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工薪酬核算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停止计提应付福利费后职工福利核算《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及修改后《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企业执行《企业财务通则》后不再计提应付福利费。但不允许企业计提应付福利费并不是禁止企业发放福利,只是要求企业发放的福利费不再通过应付福利费核算,而是直接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同时,发放职工福利标准不再是14%,而是根据企业效益或成本承受能力实施福利计划。  相似文献   

2.
职工福利费的会计税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2月15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颁布、2006年12月4日《企业财务通则》颁布以来,有关职工福利费的会计与税务处理问题一直是财会界人士争论的焦点之一。新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原“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有关核算职工薪酬的会计科目,增设了“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来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由于两则适用范围不同,这就增加了实务界操作的难度,更由于税法对职工福利费的税务处理还没有出台新的配套的政策,造成会计准则与税法在应付福利费处理方面的规定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日趋完善及新会计制度的实行,“应付福利费”科目核算存在的问题日益突显。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建议,以加强福利费的核算。  相似文献   

4.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活劳动一部分以工资形式进行补偿,另一部分以福利费形式进行补偿。自2007年1月起施行的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改变了企业职工福利费的会计处理方法,将原来计入职工福利费的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等直接列入成本或费用,企业不再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国家取消职工福利费计  相似文献   

5.
“三项费用”是指按照企业工资总额,依据国家会计核算制度规定的一定标准及比例提取企业的应付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这种会计核算方法已明显暴露出许多弊端,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会计核算制度逐步完善的需要,改革应付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核算方法.建立平等的成本费用体系实属必然。  相似文献   

6.
审计“应付福利费”应抓住四个重点□邹秉鸿□企业“应付福利费”收支数额虽然占企业收入总额比例较小,但进入“应付福利费”帐户的资金已成为企业的负债、职工个人的债权,其收支项目金额如果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也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助长不正之风。我们在审计一户企...  相似文献   

7.
福利基金是企业准备用于企业职工福利方面的资金。这是企业使用了职工的劳动技能知识以后除了有义务承担必要的劳动报酬外,还必须负担的对职工个人福利方面的义务。企业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会计上单独设置“应付福利费”科目核算。企业支付职工福利费时,直接记入“应付福利费”科目借方金额,不再计入成本费用。“应付福利费”科目属流动负债类项目,一般情况下,其余额在贷方。但是近年来一些企业尤其是流通企业“应付福利费”科目不同程度出现了红字(累计贷方余额小于借方余额),且有的企业红字数额还相当大。“应付福利费”红字实质上就是企业的潜亏挂账对企业财务成果最直接的负面影响就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净资产)。那么,产生这种红字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来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笔者想谈点看法。一、“应付福利费”科目红字现象的成因任何事物或现象的结果产生,都有它形成的原因,哲学上称之为因果关系。同样,“应付福利费”科目红字现象的形成也不例外。概括起来有这么几条:1、应付福利费来源即贷方形成额减少。①受新会计制度规定影响。在新会计制度实行之前(1992年7月1日以前)。企业福利基金有两项来源,一是从费用中提取。1969年以后,1992年7月1...  相似文献   

8.
负债是企业资金来源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会计的六大要素之一,也是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负债反映的信息非常丰富。为了正确地进行筹资决策,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预警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会计信息的实用性,还应从其他角度对负债的分类进行研究。1.负债按其偿还的手段可以分为“以现金资产清偿的负债”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的负债”。以现金资产清偿的负债,包括银行借款、应付债券、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等。这种负债到期时必然导致企业现金资产的流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的负债主要是…  相似文献   

9.
对某企业审计时,我们发现这个社会上传说福利很好的企业,会计账面上奖金、福利费支出却非常少,使人甚感迷惑。仔细审计“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科目,查阅有关开支的原始凭证,表面上看视无异常。每月发放的工资都凭完整、齐全的工资表,开具转账支票,由银行代发。工资花名册人员均为企业在编人员。  相似文献   

