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管理层收购(MBO),是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营层利用自筹、借贷等方式融资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企业内的控制格局以及公司资本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为企业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我国国有企业之所以在过去的几年中大力推进管理层收购,主要是国有企业在产权和委托代理关系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希望通过MBO这种方式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2.
洪鼎辉 《发展研究》2005,(11):21-22
管理层收购(MBO,Management Buy-Outs),就是公司的管理层采用杠杆收购的方式,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企业的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近年来我国陆续发生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案说明MBO已经悄然走近了上市公司的改制进程,MBO将对上市公司的产权制度改革、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变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管理层收购被我国一些企业采用,众多管理层收购案例的成功实施引起了中国经济界和企业界的强烈关注,管理层收购通过公司管理层购买本企业的股票或资产,以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从而改变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格局以及公司资产结构的制度安排。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很快我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就成为MBO的推动主体,以MBO方式进行‘傲小”,解决国有企业产权不清、国有资产退出和管理层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4.
尤高会 《经济论坛》2010,(5):197-199
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对企业的有效整合、降低代理成本、经营管理以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都有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问题,诸如管理层收购的融资问题、收购价格问题以及信息披露问题等。本文从管理层收购的理论出发,对粤美的管理层收购进行分析,揭露出我国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MBO实施中的融资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BO设计中,管理层既是企业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者,希望管理层能够籍此特殊身份自我激励,在高负债的外部约束下降低企业内部的委托代理成本,充分挖掘公司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本价值,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也就是,MBO最重要的目标是“做大蛋糕”,管理层在“蛋糕”的增量中利用融资杠杆获得超额利润,同时给MBO融资的一方也在增量“蛋糕”中获得高额回报。  相似文献   

6.
管理层收购(MBO)使用者和经营者合二为一,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在我国,管理层收购是明晰产权,激励国企经营者的有效方式,而且在国有经济退出一般竞争领域的大背景下,更有现实意义.从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实践来看,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和股权结构决定了管理层收购中三个焦点问题:收购资金来源,收购价格和信息披露.解决管理层收购问题的关键是完善我国是融资环境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MBO与中国企业改革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已在各个国家盛行。管理层收购的本质是通过新的契约权利重组来实现制度变迁。产生于企业并购的历史条件下,管理层收购在降低代理成本、提供有效激励、保护专属性投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了经济效率。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在融资、风险及适用性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孙利 《现代财经》2007,27(4):28-31
管理层收购后,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呈现出与企业剩余控制权紧密结合、与企业的风险紧密结合和与大量债务融资紧密结合的特征。这些特征使管理层收购企业剩余索取权激励与收购前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模型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管理层收购使管理者获取剩余索取权,从而调动了工作积极性;(2)管理层收购企业全部股权比收购部分股权更能调动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3)即使管理层不能收购企业全部股权,也比资本雇佣劳动框架下获取的激励更能调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张欣沛 《生产力研究》2008,(24):126-128
文章比较了不同的研究者对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激励效用的研究文献,分析了管理层收购与企业经营绩效(operating performance)之间的实证关系研究,大多数研究者认同管理层收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有效地激励管理者、提高企业绩效,但是很多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和绩效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文章还阐述了管理层收购对管理者的激励机制,提出精神激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并讨论了对激励机制的一些影响因素。激励机制的多样性、来自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性质的因素可能是对管理层持股和绩效之间关系的有力解释。  相似文献   

10.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即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金融技术创新与制度,在整合企业资源、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方面  相似文献   

11.
管理层收购(MBO)是指公司管理者为取得所在公司的控制权,利用借债来购买本公司股份行为的金融创新工具,公司实施MBO之后,其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等将发生很大变化。近几年MBO实践表明,收购是否成功与企业所处的内部环境密切相关,主要是企业的成长性、企业的控制权、团队的协作程度、员工的文化素质,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该文对影响管理层收购行为是否成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廖雪霖 《当代经济》2006,(13):44-45
管理层收购(MBO),是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营层利用自筹、借贷等方式融资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企业内的控制格局以及公司资本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为企业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3.
刘晖 《生产力研究》2012,(4):173-175
管理层收购为我国国有企业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以及集体企业明晰企业产权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但目前国内外企业管理层收购在制度环境、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结构、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国内外企业管理层收购在实施动因、融资模式、定价模式、收购股权比例、融资退出渠道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4.
信托工具在MBO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MBO(Management Buy-Out),通常译为“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从而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对于MBO的产生,理论界的主要解释是MBO节约了代理成本,这种节约体现在两个方面:诱导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导致MBO的根本原因;信息优势使管理层实际获得了公司的控制权,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分离带来了经济学上的经典代理问题,而MBO使两权合一,节约了两权分离带来的成本。从这里可以看出,MBO对我国企业改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明晰产权、所有者回归;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经营  相似文献   

15.
管理层收购:融资和价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管理层收购正成为企业并购活动中的一个热点 ,作为产权改革的手段之一 ,管理层收购在经济转轨时期将发挥一定作用 ,文章拟对管理层收购的融资安排和价格问题做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收购融资模式中外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薇 《时代经贸》2007,5(11Z):18-19
本文首先对中外管理层收购融资模式进行比较,其次分析了我国管理层收购现有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完善我国管理层收购融资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饶英 《当代经济》2003,(12):63-63
管理层收购或管理者收购即Managemem Buy-outs(MBO),是20世纪70-80年代流行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职工持股制度的推行,企业经营者持股的现象开始出现。由于管理层收购具有明晰产权和股权激励的双重功能,很快在我国流行起来。但与其发展速度相较,相关法律与政策的制定顿显滞后,推行的步伐受到严重阻碍。其中,管理层收购的融资困难就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MBO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洁 《经济论坛》2004,(4):62-63
所谓MB0即Management Buyout,译为“管理层收购”或者“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利用借贷融资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股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的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人才的竞争和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 ,因此 ,建立完善成熟的企业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从理论和实践上看 ,目前我国能较好发挥激励作用的形式主要有四种 :年薪制、股票期权、管理层收购、员工持股。本文就物质激励的几种机制 (年薪制、管理层收购、股票期权、员工持股 )对企业的积极作用和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 ,以期望有助于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约束机制的科学选择 ,以及协助解决这些机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杨运杰 《经济管理》2007,(12):14-20
知识型企业作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一个合作契约,是一个不完全的契约。在知识型企业中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均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因而如何设计出一套方案能够同时激励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进行资产专用性投资便显得十分重要。从证券设计的角度来看,可转换证券可成为知识型企业的最优融资契约,它非常适合对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进行激励,它能够有效地平衡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对未来的投资期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