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对外技术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国洋  张俊飚 《经济论坛》2004,(21):132-133
我国对外技术贸易发展的现状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展了对外技术贸易活动,当时主要是技术引进。从1950年到1998年,我国以技术许可、顾问咨询、技术服务、合作生产和成套设备或关键设备等方式共进口技术28674项,合同总金额1174.51亿美元。我国以贸易方式出口技术和成套设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技术出口有了较大的发展。自1981年到1998年,我国以技术许可、技术服务和成套设备等方式共签订出口合同9198项,合同总金额282.2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文化贸易的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用于文化消费的支出迅速增长,《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去年国人的文化消费总额达到了830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家庭文化消费总量约4150亿元,还不包括政府的公共文化事业消费支出、企事业单位文化消费指出和其他非家庭文化支出。目前中国有2000多种报纸,8000多种杂志,2000多个电视和广播电台的频道,有近10亿的电视观众和近1亿的互联网使用者。这些数字都显示了我国庞大的文化消费群体和消费规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文件显示,从1995年起,中国就是一个文化贸易的大国,和美国、日本、英国和法国一起,并列世界文化贸易的五强。但是,中国的文化贸易发展很不均衡,既是一个文化贸易的大国,却又是一个文化贸易的弱国。  相似文献   

3.
石伟 《经济视角》2007,(9):76-77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必然要对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各项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情况下,如何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发挥内控作用,就成为企业发展的自我需要和自觉行为。为更好地推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使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应尽快转变传统的内审工作思维理念,立足于内审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必须站在理论高度对我国企业国际化演进规律、进入方式、投资结构、品牌与文化整合等问题进行系统思考,总结和反思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借鉴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的有益理论和经验,以构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理论基础,为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企业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晓梅 《经济论坛》2006,(13):97-98
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的规定,企业必须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笔者认为,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应包括投资决策控制、项目实施控制、对外投资处置控制及监督检查等内容。一、对外投资决策控制1.对外投资预算。企业应当加强对外投资的预算管理,对外投资预算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要求,投资规模、结构和资金安排应当科学、合理。企业在编制短期对外投资预算时,应充分考虑资金的充裕度、机会成本;编制长期对外投资预算时,应把握企业整体发展大局并充分考…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1989,(4)
<正> 一、进出口贸易总额比过去同期增长 1-6月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72.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其中出口完成197.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进口完成174.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8%。上半年进出口贸易有三个特点:1.在平息动乱和反革命暴乱后,6月下旬出口贸易逐步恢复正常,6月份出口额达41亿多美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2.进口增长幅度较大,其中从日本进口  相似文献   

7.
如何发展我国对外文化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为企业进行对外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拥有了更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而在国际贸易中,文化环境是极其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中国的现状是文化实力与经济大国地位严重失衡。文化的"人超"地位,客观上为西方文化提供了文化受众,强化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力,甚至影响了国家的文化安全。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品牌文化产品、观念滞后,缺乏创意思维、缺乏国家战略与支持等。因此扩大对外贸易中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劳务交流中,劳务流动的途径大致有两类:一种可称为国际劳动力流动,指一国劳动力到另一个国家谋取工作;一种可称为国际服务贸易,指一国的企业或个人对外提供服务。两者的区别在于劳动力是否在国与国之间发生了流动。在国际劳动力流动中劳动力为外国雇主雇佣,为其工作,并获取工资作为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9.
10.
新新贸易理论创新性地将分析变量细化到企业层面,并假设企业是异质的,是当今国际贸易研究的新热点。本文通过分析新新贸易理论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探讨该理论对我国的现实意义,以期能对我国企业和政府决策提供某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色列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惊人成就,有目共睹,许多方面值得世界称道。以色列建立高效创新活动运行机制的主要方法,一是通过首席科学家制度提高创新活动决策水平;二是通过多层次研发机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三是通过科技计划导向机制提高整个社会研发水平。这些措施,对我国提高创新活动的宏观决策水平,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性转化,增强全社会的研发能力,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与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相适应,直接指令式对外技术贸易管理方式也需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对外技术贸易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3-2015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在概述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一国创新能力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借鉴Lichtenberg和Pottelsberghe提出的国际研发溢出测算方法,从技术差距视角出发,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二者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通过R&D成果反馈效应、并购整合效应以及产业前后向关联效应提升一国创新能力;在不同的门槛取值区间内,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呈显著倒U型特征,只有在最优技术差距区间内才能发挥其最大效应。最后,在作用机制概述和实证研究结论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企业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保障企业依法经营和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活动,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要求,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的一种有效机制.企业要实现健康发展,就必须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制度规避风险,机制控制风险,责任降低风险,努力实现速度,效益与风险的平衡,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从而使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2007-2017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使用Huang和Luk(2019)构建的中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考察宏观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外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使得企业通过减少创新活动规避内部风险,即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活动有抑制效应;分企业产权性质来看,这种抑制效应只表现在民营企业中。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当企业规模较小或行业议价能力较弱,即企业风险承担能力较弱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动的抑制效应更加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缓解融资约束有助于减弱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动的抑制效应。文章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角度细化和补充了政策不确定性方面的研究,从企业创新角度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对政府部门应如何应对外部贸易摩擦风险、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与质量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运用内部贸易和转移价格,不仅可以减轻纳税负担,减少汇率风险,更可以成为公司规避和利用反倾销的工具。因此,研究跨国公司对华子公司内部贸易与我国反倾销问题的关系对于完善和协调我国当前的外贸、外资政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分析了在华跨国公司规避进口反倾销、排挤市场竞争、导致出口反倾销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国内现有内部控制理论对贸易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我国当前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以此为基础,以中石化为例,提出了一些内部审计的创新做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我国对外投资存在的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缺乏技术优势和品牌意识薄弱等问题,提出企业应该从加强与大型跨国公司的合作,培养国际复合型人才,促进企业研发的本土化,实施品牌战略和充分发挥商会的作用,合理避税等6个方面着手,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COSO报告及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娜依 《当代经济》2009,(19):50-51
美国COSO委员会出台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被视为当前最先进的内部控制理论.本文对<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及其前身<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核心内容进行了分析.从最新的风险管理框架出发,提出了对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启示,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