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条“走出去”跑道铺在渴望“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面前,压抑已久的国际化“梦想”,终于有了“成真”的可能,然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走出去”需要什么?,依笔老家之见,需要厘正如是几条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的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寒流”将是众多行业未来面临的常态。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只有通过调整自己的战略目标,明确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且通过做好“能做”的事情和“可做”的事情积累实力,最终专注于“该做”的事情,才能真正地基业长青。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政府能做些什么?”“中国企业在外投资,应首选哪些国家和地区?”“关于贸易壁垒和TBT,中国企业应怎样预防?”一串串的问题接踵而来,这是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研讨会暨《中国对外贸易》理事会交流会上的热烈场面。  相似文献   

4.
屈成才 《市场周刊》2005,(30):45-45
先做大还是先做强,一直是中国企业非常困惑的问题。日前美国《财富》杂志最新的全球500强名单出炉,这份虽以“强”命名但实际以规模“大”为衡量标准的名单再次引起中国企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5.
薛言 《国际市场》2004,(10):7-9
眼下,“中国制造”正以快速、稳健的步伐走向国际市场。然而,全球首个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许多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之中。对此,中国出口企业务必早做准备,以免被动。  相似文献   

6.
一些国外的营销专家在对中国的市场了解以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企业会做企业品牌而不会做产品品牌,有的国外政要在访华的时候对中国领导人说的话也印证了这个事实,他们说中国企业所面对的产品品牌塑造是一个新的“文化革命”只有中国企业会做产品品牌了中国企业才可能称雄世界。  相似文献   

7.
声音     
《中国海关》2014,(9):5-5
中国制造业在做大做强或国际化的征程中,普遍遭遇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和专利、产业和技术标准方面设置的壁垒与陷阱,这使中国企业家英雄气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说,中国企业已落入“引进、落伍,再引进,再落伍”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黄树辉 《大经贸》2006,(3):34-37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市场——标准成为技术的核心制高点。 然而,从茶叶到大葱,从DVDN数码相机,再从数字电视到3G,“TBT之灾”让中国企业屡遭“标准之痛”。于是,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广东省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与防护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的愿景.常呈现规律性变化。 起初是要“做大”.挤入世界500强成了不少企业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很多企业因此走上了多元化的快速膨胀之路。后来说,大不一定强,“做强”才是真功夫.这样很多企业又走上了行业内收购.包括跨国收购的整合之路。近年来,商业领袖讲得最多的则是“做久”,大家齐心协力向“百年老店”目标奋进。这并不奇怪。在经历了做大做强的大喜大悲之后,一个简单的“活下去”的要求,应该是最纯粹,最不容质疑的了。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从未消减。但很多企业只是将文化上了墙、上了报,组织员工学习、考试,这仅仅是做了企业文化的表面工作,基本停留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没有将企业文化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实质的文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汇鸿巡礼     
十年非凡航程,让汇鸿满载收获:全国《外贸法》知识竞赛第-8,江苏省出口创汇先进企业,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状,省扶贫工作先进单位,IQNET和CQC联合颁发的“卓越管理组织证书”,全国外经贸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汇鸿”品牌、HIGHHOPE正跻身“江苏省服务业名牌”、“中国名牌出口商品”之列,逐步登上国内、国际大舞台。在“做大做强做久”这一共同航标的指引下,汇鸿形成了整体推进,各子公司特色发展的健康成长之势。  相似文献   

12.
苏清 《新财富》2007,(9):55-58
做百年品牌,无疑是每个企业的梦想,作为中国家电连锁的领导企业,苏宁电器也不例外。在其企业基本法中,“做百年苏宁,国家企业员工利益共享”赫然在列。但身在中国,长寿型的企业却并不多,做百年企业更多地成为了企业空洞的口号,在亚洲品牌前十强中,只有海尔能占得一席,而日韩的三星、LG、佳能、松下、索尼等却占据了多数席位。同为东亚近邻,中国的品牌究竟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3.
来自丹麦的服装企业绫致,却在中国市场中显示出了不亚于任何中国企业对本土市场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绫致时装针对中国市场在产品定位、设计风格、渠道策略和促销方式上所做的本土化改造,让它称得上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  相似文献   

14.
陈铭 《新财富》2003,(12):82-84
“不管什么行业,不管什么产品,只要做专、做精了,都有很大的市场,企业都能够不断的发展和壮大。”能把小小拉链做至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规模,施能辉有资格说这话。  相似文献   

15.
《江苏商业会计》2005,(5):i0005-i000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名品牌”的要求,为进一步实施名牌战略,扶持名牌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争创世界名品牌,提高名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国家质检总局决定开展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的规定,对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予以表彰。现将《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评价工作方案(试行)》发给你们,请按照相关要求,通知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  相似文献   

16.
罗斌  周忠 《商界名家》2006,(1):108-109
“高手做势.中手做市.低手做事。”“事件营销”.当属“做势”。 2005无疑是中国企业的“事件营销”年:有企业搭乘“神六”升空.进行事件营销;《超级女声》是蒙牛乳业联姻湖南卫视进行“蒙牛酸酸乳”推广的事件营销活动;青岛啤酒也联姻CCTV《梦想中国》来诠释其新的内涵;而华帝,则借十运火炬。也大大地“做势”了一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并购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一)战略驱动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和“走出去”战略的鼓舞下,众多中国企业以“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契机,努力“做大、做强”,实施国际化战略。海外并购被普遍认为是快速实现国际化的有效途径。2004年,联想推行国际化战略,收购IBM的PC业务,成为世界第三大PC生产商;2007年,中国平安保险收购了比利时一荷兰金融集团富通集团(Fortis)近5%的股权;TCL从“绿地投资”开始,先后在越南、菲律宾等地投资建产,其雄心勃勃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杜娟 《WTO经济导刊》2014,(12):18-24
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运营进入新的阶段。在中国“走出去”加速发展,向资本净输出国大步迈进的进程中,中国企业既要做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探索者、参与者,也应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者。  相似文献   

19.
高琨 《商业文化》2005,(9):52-54
“如果把中国品牌市场看作一个金字塔,塔尖是占据10%的国际名牌和中国名牌,下面依次是中国新品牌、合格产品,底部则是质量不稳定、假冒伪劣产品。”这是“中国新品牌工程”主办方对中国品牌市场所做的一个形象比喻。小产品也可以创造大名牌,“金字塔腰”也可以升上“塔顶”,他们代表着中国品牌的未来,他们是“未来商界新领袖”,要做大做强,必须提升中国新品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沈青 《商界名家》2004,(11):84-86
日前,克林顿的自传(《我的生活》在中国面市,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一股“克林顿热”在中国再次燃起。而在企业界,克林顿2003年11月的“中国之行”也再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因为此次老克的“中国之行”的“主题”竟是为四川的剑南春做“促销”。许多不明内情的读者多次致电(《商界名家》编辑部,问:一家在中国并非第一的白酒企业凭什么“搞掂”了浑身都是品牌效应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剑南春之行的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