,对四川省民族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可行性、两个富集地结合的重要意义以及劣势转为优势的现实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