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企业文化》2008,(10):81-81
有个人不堪忍受自己坎坷的命运,祈求上帝改变自己的命运。上帝对他说:“如果你在世间找到一位对自己命运满足的人,你的厄运即可结束。”于是他走到皇宫,询问国王:“您对自己的命运满意吗?”国王说:“我日日寝食难安,担心国家,担心王位,还不如一个快乐的流浪汉!”于是他找到一个流浪汉问了同样的问题,流浪汉说:“我一天到晚食不果腹,怎么对自己的命运满意?”他接着访问各行各业的人,他们都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他有所领悟,不再抱怨有残缺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2005年12月30日,施正荣在别人的鼓动下打开了电脑,对着公司股价,拿着计算器算起了自己的身价,结果是:16.8亿美元!“别人都说我是富豪,但我实际上没有感觉到与以前有什么区别,股价起落无常,我还是得照常上班、出差,拿的也是工资。”头一回计算自己股票价值的施正荣,对着这个结果感慨说。半个月前,他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一开始,施正荣没打算去纽交所,他觉得自己的公司更适合纳斯达克。架不住找上门来的两个“老外”的轮番邀请,最后他还是改了主意。“新首富”施正荣觉得,自己公司能够一飞冲天,至少有两个方…  相似文献   

3.
专业品质产生专业的团队,陈豪津津乐道的是企业的理念:“专业构筑品质生活”。对此,描述自己企业时,他一连用了三个“专业”:专业的集成商,专业的部门公司,专业的水平。而他本人的专业气质则表现在热衷(他说自己不准备从事其他行业)、投入(他不愿意谈自己,而愿意谈建筑,谈理念)、还有热爱,因为他说,地产是要用一生去学习的大学问。  相似文献   

4.
明代理学家王心斋发掘“梁上君子”良知的故事,颇能发人深思。一天夜里,王心斋突然发现屋梁上藏着一个人,他不动声色地把家人叫到屋里,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良知,关键在于如何发掘。一旦发现了自己的良知,不断进行发掘,就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接着,他又说:“据我看来,就是屋梁上那位君子,也是有良知的。”窃贼一听此言,情知已被发现,只得  相似文献   

5.
17岁的时候,浙江台州青年李书福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辆自行车,“如果再戴上一块手表,出门就很有面子了”。21岁时,身为照相馆小老板的他成了万元户,“在当时是很了不得的事情”。27岁时,用他自己的话说,“两三百万肯定是有的了”。今年,汽车大亨李书福43岁,据称是中国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之一。“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情”,他说这是他打开财富大门的金钥匙。“我很小就开始挣钱了。”李书福把自己的创业史一直上溯到孩童时代,“七八岁的时候,我就在村子里给人放牛,拉风箱,放牛一天能挣三毛钱,拉风箱可以挣到五毛。”他说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头脑很灵…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之后。下一座金矿是健康产业“看不到灯塔不要紧,只要自己心中有亮光,就能穿过黑暗。”爱康国宾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多年前说了这句话。今天看来,他似乎仍在寻找他梦想的灯塔,依然在快速而敏锐地徒步于黑暗中,当然他心中有亮光一那就是中国的健康管理行业!“互联网之后,下一座金矿会是健康产业。”他说。  相似文献   

7.
记得曾听过一个讲座,一个很知名的作家讲述自己成功的秘诀。他说自己的成功第一要归功于坚持,第二也是坚持,第三还是坚持。忽然有人问:“有第四吗?”在场的人都笑了。作家很风趣地诜“问的好,可惜我没遇到!”然后他很认真地告诉提问的人说:“如果有第四,那就是放弃。”作家接着说“如果你的坚持仍不成功,恐怕就是你努力的方向出现了问题,或者是你的才能与成功难以匹配,这个时候,放弃比坚持更难得,也是你最明智的选择。你应当及时调整自己,寻找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缘来无影     
谢骏是一个有计划的人,他坚持说,他的生命中从来没有什么偶然事件。他说:“我是一个理智的人,我的每一步都在计划和意料之中。” “我是一个普通的人,生活中没有戏剧情节。”谢骏这么说。 谢骏是一个医生,不开口则已,一开口语气就不容置疑,但并不会令人感到不快。或许这和他的职业有关。他三十多岁就已经是外科主任了。要说服他,必须拿出证据。他不信杂志上编的那些故事。 “那好吧,就说你自己吧,你的人生计划第一部分,职业是怎么选择的?”  相似文献   

9.
《劳动月刊》2012,(2):50-52
“有这样一种人,别人对他说,知识改变命运,他就去努力学习,可是有知识和有智慧是两码事。又有人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就努力去和现实抗争,可现实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改变的。多惨多悲剧!我就是这个悲剧的人。”尤欣态度很悲观地说。一个家暴老公、一个迷信加无作为的婆婆和一个手脚不干净的大姑子,就连亲生父母也有几分“极品”,这些...  相似文献   

