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外FDI溢出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严兵 《当代财经》2005,(4):100-103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对FDI溢出效应的研究逐渐兴盛,发展至今已成为FD I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者们针对不同国家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不同国家FDI产生的溢出效应有着很大的区别,在一些国家甚至产生了负面溢出效应。在国别实证结果的基础上,学者们进一步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对国内外学者所做的研究进行总结将为我们研究FDI在中国的溢出效应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FDI对东道国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开拓了FDI理论的视野,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考察了FDI的技术溢出途径,并且在此基础上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全面回顾了FDI对东道国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充分肯定已有研究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文章借鉴Feder模型,采用我国各地区的年度序列统计数据,来检验FDI在各地区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以及FDI在各区域的溢出效应之间的差异性,通过溢出效应的区域差异来分析各区域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更有利于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所产生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FDI对我国汽车业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车业是我国利用外资较多的一个产业。长期以来,我国汽车企业是否获得FDI技术溢出倍受各方关注。本文利用1998-200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FDI对我国内资汽车业的技术外溢效应不显著;在汽车业的各个子行业中,只有汽车配件行业存在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本文从技术差距、吸收能力、开放程度、上下游关联效应等方面详细剖析了汽车配件行业技术溢出较多的原因,并由此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更好地利用外资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我国加入WTO,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其溢出效应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从总体上分析了FDI对安徽省工业企业的技术溢出数应,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更好地发挥FDI对安徽省企业技术溢出效应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FDI是获取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必须充分重视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尽可能地减少技术溢出的限制因素。天津滨海新区正处于开发开放的崭新阶段,应当把吸收外资的重点放在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和研发中心,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最大化地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来促进滨海新区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FDI对浙江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商直接投资(FDI)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对东道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往的研究大量集中在FDI对中国整体技术溢出效应层面,而鲜有文章注重FDI对单一省份技术外溢的研究。分析FDI对浙江技术进步的作用,结合浙江利用外资的数据,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衡量技术溢出效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浙江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不存在技术外溢效应,原因在于浙江吸引的外资层次不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改善这种局面。  相似文献   

8.
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考察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工业企业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在省域之间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正空间溢出效应,说明生产性服务业FDI的引进应该在跨区域的范围内统筹兼顾,欠发达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发达地区引进的生产性服务业外资,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发达地区则可以借机扩大其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经济,加快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9.
我国FDI和O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国内外有关国际直接投资渠道的技术溢出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测算了1994—2008年我国以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反映的外国R&D资本存量,并建立了R&D溢出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内R&D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且国内R&D资本的作用更大;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微弱的阻碍作用。因此,在政策层面上应继续加大国内R&D支出,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以推动我国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国内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的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晴 《经济师》2008,(1):27-28
随着中国吸收、利用FDI的数量和规模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FDI对华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实证分析中国内学者们主要是从整个地区宏观层面和工业(或制造业)层面对全国、个别省份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1.
胡日东  衣长军 《经济地理》2006,26(2):280-283
小规模技术理论是当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境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理论之一。根据小规模技术理论,福建民营企业在境外直接投资中,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文章着重分析福建民营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产业与区域组合战略、集群化发展、投资方式与政府扶持战略等。  相似文献   

12.
利用我国各省市1985—2004年面板数据分析FDI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差异,结果发现,FDI和经济增长没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但是间接融资市场发展比较好的省市,FDI对当地经济的增长有很明显的正溢出效应。因此,加快地区间接融资市场发展,增强FDI的产业后向关联,对于提高FDI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正溢出效应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FDI外溢效应对我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工业行业存在明显的FDI外溢效应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要想充分利用FDI的外溢效应,必须跨越人力资本门槛,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技术装备水平、研究开发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4.
扩展了以往理论研究的基本假设,在古诺竞争框架下分析FDI进入东道国上下游双边市场时的关联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当FDI仅进入东道国的下游市场时,FDI产生的竞争效应会增加下游市场的总产出,从而增大对上游市场中东道国本土供应商的后向关联程度,且其增大程度与技术差距正相关;在FDI同时进入东道国上下游双边市场的情况下,上游市场的FDI会对东道国本土供应商产生挤出效应,且两者的技术差距越大,挤出效应越明显,同时会对下游市场中的东道国本土生产者产生明显的前向关联,上游市场总产出的增加使得中间产品的均衡价格下降,直接减少了下游本土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从而增加了其产出和利润,部分抵消了下游市场的FDI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群英 《经济地理》2001,21(2):174-176
文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量及投资地区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对外投资的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少,这与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相称,应该改善和创造条件,发展和扶植对外直接投资;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则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万坤扬 《技术经济》2011,30(3):7-13,63
采用Moran's I指数验证了区域不同层次技术创新的空间相关性;借鉴知识生产函数,运用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计量模型,检验了FDI、高校和企业研发投入等因素对区域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DI对区域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均没有促进作用,甚至对较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具有"抑制、挤出或替代"的负面效应;本地区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均会受到相邻地区的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三类专利的影响程度从高到底排序为发明、外观设计、实用新型。  相似文献   

17.
林三强  苏梽芳 《技术经济》2011,30(5):6-9,32
利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以及2003—2007年我国29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对2003—2007年我国制造行业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计,并对FDI在不同制造行业内资部门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FDI产生的技术溢出促进了我国制造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由于吸收能力存在差异,因此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在不同的制造行业中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工业化的效应。一般认为,引进FDI可以有效地并持久地促进工业化进程。在验证这一重要论点之后,本文发现:FDI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时滞;初始的FDI有助于来年进一步引进FDI。本文异于已有研究处有:采用比较客观的工业化指数测度方法;强调了技术溢出效应在研究FDI与工业化关系中的意义。本文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外商投资与天津电子信息产业群的形成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若愚 《经济地理》2006,26(2):261-264
产业群是产业发展的一种内在规律,也和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很大关系。文章以天津电子信息产业群为例,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地方产业群形成演变所起的作用,认为大量的外资进入是产业群形成的直接动力,建立在供给与需求机制上的跨国公司与当地国有企业之间产业链的融合是产业群成长的根本动力。随着跨国公司在全球的投资目标和经营方式的改变,本地生产网络和全球生产网络格局发生了变化,对于这一类产业群,其持续的发展有赖于不断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