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书馆实行物业管理原因何在?图书馆物业服务的低投入和比住家更稳的收入仅仅是表面理由,因为从短期的经济效益来看,这可能是一笔没有利润甚至亏损的生意。深入的分析则表明:这里隐藏着巨大的市场,领先熟悉和进入这种市场,形成比同行更强的比较效益优势,就拥有占领相关市场的更多竞争资本。商家很清楚地认识到:没有任何成熟市场等待大家去收获,也不会有任何市场会等大家准备好了才成熟;市场的出现靠开发和引导,市场的发展靠竞争,而竞争的关键在于创新。应该利用市场运作手段和方法,通过创新和竞争来发展市场,通过有效的服务和管理来证明自己…  相似文献   

2.
我谈三点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的体会:一、怎样理解有效竞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竞争型经济。为了保证竞争的有效性,就必须在鼓励竞争的同时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有效竞争指的就是这种既保持竞争活力又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竞争格局。它一般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说明:1.从市场经济方面看,其主要的标志是:(1)市场上存在着相当多的买者和卖者;(2)任何卖者和买者都没有占有市场上的很大份额;(3)任何卖者集团和买者集团都不存在"合谋"行为;(4)新企业能够进入市场。2.从市场效果方面看,其主要的衡量标准是:(1)存在着不断改进产品和工艺的市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化》2007,(7):1-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品牌经营、品牌竞争新时代的到来,我国市场开始呈现出国际竞争国内化与国内竞争国际化的新格局。石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简单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逐渐升级到品牌的竞争。品牌建设成为石化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中国石化要想赢得市场,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强势品牌.才能真正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并在竞争中最终取胜。  相似文献   

4.
从数量赶超到竞争力赶超:——石油销售应实现思维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放,成品油销售已成为中外石油巨头争夺的焦点。从全球最大的几家石油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看,他们无一不是把市场获取作为投资的第一目的。面对新的竞争环境和对手,我们的销售企业必须实现从数量赶超向竞争力赶超的转变,及时实现战略思维方式的更新,建立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公司发觉它们自己不只是与对手在直接的产品市场上竞争,还要在日益国际化的舞台上为得到投资人的支持而竞争。资本竞争愈演愈烈。 竞争如此演变的一个原因是:机构和私有投资人把投资从一家公司转到另一家公司、从一个产业转向另一个产业或从世界上的一处转到另一处的环境变得宽松多了。公司财务业绩越来越透明化,信息来源越来越广泛,投资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方  相似文献   

6.
国际润滑油公司在华投资呈现“持续、集中”的特点:一方面,国际石油润滑油公司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市场,不停地加大对华投资金额;另一方面,这些国际巨头将投资方向集中在产业下游,重在获取分销渠道。这样的投资策略与中国润滑油市场的运行特点紧密相连:竞争主体为大型厂商,竞争焦点是分销渠道。国际润滑油公司独特的投资策略给中国本土润滑油企业带来了相应的压力,但其投资行为带来的竞争也促使国内企业加快发展步伐,以适应更高的市场要求。  相似文献   

7.
亨德森于1963年设立了目前世界首屈一指的从事"公司策略"服务的机构——波士顿顾问公司。他认为,任何一家公司要想成功,最重要的是参与市场竞争;要竞争,必须有市场分析和一套完整的策略。为  相似文献   

8.
2001年,雪佛龙德士古公司ElSegundo (加州)炼油厂的领导团队启动一项全新战略,以实现其成为世界顶级炼油厂的宏伟目标。炼油厂经理诠释了公司要应对的新挑战:“我们为全球市场提供不间断服务”。炼油厂在世界范围内在原材料和商品产品方面进行竞争。在市场中能够以最高生产率经营和生产的公司就会拥有优势。而且,这还不够,炼油厂是在世界上最苛刻的环境控制地区之一开展业务,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竞争并获取利润要有远见卓识。炼油厂宏伟目标的精髓包括: 成为最好的炼油厂,在所罗门指数(Solomon Index)绩效索引中位居前 25% 。 拥有团结敬业…  相似文献   

9.
技术标准,已成为发达国家保护自己市场、占有别人市场、获取最大经济利益的利器。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比,谁的技术成为国际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当今的国际经济竞争,已开始由资本竞争向技术竞争转变,逐步演变为标准之争。标准之争,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科技、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内容。“得标准者得天下”。标准之争,实质上是对未来产品和未来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10.
拓展市场积极竞争罗晓云赣州石油分公司赣南液化石油气公司,从它诞生之日起,就靠多种经营从市场中“找米下锅”。九年来,该公司40余名职工在商战的磨练中,造就了面对竞争不言愁,奋力拼搏闯新路的刚强性格。在艰辛的创业历程中,他们既积累了营销经验,又为国家累计...  相似文献   