10.
《科技与企业》2008,(12):48-49
拥有很多“粉丝”的聂圣哲从不认为自己是“精英”,他说,自己最多只能算是个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优秀知识青年”。在聂的身上,确实有属于那个年代青年人特有的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然而,他又绝不仅仅是个理想主义者。这个世界上既有理想主义者,也有实干家,而聂圣哲想做的,就是思想上的理想主义者和行动上的实干家。  相似文献   

11.
《企业世界》2008,(5):19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重庆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说,当干部要廉洁自律,“多干好事,少干错事,不干坏事”。他说,对于干部而言,要拓宽自己的视野,不要只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有较高的奋斗目标,不要低标准、一般化;要有实干精神,拿出愚公的劲头,绝不能只讲空话,当“甩手掌柜”;要廉洁自律,“多干好事,少干错事,不干坏事”。  相似文献   

12.
快乐打工     
在北京味多美,有一个面包师小张在工作时脸上总是洋溢着快乐的神情,且感染着周围很多的人。每天,都有许多新老客户光顾。人们时常会问他是否热爱自己的职业,他总是说“不”;问他是否是为了成就感而努力工作,他仍然说“不”。他的回答很简单:“我把每个面包做好,只是为了生存,但我是快乐的,因为至少我可以用我擅长的工作去换取酬劳。”  相似文献   

13.
他说,中年创业,是在“用最不堪、最惨的方式,来试图摆脱中年危机”喜爱冯唐的粉丝,很难接受文字彪悍的他已经52岁了,他自己则选择“用最不堪、最惨的方式,来试图摆脱中年危机”。冯唐看起来瘦了。在伦敦的日子,不瘦也难。那段时间专注而自在:远离人群、饭局和无效应酬,一个人跑步,看书,录课。他说自己是一个内向的结巴,“而且是个社恐,如果有条件,我一定不说话。”不过,他现在跳进了一个以“说话”为主要产品交付形式的创业项目。从“决定回来”那一刻起,他再次拧紧了发条。  相似文献   

14.
《财会月刊》2007,(11):I0002-I0001
割草 从前有两个人,分别住在河的两岸。这两个人的耳朵都不好,不过都很客气。一天早晨,河西的看见河东的拿着把镰刀出门,就对着对岸大叫:“喂!我说,你是去割草吗?”河东的听见河西的向他大叫,知道是对方关心自己去做什么.于是他也大叫:“啊,不,我是去割草呀!”河西的听见对岸的人冲他大叫,知道对方回答自己了.河西的很有礼貌地大声说:“哦,是吗?我还以为你是去割草呢!”  相似文献   

15.
他的很多言论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对于反对声音,他只是说:“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年届八十的茅于轼平和、儒雅、治学严谨。他的著作大多数人都能看懂,他信奉:经济学家应该传播经济学知识,让普通人都能看得懂。  相似文献   

16.
一位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发财有钱后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了。哲学家把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的世界有许多行人和汽车来来往往。”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只有我自己。”  相似文献   

17.
有人把经济学人分为十大类,刘世锦应该说是一名年轻的“政府经济学人”。在此次采访前,他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负责制定关于我国“十五”期间政府对产业经济的规划政策。中国经济的青苹果刘世锦对“新经济”产业问题颇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前几天,我与一个美国朋友聊天,他惊讶地对我说:真没有想到,中国有那么多讲知识经济的书呀!看来,知识经济在中国‘炒’得比  相似文献   

18.
8月24日下午,在法庭的公开审理即将结束时,按照审判程序,禹作敏作最后陈述。他说:“经过几个月的深思,经过两天来的法庭审理,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所犯罪行的严重,我愿意接受法律的惩处。”在讲到他的犯罪根源时,他说:“有思想上的,也有历史的。大邱庄发展起来了,我的脑袋膨胀了,忘掉了法律,忘掉了精神文明。一直到被逮捕时,我还是糊里糊涂的,我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严重的犯罪。”他对自己所犯的罪行后悔莫及:“因为我的犯罪,导致大邱庄一批人犯了罪。”蜕化变质、无法无天,堕落成为一名罪犯,这就是今天的禹作敏。  相似文献   

19.
如何学习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在台湾、日本、中国大陆都有一种现象,小孩上学过程很辛苦,毕业后还要继续学习。很多人会说,学习是年轻人的事、是学生的事。而他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却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以享受学习的乐趣,所以在他的认知里学习是辛苦的。在一次训练活动中我发现有位参与者反思能力很好,反应也非常快。他所提的问题都紧跟时代脉搏和社会趋势。下课后我问他:“你平时怎么学习呢?你怎么懂得那么多东西?跟时代脉动结合得那么紧密?”他笑着说:“我大学毕业后就没再念过书。”我接着问:“你不读书怎么知道那么多内容,有那么多内涵呢?你是怎么学习…  相似文献   

20.
出门前,他俯身吻了吻还在吃早饭的妻子说,你吃过饭就把碗筷放着吧,我先去上班,中午回来洗。说完,匆匆下了楼。其实,他早就失业了,之所以这样对妻子说,是不想让她担心。今天他急匆匆地出门.是赶去一家知名企业应聘。主持招聘会的HR一边翻看他的简历,一边问:“请问你认为自己有什么优势?”他说:“我毕业于重点院校,博士学位。”部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