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剑 《中国报道》2008,(2):68-71
2007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布重要信息:已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 在经历了连续四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后,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已发生较大变化。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为了应对当前宏观经济局面,政府对2007年物价连续上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宏观形势进行了准确判断,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功成身退,“从紧的货币政策”登上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2.
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200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从08年起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至此,我国实施10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正式被“从紧”的货币政策所取代。众所周知,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都会有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而对于目前我国应对通货膨胀而采取的从紧货币政策,同样存在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3.
200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08年的宏观调控锁定在“既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又要防止目前的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两防”目标上,货币政策也从“适度从紧”改为“从紧”。然而,近期股市持续低迷和美国次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引发人们诸多猜测:中央年初确定的“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因此而出现大的调整呢?近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08年第一季度例会认为,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较大,货币信贷投放仍然偏多.流动性过剩矛盾尚未缓解,价格上涨的压力明显。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取向仍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从紧货币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4.
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08年的货币政策,将我国实施10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其目的主要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金融信贷紧缩,对企业贷款的发放将从紧。如此,商业银行新增贷款更容易向大项目、大企业集中,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情况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5.
李倩 《首都经济》2008,(1):77-77
2007年12月20日傍晚,央行宣布,为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从次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2007年内第六次加息,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从紧的货币政策”之后,央行挥出的又一紧缩之拳,此时距央行年内第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仅间隔12天。  相似文献   

6.
2007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逐步转为“从紧”,这将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文章从融资成本和融资来源方面分析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并探讨了中小企业如何利用四种信用形式实现多元化融资。  相似文献   

7.
2007年我国实行了“从紧货币政策”.其核心在于紧缩信贷。加强从紧货币政策,有利于避免中国经济的大起大落,能有效减少银行经营的周期性、结构性波动风险.为中国银行业长期的稳健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8.
央行副行长易纲在“两会”期间表示,总体来看。国内GDP将保持稳健和强劲的增长率,存在的风险就是通胀的压力比较大。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和组合能够应对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复杂局面,整个经济发展会比较平稳。在我国经济总量已经扩大的情况下。“从紧”货币政策的含义就是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幅为16%,银行信贷增幅低于2007年。不过。这种从紧会是“适当的、适度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以2007年的货币政策效果为分析切入点,分析并评价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之一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整的效果。笔者认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个货币政策工具之所以没有像理论上所阐述的那样具有明显的效果,主要在于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不合理,外汇占款抵消了政策效果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08年我国将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不仅要继续“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而且要“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胀”。根据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要想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未来货币紧缩和人民币升值将是政府对抗通胀的最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是我国金融全面开放的第一年,也是宏观经济密集调控之年,特别是货币政策的调整最为频繁的一年。我们看到,一年来中央银行顺应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实施了适度、适时,有效的货币政策调整,为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货币支持。因此,总结回顾一年来的货币政策调整轨迹,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对顺势而为指导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明 《环球财经》2009,(9):84-84
2009年上半年,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7.37万亿,超过2006年与2007年信贷增量之和。同期内,M2与GDP的同比增速之差超过20%。如此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已经不足以用“适度宽松”来形容。  相似文献   

13.
李航 《现代乡镇》2011,(2):92-93
从1999~2007年这8年,中国一直施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GDP达到14.2%,为了防止过热,2008年施行从紧的货币政策,2009年为了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致使经济下滑,开始施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2010年同样适度宽松。  相似文献   

14.
2007年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的表现确实令人失望,但是不能完全否定利率政策.而须结合具体的形势做出适合的政策组合,对目前重商主义发展战略进行合理的改造,使之成为结构合理的真正市场。这样也使中国的政策调控不再停留在“治标”上。而在深层次的结构上做调整.结合财政与货币政策让中国的经济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5.
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罕见地打出一组货币政策“组合拳”:同时宣布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等三项货币政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政策解读     
2007年中国经济“高、热、难”;“好”字优先 货币政策从紧;五年步调向紧 稳中求变求进;经适房将“夹心层”纳入保障体系;抑价是2008年调控重头任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近期,由于央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密集出台,重新使用信贷额度控制工具,尤其是2007年12月份外汇占款出现净减少,加上世界经济因美国次圾债等问题出现增长放缓,社会上出现了“流动性盛宴终结”的声音。对此,应辩证看待。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透露.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农业要网开一面.对“三农”要加大信贷投入.要千方百计腾出空间、腾出规模。蒋定之强调.今年在对农业的信贷额度将会有特别的安排。预计今年农业信贷的增长速度将超过2007年。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末出现的楼市拐点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支持者认为楼市拐点已现,房价将下降;反对者认为拐点论不成立,房价仍将稳步上涨。与此同时,2007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的货币政策将从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为紧缩性货币政策。文章分析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房价发展趋势的影响.认为所谓拐点实际上是指房价的理性回归。通过作用于影响供求的各种因素,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对房地产市场上的供求双方都起到抑制作用,房地产市场将会出现调整,房价将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银行7月11日公布的2007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上半年,货币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相适应,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根据数据,央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中适度从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维护总量平衡。[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