10.
一、取消按工资总额14%计提应付福利费的原因 应付福利费是指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提取,准备用于职工福利方面的资金。随着工资的逐步市场化和社会保障的发展,企业开办医院等福利部门的现象已经不多,又由于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通则》”)规定,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支付的各种社会保险,所需费用直接作为成本(费用)列支,所以,应付福利费的正常开支与过去相比有所减少;但随着企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2008年黑龙江省合江林业管理局审计处对所属的一个林业局法人代表进行离任审计,在审计中发现林业局财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对“应付福利费”科目使用不当,比如使用该科目处理招待费等。经询问企业财务人员得知其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企业认为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应付福利费科目被取消了,企业的资金流动性严重不足,无法为职工搞福利,企业要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将该科目处理完毕,所以只能用该科目处理招待费了。  相似文献   

12.
目前,许多国企在改制、产权转让中把净资产当作重要依据,在一些国企改制清产核资、资产评估阶段中发现,很多企业将超支的福利费当作费用挂账调减净损益,而将结余的福利费仍当作负债不作调整,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它不能真实地反映所有者权益,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经进一步研究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目前应付福利费核算方法已不适应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应进行适时修改。  相似文献   

13.
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借款利息的处理,一是资本化,二是计入当期损益。借款利息核算所涉及的相关会计科目包括“长期待摊费用”、“财务费用”、“在建工程”、“预提费用”、“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等。其中,“预提费用”核算的利息是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短期借款利息、应付短期债券利息以及预提的其他借款利息;“长期借款”核算的利息是企业借入的期限1年以上的各项长期借款利息;“应付债券”核算的利息是企业应付的期限在1年以上的长期债券利息,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付借款利息分别在上…  相似文献   

14.
会计帐户发生红字余额浅析罗源芳用红字反映企业利润和成本差异等,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有不少单位的“原材料”、“应收帐款”、“应付帐款”、“应付福利费”以至“银行存款”等会计科目的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出现红字,这就有些不正常,例如:一、某企业赊购材料不入库...  相似文献   

15.
“应付工资”核算实务鲁光辉新会计制度的“应付工资”和旧会计制度的“应付工资”名称一样,但核算的内容则完全不同。新会计制度的“应付工资”,核算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借方余额反映未分配结转其它项目应承担的工资;期末“应付工资”出现余额时,填列“资产负...  相似文献   

16.
“按工资总额的14%提取职工福利费”是会计人员所熟知的会计常识,但2007年施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以及2008年施行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对职工福利费的提取、核算以及税务处理都作了全新的规定,不同制度的规定差异很大,如何全面地理解制度变化及差异,对会计及税法的职工福利费余额进行区分,并对涉及职工福利费的纳税调整事项进行正确调整,是会计人员正确进行日常会计核算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财务通则》与新发布的会计审计准则,形成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与核算的完整框架。但企业在新旧衔接中一些相关问题如应付福利费余额、应付工资结余等难以解决,为此,财政部下发了《关于企业新旧财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08]34号),并要求企业2007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涉及的相关问题按该通知办理。  相似文献   

18.
于熙风 《河北财会》1991,(10):38-39
(一)设置“应付工资”和“工资基金”一级科目进行核算,为了如实反映企业职工工资的结算情况,实行工效挂钩浮动办法的工业企业应象施工企业那样,将“应付工资”作为一级科目核算;为了反映企业效益工资的提取使用和结余情况,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办法的施工企业也应象工业企业那样,设置“工资基金”一级科目核算。  相似文献   

19.
上海郊区农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进入了实质性的启动阶段。到95年底,全郊区老企业改制问67家,这给一些原衰弱的乡镇集体企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然而,在这些改制企业中,还有许多具体问题有待讨论研究。本人试对企业在产权转让中,视同企业负债的“应付福利费”究竟该如何界定处置,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同行们共同探讨。某企业产权以净资产转让于个人经营。转让中存量资产评估价值44万元,负债350万元,结果以净资产50万元成交。由于转让中忽视了对负债的界定,将创办10年所形成的50万元应付福利费结余,糊里糊涂地拱手相送于…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我国企业的投融资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来看,我们可以将建国以来我国的企业投融资体制划分为“财政拨款体制”、“银行贷款体制”以及“市场发行体制”三个阶段。现将这三个阶段的投融资体制做出简单描述,并对其经济合理性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