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究土地“三生”功能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耦合协调关系,提出低碳导向下国土空间结构优化路径,构建“三生”功能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生态长效发展机制。方法 文章构建“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分析武汉城市圈“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运用直接/间接碳排放测算方法测算“三生”功能土地利用碳排放并分析时空分布特征;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三生”功能与土地利用碳排放耦合协调关系并划分协同发展区。结果 (1)2000—2020年武汉城市圈“三生”功能空间格局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和演变规律,土地生产、生活功能空间分布具有较好一致性,土地生态功能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梯度变化格局。(2)研究期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增加,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生产—生活功能同向性,生态功能异向性”的空间布局特征。(3)2000—2020年武汉城市圈“三生”功能强度与土地利用碳排放耦合协调度提高,根据研究结果将研究区协同划分为4类协同发展分区:生态低碳保障区、生产高碳控制区、生活高碳引导区和双生高碳优化区。结论 未来武汉城市圈“三生”发展应根据分区发展特征,针对性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功能,完善行业要素投入配置机制,遵循生态宜居化建设原则,减控“三生”功能土地利用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下土地利用“三生”功能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土地利用功能价值最大化对自然发展情景、农业生产功能优先情景、经济发展功能优先情景及生态保育功能优先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进行优化,得到2026年保定市土地利用合理结构与布局。方法 文章利用MOP模型优化各情景土地利用结构、FLUS模型优化各情景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各情景功能协调性。结果 各情景下草地面积都减少,建设用地及水域面积都增长。除农业生产功能优先情景外,耕地面积都呈下降趋势。经济发展功能优先情景土地利用功能总价值最高,农业生产功能优先情景最低;各情景下建设用地都以外延式增长;林地都以外延式及填充式在山地丘陵地区扩张;农业生产功能优先、经济发展功能优先及生态保育功能优先情景的土地利用结构耦合协调度高于自然发展情景,经济发展功能优先情景下功能间关系最协调。结论 在现行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下,未来保定市土地利用功能将严重失调,需严格落实耕地及生态用地保护政策、推动建设用地高效利用,实现土地利用功能协调及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文章通过对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进行合理划分,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出发确定15个指标诊断安徽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状况,以加强安徽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分析的准确性,为促进区域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构建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可拓物元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6—2016年安徽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进行诊断研究。结果 2006—2016年安徽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在不断改善,经历“差—一般—良好”的等级演变过程,但2016年呈现出的“良好”等级状态并不稳定;历年来制约安徽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障碍因子主要是城市污水处理率、就业率、人均GDP、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单位耕地农药负荷、单位耕地化肥负荷和人均水资源量,目前最主要的是教育投资强度不足,应进一步加强教育方面投入。结论 熵权可拓物元模型可以在对各指标综合质量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反映其稳定程度,障碍度模型进一步对主要障碍因子障碍度进行诊断,能够揭示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其评价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对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研究可为协调土地科学、合理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其概念和分类体系尚未达成共识,评价指标体系尚未统一,基于行政单元的中宏观尺度研究较多,微观单元落地化研究较少,评价方法较为单一,研究成果应用不足。研究结论:在全面推介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理论体系研究,构建多分类、多层次、多尺度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已有的特定功能研究成果,加强微观尺度研究,并拓展评价研究成果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15年来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总结和梳理中国近15年来土地利用冲突研究文献,分析土地利用冲突的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学术文献数据库,采用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当前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具有很多共同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冲突概念演变、类型与区域分布、原因及机制、评价与管理等4个方面。研究结论:在全面评析土地利用冲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未来应当重点关注5个方面的研究:(1)理论基础和整体分析框架研究;(2)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模型研究;(3)多尺度(微观—中观—宏观)综合研究;(4)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情景模拟研究;(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总结2014年国内外土地利用与规划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2015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2014年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与方法、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与模拟、土地规划理念与技术、土地利用管理措施等方面;国内研究侧重在土地分类调查与监测技术、土地利用变化机制与效应、土地利用评价、规划协同与土地规划技术创新、土地利用管控策略等方面。研究结论:土地调查监测的理念与方法创新、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合理利用评价、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完善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策略研究将是2015年及未来土地利用与规划领域着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原平市农业产业适宜性的定量评价,并结合土地利用的角度对原平市农业产业进行布局优化。