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放宽了生育政策。这是对未来劳动力供给问题的未雨绸缪.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少子化所带来的全国劳动力总体短缺状况将难以缓解,如何引进劳动力.如何利用资本技术填补劳动力缺口就是未来几十年中国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经济发展是调整人口政策的最主要动力.而经济结构调整则对引导劳动力更合理流动起着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迅雷 《证券导刊》2012,(35):92-95
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将进入下降通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已经过了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也即将消失。由此人们会产生一些疑问,到底现在的人口转变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人口红利真的要消失了么?如果人口红利消失,对经济的向下拉动作用会立刻显现么?本文试图回答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3.
老龄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围绕人口老龄化而提供的各种相关金融服务,其服务对象可以是老年人口,也可以是中青年人口。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也是我国长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人口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通过数量、质量和结构三个方面。在人口结构因素方面,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引起的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因其导致的劳动力人口绝对数和占比减少,势必削弱我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动人口占比持续上升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也通过高储蓄率保证了资本存量的不断增加。但是这一增长的动力在2004年之后开始弱化,中国经济已经越过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窗口也将在2013年前后关闭。两大拐点的越过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隐忧,过去30年支持中国高增长的发展模式将不可持续,中国经济亟待转型。中国已经处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关键在于是否能够顺利越过  相似文献   

5.
井华  陈醒 《国际融资》2012,(2):26-26
都说要靠内需推动经济转型.什么是最大的内需?中国的城市化就是最大的内需.人口聚集就会产生服务业,就会有金融业,然后有大量的生产,而且这种集聚效应能够进发出新的能量。城市化应该说是拉动中国经济的火车头,在亚洲地产融资模式创新峰会上,阳光100置业常务副总裁范小冲这样解读  相似文献   

6.
人口负增长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既有挑战和冲击,也有赢得改革红利的机遇。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转折点。中国人口老龄化存在“未富先老、不期而至”两大特点。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四点正确认识中国人口负增长:一是人口负增长无涉“好”“坏”判断,二是关注人口趋势性变化而非总量变化,三是提高人才质量与机器替代能够弥补劳动力不足,四是把握增量的挑战、结构的潜力、总量的机遇。改革和政策的机会窗口包括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以提高人力资本,改革户籍制度以释放农业劳动力,改善收入分配和均等化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以释放消费动力。此外,借鉴欧洲的经验,福利国家的建设还可以逆转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联合国人口预测数据与NTA 消费水平和劳动力收入数据为样本,测算中国人口红利的起止期,比较美国、日本、韩国、法国与澳大利亚等代表性国家收获人口红利期间与人口红利消散后的经济增长。结果显示,在人口红利消散后,这些国家无一例外进入了经济低增长时代。中国在人口红利消失后同样面临有效劳动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因此,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需调整人口政策与劳动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人口大国,理应成为经济大国;但目前我国的经济排名与人口排名不相称,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我国的人口潜力未能完全被转化为经济优势。要想实现这种转化,关键是要把人民组织起来、把人民组织到经济活动中来。这是因为,人民群众中除了少数人能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外,多数人都需要外力将他们组织起来。失业、半失业人口只有被组织起来,才能成为经济活动中的活跃因素,而且人民一旦被组织起来将比个体单干更有优势。要想将人民组织起来参与经济活动,不仅应发挥私营、外资企业的作用,更应充分发挥人民的自主性、能动性,鼓励人民自己组织起来办集体企业;还应充分发挥政府对人民、对经济建设的组织作用,各级政府应勇于办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印度经济增长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样作为亚洲的两条巨龙,中国和印度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最初的发展条件、目前的发展水平,甚至人口规模等。这两个国家过去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据估计,在公元1500年的前后,中国和印度共创造了世界总产出的49.3%。然而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两个国家都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增长停滞甚至衰退。到1950年的时候,世界上36%的人口居住在中国和印度,而两国的产出份额却不足世界的9%。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流动具有显著影响。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易吸引外来人口流入,带来劳动力增加等积极影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会面临人口流出的问题,导致劳动力短缺和人才流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体现在技术水平、区域资源、消费水平、产业发展等方面。本研究主要探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并提出吸引人才流入、减少人口流失的措施,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十年来,由于受到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差异一直普遍存在。而在整个社会加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利益,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剩余,城乡之间差距逐渐增大,这些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缓慢的重要因素。二元经济社会特征更为明显的体现在重庆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重庆是典型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发展的经济格局。协调有序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亚洲经济的崛起,存在着21世纪是“亚洲世纪”的说法。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在1990年-2005年间贡献了世界经济增长的28%,印度贡献了9%,但亚洲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近10亿人口)只贡献了7%,与拉丁美洲相当。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开始实施二孩政策。政策的实施,使得人口出生率逐年增长。利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索洛模型,分析出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但影响性小于储蓄率变动影响;考虑到克莱默人口结论,结合内生增长模型,预测未来中国经济将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近30年的经济腾飞,国内外学术界大多从体制改革、外资引进、技术模仿、中央集权等中国研究的常规范式进行解释。近些年,"人口红利"概念的提出将人口年龄结构这一关键变量引入对经济发展的考察之中。本文笔者在对"人口红利"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主要致力于利用建国以来的人口数据考察中国的人口转型以及人口红利的形成、演变过程;综述性分析了其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解释力;指出了兑现"人口红利"的政策条件以及中国当前面临的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超过3 0 年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增长不能再倚重投资的背景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将怎样?本文分析劳动适龄人口增速放缓甚至开始下降时,中国是否仍有能力将GDP的一半用于投资,而这种投资是否会变得低效;由于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会下降,而未来农村劳动人口的转移是否将更多地流向服务部门而不是生产率较高的制造部门.文章认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速率将从现在的年均10%逐渐降至2 0 3 0年的6.5%;而如果对经济活动不利的因素如果都叠加在一起,增长率甚至有可能降至1.5%.文章指出,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不在于中国经济是否会减速,而是减速的时间点和程度大小.本文作者供职于美联储国际金融部,本刊征得作者同意翻译并发表此文,供国内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据《华盛顿邮报》2011年5月31日的一篇报道,过去30年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庞大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正在快速地发生着变化。过去看起来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已经发生了转变,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了。根据人口学家的预测,以及新近发布的人口调查数据,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已经不再增长;在今后5年的某个时间,  相似文献   

17.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日前在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上说:“我们不过是在国际贸易链中从事加工业,依靠成千上万廉价的劳动力挣一点血汗钱。”(见1月24日《第一财经日报》)将这个判断置之中国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实际地位,应该说是十分准确的。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困境呢?有此一说:“我们再老老实实做上10年甚至20年的加工业,  相似文献   

18.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那么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到底有多么重要,未来中国的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有多大贡献,在劳动年龄人口缓慢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这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2000年之前,学界普遍接受的看法是: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几近于无穷。庞大的农村人口,就像城市用工的蓄水池一样,只要需要,稍加刺激,便会前赴后继、源源不断蜂拥而来。可仅仅几年时间,甚至于最保守的学者也不得不讨论劳工短缺问题。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不仅使农民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易于就业,而且使城市登记失业率逐渐下滑。该数字在2003年是4.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和中国经济紧密相连,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背后有两大支柱在推动,一是城市化进程,二是人口结构,而这两个因素也相互交织在一起,成为影响目前房地产价格的重要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