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理性的自我超越则是以其作为工具,审视人的自我超越,促进个人的进步与成长。只有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精髓,使其成为指引自我超越的有效工具,才能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2.
人的行为有两大动力系统,一是基于“个人取向”,“自我需要”的动力系统,即为了生存,交往,发展甚至实现自我价值而产生的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3.
对人的现状的失望,使尼采梦想超人的诞生。要把握超人的确切含义,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否定的方式,“超人”与“末人”正相反对——这给我们提供了一把钥匙。超人不是一个重新塑造出来让人崇拜的具体的偶像,而是动态地不断超越自己的生存过程,是指现实生活中的人通过自由创造、自我超越而成为人的过程,这一过程典型的特征是未定型性、自由性、创造性、超越性。  相似文献   

4.
<正>彭冰冰:从个体文化自觉角度理解红船精神的弘扬践行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嘉兴学院基地教授彭冰冰认为,从个体存在的角度来看,文化自觉具有一种自我引导的意义,引导人们超越当下提升人的生存意义,而人的有意义的生存一定需要有某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作支撑。近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对人类未来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中,展现了精神的自由、理性的自觉。我们弘扬践行红船精神,就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车轮已经步入21世纪,竞争和变革已变得前所未有的迅速与复杂,当今的企业仅靠质量、价格、工艺或精明的经营策略来参与竞争,维持其竞争优势已远远不够,而必须不断地自我更亲和自我超越,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惟有这样,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可以说,变革必将成为企业21世纪的生存法则.  相似文献   

6.
老师要心胸宽阔,要有雅量,容人之量。教育学生要"宽严并济",谆谆教诲的同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才是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学生自己要会自我批评、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升华、自我超越。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要通过促进每个个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可见,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超越性思考。因此,它能以形而上的特征直指人的生存本质,直探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的核心,具有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功用,获得了具有哲学意蕴的丰富深刻的内涵,具有了超越历史、时代和文化的永久魅力。  相似文献   

8.
李留义 《黑河学刊》2006,(5):142-144
人们在认识中理解着现代化、在价值中评判着现代化、在现实中实践着现代化,同时又在现代化的实践活动中塑造着自我,构建着自我的生活样态,由此彰显出时代的特征,记录着自我的实然状态。并且,现代化让我们体察到了文明,更使我们懂得了反思,在反思中寻求着对自我生存的感悟,对一种新境况的超越以及对自我生存的一种体味和重塑。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上,奢侈品被定义为“一种超越人们生存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为了满足超越自己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对创造性和自由的需要,人类实践创造出来的,以意识、观念、心理、理论等有形或无形的形态而表现着的,以张扬和追求自由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1.
学习型组织的人本主义管理与自我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琦 《理论观察》2003,(2):20-21
学习型组织是采用人本主义管理理念的组织,人本主义管理有别于传统的硬性管理,是一种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它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达到促进人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的目的。时至今日,人本主义管理理念越来越多地受到企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价值认知和选择的过程。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作为当代社会实践和人类生活的理性自觉,可以从日常的、流俗的生存观念向属人的、反省的生存观念提升。从"差异多样"视域来分析人类发展的生活现实,以期为当前人学的发展以及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提供一个新的路径,亦有助于完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人的自觉自为的自我发展提供具体的方法论指导,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生存发展方式的重塑和价值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江 《魅力中国》2010,(9X):113-114
个体生存论是克尔凯郭尔的基本哲学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缘于对思辨哲学体系的彻底批判。"生存"是对人的生存性结构的描述,即人是一种关系,是无限与有限、永恒与暂时以及自由与必然的综合,"生存"就是人实现自我本真存在的过程,包括人的自我参与、自由选择和自我实现。人生的三个阶段即审美人生、伦理人生和宗教人生,表现了人生选择的三种层次或境界,人在这三种层次间的抉择,展现的是人的生存辩证法。克尔凯郭尔进行的这场生存论革命无疑开启了一种哲学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是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是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即关注入的生存与发展.人文关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当今中国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身处其中的高校教师,由于来自内外的挑战与压力和矛盾与困难,需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和谐校园建设中,通过人文关怀帮助教师缓解压力、化解矛盾、克服困难和迎接挑战,促使教师面对现实,不断进行自我调适,正确处理好学校的生存质量与自身的生命质量的关系,实现学校发展与自身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徐炯 《上海改革》1993,(11):22-23
改造“硬件”、改善“软件”,上海的商业眼下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迅速发展。然而,发展不是重复过去、复制自我,而需要面向未来、超越自我。上海当前的兴商热潮是否具有“超越”意义?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改善民生: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善民生就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仍然存在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保障不足这一问题。劳动是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唯一途径,唯有劳动才能创造社会价值。文章认为,人人必须参加劳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来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重视劳动价值有助于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应该做到:有劳动能力的每一个人都要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并且因此实现自身的劳动价值;政府和社会要努力实现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够就业;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原则,让每一个劳动者充分享受他的劳动价值;弱化资本的功能,以劳动为杠杆,推动社会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7.
人的主体性是人类的自觉、自立、能动和创造的特性。主体性哲学的未来发展既不会是日益膨胀的"人类中心主义",也不会走向衰落,最终被"解构"。而是在自我超越,不断走向其合理形态,实现自我升华,获得永生。通过对主体性产生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旨在从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来探讨主体性哲学发展的未来路向,从而揭示在全球化时代,主体性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机构主导社会生产和分配,目的是要更好地创造财富和更好地分配财富来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只有在社会生产资料全民所有或集体所有的情况下,社会机构基于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而主导社会生产成果的分配才能成为现实。社会机构(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机构)对社会分配的主导主要体现在确立对生产资料的管理权、确立对劳动力产权的代理关系和社会生产成果分配权的行使等方面。社会生产资料与劳动的结合由国家主导、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机构基于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主导社会生产和分配,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本质,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问题。主导社会生产与分配就等同于主导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基于人生存和发展保障的需要调控社会分配比例,就是从人生存和发展保障的需要来考虑给社会再生产(包括扩大再生产)、再生产的社会保障和劳动力再生产(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角度来进行分配。人生存和发展保障的好坏决定着生产效率,如果长期忽视人生存和发展保障方面的分配,最终将不会得到社会想要的效率。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关系的调整对于真正保障每一个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增强学习本领,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现代企业全球化已是必然趋势,经营环境瞬息万变,波诡云谲,危机四伏,不进则退,唯有学习才能稳定企业之根基。创建学习型团队、争做学习型员工符合时代发展和企业生存的要求。文章阐述了学习型企业团队的特征,剖析了学习型企业的员工需要做到培养自我超越能力、建立共同价值观念、开展团队互动学习、善于系统思考问题4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某公司创建学习型团队的不利因素,探索如何建设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型企业。  相似文献   

20.
我们认识哲学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哲学是对思想的思想;二是,哲学是对思维的反思。我们关注哲学不能忽视哲学的历史性与民族性。哲学的功用在于发挥人的本质能力完成人自身的超越。而完成自我超越的有两条路径,一条路探索人自身以外的世界,另一条路探索人如何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