11.
电力体制改革,就是要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看,由于垄断利润总是大于竞争利润,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垄断的打破和竞争的形成,将使电力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在新的游戏规则中只有严格实行科学管理,才能获取更大效益。  相似文献   

12.
企业必须在危机的潜伏期,就能对危机做到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处危而不乱。否则一旦等到危机爆发企业将束手无策,等到危机结束,将无法挽救任何损失。竞争是残酷的,有竞争存在的市场,避免不了就有淘汰者。而竞争就是为了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公司是一个既有产品、半成品生产,又有市政工程材料的采购、供应、销售、集市政工程材料采、供、销、产为一体的大型企业。产品品种有20多种系列。作为以产品为主的企业,如何使我们从原先的计划经济观念中转过来,使我们的产品能适应市场的竞争,使我们的经营能适应市场的竞争,这就给公司决策提出了经营战略的决策问题。 一、立足市场分析,调整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商品生产充分利用价值规律和发挥市场作用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技术的竞争,服务的竞争;而且是智力和管理水平的竞争.所有这些竞争都可以归结为企业职工队伍素质的竞争.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总经理就认为,松下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公司与外国公司相比,突出的问题是经营领域单一,总包能力较弱,公司之间合作性差等。本文就我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发展策略谈几点看法。 一、增强项目的综合承包策略 我国公司除了积极参加国际工程投标竞争外,应采取多种方式获取从设计、施工到供货;从建设到安装和指导生产运营等的总包权。这是国际大型工程承包公司获得巨型工程的基本方式。国外公司在获取国际工程项目同时,一般作为总包人,负责项目的全过程,侧重点一是向前延伸到前期工作(投资机会、可研阶段),二是向后延伸到售后服务或经营。多数情况是凭借资金、技术和良  相似文献   

16.
电力体制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电力行业打破垄断的日子已经到来.在贺州市,就有南方电网、桂东电力、八步水利电业公司等电力企业,竞争是激烈的,谁也不敢掉以轻心.纵观全国,一个复杂的电力市场正在形成,任何一个参与者都将被市场经济规律所左右.电力经营企业应该有紧迫感、危机感,努力研究电力市场,正确认识电力市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电力营销机制.充分利用电力市场,增供扩销,降低损耗,增加利润.  相似文献   

17.
浅谈国外工程项目的投标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多极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大背景条件下,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享有国际声誉的大公司,除了稳定自己传统的市场外,从没停止过对新领域的开拓和占领;大批发展中国家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试图跻身其中。因此想要通过竞标在国际建筑市场上争到一席之地,其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为了能够在国外工程的竞争中达到预期目的,笔者认为,在国际工程投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投标前应果断进行决策 从中介、代理公司或联营体的合作公司获取国外工程信息后,公司决策层首先要根据工程特点、项目所在国国情、近期及长远目标等关键因素迅速决策,必要时要作可行性分析。如我公司在获悉东非乌干达150公里33KV的输电工程项目后,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一条中压短距离线路,又在乌干达这样一个遥远贫穷的  相似文献   

18.
建筑市场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成本的竞争。施工企业从市场上竞争来之不易的工程项目,就是通过项目管理的窗口来展示的,在最终满足承包合同的约定的前提下,使成本降低,从中获取利润。为此,就必须有效地对工程成本进行管理与控制。这是实施项目承包活动的核心工作,如何有效地确定成本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效的控制,是摆在项目管理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作为施工企业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解析.找出一条控制成本的路子,使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靠什么呢?有适销对路的产品是最根本的一条。所谓适销就是市场需要这个产品,生产的产品能销得出去,能获取销售利润,而获取的利润就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最根本的保证。企业有效益,就能生存下来,就能发展壮大,职工的工资、奖金、各种福利待遇就有了保证;企业亏了,就没有生存之路,职工的工资、奖金、各种福利待遇就保证不了。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只能宣布破产。 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市场对产  相似文献   

20.
1 .政府采购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意识是以利益取向和公平竞争相统一的价值观。任何一个市场利益体 ,只有在公平条件下获取利益 ,才是规范的市场意识。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 ,我国的各级政府和组织虽不可避免地接受了市场利益的观念 ,却又不愿意站在公平的立场上牟利。由于它们所处的位置得天独厚 ,可以利用政治权力和垄断手段去轻易得到丰厚的利益 ,达到其市场利益满足的欲望 ,无需同一般商品经营者那样 ,在市场中冒着被淘汰的风险参与竞争。正是由于政府的市场意识和手段的脱节 ,所产生的一系列政府腐败和违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