方法 文章基于GIS空间分析和AHP方法,建立农业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刻画原平市农业产业适宜性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得出适宜性分级图,进一步叠加原平市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农业优化布局分析。结果 原平市农业适宜性水平整体较低,只有14.82%的区域适宜和非常适宜农业生产,集中分布于中部平原地区;53.21%的地区基本适宜农业生产,主要分布于东部丘陵和西部山区;31.97%的地区不适宜农业发展,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区;同时,在不适宜农业生产的地区中约有15.3%的土地被开垦为耕地,限制了该市整体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结论 与传统的土地适应性相比,该研究嵌入了社会经济因子和管理水平的影响分析,使得研究结果更贴合实际。如何进一步挖掘更全面表征气候、生态、社会经济等影响因素,构建更加全面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区域有别、因地而异的评价体系标准,是加强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科学性和准确性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养殖业是我国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殖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为掌握并深入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探析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方法 文章运用文献计量法,结合Cite Space软件对我国养殖业环境问题相关研究主题和热点的演变及其特征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自2000年以来,总体上养殖业环境问题研究的热点呈现出从单纯污染防治到以废弃物综合利用来解决养殖污染,再到合理养殖布局控制环境风险的发展趋势。研究呈现出阶段化、复杂化、综合化的特征。政策因素应是推动研究热点演变的重要原因。结论 未来在国家政策和地区经济驱动等多重因素引导下,养殖业布局继续调整,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仍然是养殖污染防治的重要途径,由此带来由“种养结合”“资源化利用”“布局调整”“环境承载力”和“环境风险”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研究前沿,这也是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不同空间尺度下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标选择是评价土地利用绩效的基础,目前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建立了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土地利用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构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仍是学术界的重要任务。已有的一些城市土地利用评价指标忽视空间尺度,针对性、层次性、区域性等不明显,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建成区和市辖区两个空间尺度建立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总结2015年国内外土地资源与利用规划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2016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土地资源领域,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生态等是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关注热点,此外,国内学者还关注土地资源基础理论、土地资源分类与调查、土地资源评价等,国外学者对此关注较少;(2)土地利用规划领域,国内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分别偏重社会经济宏观驱动因素与具体微观驱动因素,国内土地利用规划研究注重编制技术优化、规划实施评估及规划协同,国外学者则注重规划理论、规划原则及政策属性的探讨。研究结论:创新土地资源基础理论研究;细化土地资源本底要素研究;构建自然资源资产分类与调查方法体系;开展国土空间合理利用评价,优化土地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加强农用地数量质量研究,深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机制研究;探讨土地利用规划促进统一空间规划体系的作用等将是2016年及未来土地资源与利用规划领域着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规划学30年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研究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学产生以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提出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土地利用规划学学科建设重点问题及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规划学经历了关注全域农地合理利用、以加强耕地保护为关键、以完善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3个演进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土地利用规划评价技术、土地利用规划信息技术、土地利用规划协调方法是土地利用规划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研究结论:未来应进一步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方法、推动由"土地用途管制"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发展、关注土地利用规划评价体系和方法的系统化和实用化、推进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空间规划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总结2016年国内外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2017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2016年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资源价值评估与保护、土地生态、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与生态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理念与技术等方面;国内研究侧重于土地资源配置、土地生态、国土空间分类、土地利用评价、土地利用管控策略以及规划协同与创新等方面。研究结论:2016年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土地科学发展时空锥理论而衍生的国土空间系统认知理论,探索了面向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土空间分类体系,提出一系列空间规划改革构想和建议。土地资源基础理论研究、国土空间合理利用评价、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机制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将是2017年及未来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着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总结2013年国内外土地利用与规划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2014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2013年国外土地利用与规划研究侧重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效应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理念和方法等方面;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调查与动态监测、土地评价、土地利用变化效应和模拟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评估等方面。