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邱永红 《深交所》2005,(8):35-38
目前,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展开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出现了诸多新的法律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本文试从法学理论的角度对其中的若干典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改革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暴露或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法律问题。本文分别对支付“对价”的法律性质、协商表决程序、改革承诺的履约保障、异议股权的法律解决途径、外资股流通的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出现了诸多原来未曾碰到过的法律问题,同时,内部职工股、法人股个人化等历史遗留问题也重新浮出水面,亟待研究和解决。本文对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非流通股股份权利瑕疵问题、内部职工股问题、法人股个人化问题、机构投资者参与表决的相关问题等六个疑难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改革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理论研究而言,目前越来越多学者对于股权分置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股权分置改革中股东间博弈的实证研究,控制权市场方面有(白云霞,2004),股权再融资方面(原红旗,2003、2004),公司绩效方面有(徐晓东、陈小说,2003),等等。只是这些实证研究很多没有直接研究股权分置问题。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支付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在这一制度变迁过程中,如何通过对价支付弥补制度安排的改变对参与方造成的损失,获取良好的整合效果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探讨对价支付的理论依据,并对主要的对价支付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为对价方案的确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法律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合同法上对价的一般法理出发,论证了国有股、法人股股东向社会公众股股东支付对价的法律依据,指出了关于对价的若干认识误区;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形式,认为对价包括基础对价、从属对价(特别承诺)两部分,并对股权分置改革中确定对价及相关事宜的法律程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针对股权分置改革这一我国资本市场影响深远的事件,基于经济后果的视角,本文利用2001~2010年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公司股权层级的变化及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论文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随着控股股东与其他小股东间代理冲突的减轻,公司股权层级显著减少。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由于代理成本的下降及对管理层监督的加强,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业绩因股权层级的降低而上升。最后,我们的考察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股权层级及经营绩效的影响在非国有公司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股份转让权和流通权的界别,提出流通权并非产生于股权分置改革协商机制,而是由证券交易所赋予。股权分置改革协商机制的本质是对价安排的市场化定价机制而非赋权机制。在对协商机制是解决股东之间利益平衡的分析基础上,明确其协商形式应为相关股东会议而非股东大会,但在协商涉及公司事务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时,应当通过相关股东会议和股东大会“两会合一”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9.
2005年4月29日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破冰,启动了资本市场上一场意义深远的制度变迁。股权分置这一根本性制度缺陷,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制肘之患。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一系列变革的深入,该问题成为各界众而矢之的焦点。但以往对股权分置问题的探讨大多停留在技术层面,而  相似文献   

10.
论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公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增加的收益按持股比例在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间进行分配,改革就是公平的。根据这一思路,公平对价率应使两类股东收益率相等,根据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的资料,对价率的不公平程度为80.6%,流通股东也没有因股改而从中受益,股权分置改革对流通股东是不公平的。改革方案的设计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方向是正确的。不公平的原因是对价谈判中双方力量的不平衡,买方处于完全垄断地位而卖方处于分散状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合同法上对价的一般法理出发,论证了国有股、法人股股东向社会公众股股东支付对价的法律依据,指出了关于对价的若干认识误区;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形式,认为对价包括基础对价、从属对价(特别承诺)两部分,并对股权分置改革中确定对价及相关事宜的法律程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若干会计与财务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股权分置改革的会计与财务问题方面,仍存在许多规划亟待明确,若干现象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对股权分置和会计规则导致的股票市场溢价、控股股东执行送股等对价安排的会计处理,国有股权会计考核体系改革、后股权分置时期的股票估值,送股等对价安排是否影响会计报表合并范围或权益法核算、改革费用承担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公司认股证期末需要通过发行新股以应对权证持有人行权要求,故不能直接套用Black-Scholes公式.长电权证作为首只公司认股证,目前部分研究机构对其定价过程中的问题存在一定认识误区.本文将理清认股证定价模型原理,并针对长电权证的实际情况修正公司认股证模型,运用MC模拟的方法加以验证并提出考虑红利时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含B股、H股、N股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涉及比较复杂的法律关系,有可能引发外资股股东提出的国际集团诉讼.本文试对含B股、H股、N股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的民事与行政诉讼风险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积极稳妥推进A B股、H股、N股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后股权分置时代监管、创新与市场发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后股权分置时代,是股份“流转顺畅”的时代,是中国经济的证券化时代。市场化、机构化、监管透明化、境内外市场一体化,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变化的主趋势。在后股权分置时代,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基本主题,其具体表现形式为减少差异、缩小差距。由于市场参与主体利益的显性化,资本市场运行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过去依赖股权分置为基础的监管理念、监管模式、监管法规、监管对象、监管手段,需要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机构合谋与内幕交易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傅勇  谭松涛 《金融研究》2008,(3):88-102
本文考察了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机构投资者与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合谋问题以及合谋的可能途径——内幕交易。文章的基本发现有两个:第一,在控制了影响股改对价水平的主要因素之后,机构投资者对方案的赞成比例与股改对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全体流通股股东以及大个体流通股股东对方案的赞成比例与对价水平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二,机构投资者对方案的赞成比例越高,公司的内幕交易程度也越高,而其他流通股股东的表决意见与内幕交易程度之间没有显著关系。这意味着机构投资者与非流通股股东利用内幕交易进行了合谋,合谋的结果使得非流通股股东得以支付一个较低的对价水平,而机构投资者则通过内幕交易获得额外收益。  相似文献   

17.
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监管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后股权分置时代,资本市场利益机制、运行规则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变革将对上市公司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产生深刻影响,从而给监管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挑战。本文以全流通下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的行为变化为主线,对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大股东、高管人员以及信息披露、融资、并购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监管实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