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汉字类节目异军突起看传统文化如何走出时代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伟 《现代商业》2014,(20):270-271
在这个键盘代笔、屏幕代书的网络时代,当汉字的书写和传承面临着新技术、新情况的挑战时,我们不禁要问“汉字何去何从?”“传统文化路在何方?”。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和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两档因汉字而生的品牌文化节目,以彰显民族语言魅力为己任,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目标,引领了全民学习汉字的文化新风尚。本文试结合这两档节目,从文化政策、文化组织、文化资源、文化传播四个方面谈当下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走出时代困境。  相似文献   

2.
《商》2015,(47)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争议,有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全盘否定的态度,有的则相反。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究竟应该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才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去深思。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所面临的挑战,辩证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进行理性评价和取舍,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所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叶小果 《网际商务》2014,(11):92-92
你们这样不行啊,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得太少了。不接地气,跟不上潮流。一群中国人被一个外国人这样批评时,被批评者谦虚地说,我们会努力多了解一些中国文化的。外国人若无其事地说:OK。我会帮助你们的,毕竟我是个中国通。  相似文献   

4.
侯丽娜 《商》2014,(48):114-114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制约着我们当今的教育。然而,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当今人们却有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和理性的缺失。以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论争入手,深入分析了各代领导人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命运,摒弃出于对现实利益的得失和民族情节的片面做法,全面理性地认识和对待我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刘璨 《适用技术市场》2014,(3):165-166,169
就科技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概念进行了探讨,并就其关系展开讨论。以韦伯和法兰克福学派关于“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的一系列理论解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结合历史资料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文化的阻碍。最后,对两者目前在中国的现状作了分析,认为尽管存在冲突,两者仍可并行不悖地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6.
中国正处在新旧文化的转型期,要求我们要吸收传统礼文化中的教育观、和谐观、仁爱观、爱国主义观等积极因素,把握传统礼文化的发展趋势,使其在当代社会发挥最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实现中国传统礼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7.
杨佳佳 《商》2014,(43):134-134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是我国历史上若干民族经历3000多年的融合形成的。新时期我们继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内容,应该对其加强弘扬与维护。文章主要从少数民族文化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少数民族文化如何进行弘扬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外贸易》2014,(9):82-82
编辑推荐 ★最具全球眼光的中国文化宣言!传统不是死物,世界尚未定型,中国文化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如何再造传统。  相似文献   

9.
《商》2016,(15)
中国从秦朝大一统,建立了完整的国家结构和法律规则开始,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法律文化。传统的法律文化中包括三个主要特点:社会本位、男权思想、父权至上,这三个特点延续了千百年,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今,传统的法律文化是否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是否适合中国现在的社会结构、经济模式、政治形态呢?我们又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所传承下来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王春颖 《消费导刊》2011,(11):116-116
近百年来,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但由中国文化发展而去的日本文化经历蜕变,不断吸收其他各国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并将其转化为适应本国发展的特色文化从而使如今的日本文化有了很多不同于中国文化并值得中国人研究和学习的部分。日本文化的快速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思维方式和内涵界定上的疏漏,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群体性、时代性和区域性,以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宏观和微观认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W+K谁?     
大牛 《广告大观》2006,(7S):95-97
可能你并没有留意到一种新的中国文化正在形成中。它不再囿于过去的辉煌历史在吸纳着来自于世界其它文化的同时不断成长着包括自身传统文化的精华。新一代的中国人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他们有权接受适合他们的东西,也有权拒绝那些不适合的——即使那些东西很中国。放眼看新兴的中国艺术、音乐、电影、文学、时尚、偶像、象征符号、习俗、英雄、设计、建筑、发明、生活方式……一切的一切在不经意间流露着中国味道,却又不一定遵循传统。是的,这些正在发生。问题是,Wieden+Kennedy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作为以创意为导向的我们贡献出自己的创意文化,我们正参与其中,作为一个催化剂,催化着新文化的发现、学习和创造的进程。我感到非常激动,因为将要发生的一切太令人兴奋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曹园 《致富时代》2010,(11):195-195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涵盖着丰富的设计元素,现代广告要树立自身的特色,其中就必须融入传统的文化特色,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广告设计相结合,对广告传达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大胆展现民族的、传统的各种象征与神话表述,那么能使设计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撑和设计源泉。从而,对于中国广告设计走向世界,得到世界文化认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民族衰败时期,为了振兴中华,探寻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我们大量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则成了落后的象征,被批判和遗忘。在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随着中国的大国崛起,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随之增强,要求汲取民族元素重塑中国特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自然就成为民族文化的营养元素,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吸收。这样,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得以重生。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价值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其中包含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值得借鉴的精髓,我们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找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相似文献   

16.
张平 《中国报业》2016,(24):85-86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个人社会道德义务和责任,但当前高职院校只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忽视了人文教育。我们应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将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技能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于此同时,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日益提高,主要表现为文化对消费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传统文化。该文通过对我国现有的传统文化的存在方式与其他文化强国之间进行初步探讨,找出彼此之间的区别,给予中国文化的发展一定启发。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文化日益成为各国的一种软实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李勉 《电子商务》2010,(6):30-3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内涵,传统文化中蕴涵着很多现代营销理念,例如"民本"观念、"和谐"观念、"人本"观念、"变易"观念、"义利"观念、"兼容"观念等,这些观念都对现代营销理念有深刻的影。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后代,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探索传统文化对现代营销理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田德生 《品牌》2006,(10):66-67
艺术在向人们展现真、善、美的同时,更承载着历史文化、社会变迁、风俗习惯、社会信仰等人文情怀。中国的艺术同西方艺术相比有着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尤其是民间艺术,向人们展现着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记录着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艺术、文化、历史三者的结合,形成了一个极为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是我们对人类历史和宇宙天地认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华商》2011,(5):61-61
本期《天下湘商》栏目中,我们隆重推出“青海湘商群英谱”,以表达我们对为青海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湖湘商业精英们的敬意,同时也是我们对青海湖南商会成立一周年的祝贺。在中国传统重农轻商的商业文化中,素以“湖广熟,天下足”而自豪的湖南人被排斥在传统的十大商帮之外,特别是像“走西口”这样的商业史诗中,更是鲜见湖湘子弟的身影。市场经济让湖湘文化重新找到了定位,湘商作为全国的一个区域性的大商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更让我们湖南人难以置信的是,长沙市居然排到了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的第七位,湘商中的梁稳根居然在最新的中国富豪榜中荣登首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