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广义地看,泛及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领域,并以经济为基础。从经济学的视角思考,在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关注公平分配,使发展成果为全民共享;必须重视生产关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维护公有制为主体;必须在市场化改革中不忘“社会主义”冠词,搞好宏观调控;必须把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互动起来,逐步解决读书难、看病难等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2.
房艳 《经济研究导刊》2008,(14):205-20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这是我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和国际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来的一个具有创新意义和战略意义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具体分析我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因的基础上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坚持科学发展现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1.按照改革与发展并举的思路,做大收入蛋糕。(1)通过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消除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健康、不和谐的因素,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地区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2)适应社会公共需求的变化,合理界定财政公共服务职责范围,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创新财税体制与财政政策,切实解决财政职能缺位、越位和错位问题。(3)通过政策调动、资金启动、管理促动方式,支持新型工业化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市场主体,培植后续财源,促进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与效益协调…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分阶段实施。在现阶段应从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理顺收入分配秩序、完善税收制度防止非法致富、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扩大就业、提高人口素质和历行节约等方面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5.
李迎春 《经济师》2007,(3):38-39
文章分析领导干部政治社会化的内涵,指出加强领导干部政治社会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并就加强领导干部政治社会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
构建西部生态经济和谐社会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实践的升华。我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人口增长快,区位优势弱,经济总量小,又是多民族聚居区,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西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本文立足于西部实际,坚持用生态经济学的指导方法,因地制宜,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以期推进西部地区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实现创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中农村体育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是构建具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域,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农村体育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文章阐述了发展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农村体育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中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社会的和谐,既包含稳定、协调,又高于稳定、协调,它是社会稳定和协调的理想状态:既体现公平又促进效率,它是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既包含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又包含社会发展的平衡机制,它是社会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的统一: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它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还存在多方面经济发展的问题,这里就针对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刘存林 《经济论坛》2006,(4):8-8,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我国社会面临的发展新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要求,反映出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标志着我们党在执政理念和执政实践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一项紧迫工作任务,必须注重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0.
11.
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述文 《经济师》2008,(5):290-291
和谐是目前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而社会保障体系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在分析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和谐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整体性、战略性思考和设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农村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三方面均产生明显的积极影响,但也有些地区不同程度上存在过度注重经济发展速度,忽略和谐社会构建等问题。今后,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消除各种不和谐隐患,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良性互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赵阳 《经济师》2009,(4):38-3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民主法治、经济发展、思想道德等方面全方位进行,但是在这一系统中,这些措施的功能和作用并非等同的,而是有轻重、主次之分?法治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追溯法与和谐思想的历史,“和”作为一种哲学理念,是中华民族最具特点的文化特征。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就是对“和”文化的最具时代特征的内涵挖掘和解读。而法作为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自诞生邢天起就担负起维护社会秩序的天然使命,作为一种标准和规则,它对社会的安定团结、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法与和谐思想二者具有同源性和交汇点。法不是万能的。法治作为一种社会状态的实现也并不意味着社会就一定是和谐的,但是社会和谐这一美好目标的实现离开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则是万万不能的。法治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随着社会法治的不断完善。我国才会更好更快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略论构建云南和谐社会存在问题与主要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我国边疆多民族省份,在新的发展历史时期面临多样性的社会问题和复杂的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更是云南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云南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就是要直面云南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和谐深层次问题,从根本上来构建云南多民族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黄国强 《江南论坛》2006,(11):33-35
构建“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征程中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近几年来,江阴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采取扎实措施,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市上下“人心齐、民心刚、敢攀登、创一流”,凝心聚力,和谐发展,谱写出了振奋人心的新篇章。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专家、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最近在江阴参观考察后深有感触地说“对江阴的印象比我想象中的要好的多得多”,“江阴是个充满魅力的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16.
《江南论坛》2005,(7):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提出来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丰富、发展和创新,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要求所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和理论体系的延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一是对和谐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阐述;二是揭示和谐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到经济、政治、自然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内容多、关系复杂进行深入研究.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本文拟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有存 《经济师》2007,(8):28-29
文章阐述了中国古代对和谐社会的诠释,分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因,同时对哲学在现实社会中应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试论和谐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是基本的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立法工作滞后、社会保障流动性差、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混乱等问题,提出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坚持统筹规划,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进程、建立社会保障资金保值增值的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