研究结论: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空间分类、强化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效率评价,将是2014年及未来土地利用与规划领域着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总结2017 年国内外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2018 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2017 年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土地生态问题与生态恢复、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及影响、土地利用规划观念与技术等方面;国内研究侧重于土地资源配置、土地生态、土地利用及其评价、土地利用管控以及规划理论与实践创新等方面。研究结论:2017 年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在基础理论层面进一步基于时空锥理论研究了规划机理,提出了科学认知 “多规合一”的理念,初步探索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在实践层面提出了“一张蓝图”、“多规合一”的技术路径,探讨了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与规划的核心任务,探索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现存问题与未来编制工作重点。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方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推动“土地用途管制”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发展、推进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空间规划体系创新、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将是2018 年及未来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着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0—2018年中国耕地利用变化的文献,对学者在研究耕地利用变化驱动和模拟方面所使用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系统梳理各种方法在应用上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未来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参考。[方法]文献分析法、分类统计法等。[结果]对于耕地利用变化驱动研究而言,与主成分分析法组合的方法使用频率较高,基本适用于所有尺度,该方法可使复杂系统简单化、提高精度、有利于确定主要驱动因子,但一些重要的驱动因子难以经过统计学检验进入回归模型。对于耕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而言,BP神经网络模型适合于大尺度的模拟研究,该方法预测能力强但精度一般;灰色动态模型GM(1,1)进行模拟所需的数据量较少、精度高,但受随机因素影响较大。CLUE-S模型已经比较成熟,在中小尺度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结论]耕地利用变化驱动与模拟的研究方法众多,但使用时相对单一且方法适用尺度的局限性较大。耕地利用变化驱动研究中学者们更倾向于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未来耕地利用变化驱动的研究方法将逐渐朝着全定量的方向发展。耕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中学者们更倾向于单一模型的使用,未来综合模型跨尺度融合将成为耕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方法的发展方向。总体来看,未来耕地利用变化驱动与模拟研究方法将朝着双向、动态的复合型研究方法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基于对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梳理,对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相互作用(LUTI)的复杂机理展开系统回顾与述评,并尝试提出未来亟需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与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内外实证研究领域及空间尺度表现出明显分异,部分研究结果亦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国外热衷于引入多学科理论与方法构建LUTI一体化模型,而国内所引入的数学规划模型多停滞在理论分析与模拟层面,应用性相对有限,但近年来国内学者逐渐加强LUTI协调性评价,研究领域呈现出新特征。研究结论:全球可持续发展背景下,LUTI研究为实现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未来应加强对LUTI模型方法与互馈机理的研究,并深入探讨现代交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机制,环境、社会因素亦应引起重视,国内学界则应注重本土性与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梳理我国城市群土地利用研究现状、促进并深化后续研究,采用文献法与归纳法分析我国城市群土地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城市群土地利用研究的主要视角集中在城市群土地利用问题诊断、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研究以及土地利用综合属性评价等方面,今后还需加强理论体系创新研究,拓展研究内容,拓宽研究尺度,并重视研究数据的积累与方法的准确应用.重点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对典型城市群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和城市群腹地耕地保护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总结2023年国内外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领域研究进展,展望2024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研究结果:2023年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与优化、土地资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绿色低碳土地利用模式、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和保障制度等方面;国外研究侧重于多类型资源协同配置、土地资源保护效果与路径、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土地利用功能评价、可持续的空间规划方法、空间规划管理制度与方法等方面。研究结论:2023年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领域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权衡关系、土地资源保护、绿色低碳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评价方法与相关机制、空间规划方法与管理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2024年将重点关注土地资源同其他资源的协同机制、土地利用评价方法、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影响机制、土地低碳绿色利用模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治理与规划等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