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玥 《理财周刊》2004,(12):16-19
央行的突然加息在市场上的反应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银行门前老百姓排起,长队要求转存,原本打算购买保险的入开始重新考虑险种,当然加息之后反应最大的还是房地产巾场,这可算得上是其中的最高一浪了。  相似文献   

2.
加息迫近     
2.2%的CPI同比增幅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浇灭了市场对于中国央行加息的预期。而市场较为普遍的判断是,鉴于去年天量的信贷投放,未来通胀几乎不可避免。但是加息可能导致的连锁反应将更加令人困扰。加还是不加?何时加?央行的货币政策正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3.
探求最佳优化组合--由加息引发的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4年10月28日公布9年来首次加息的消息,有许多方面都令人感到意外。首先,政策出台的时机使人感到意外,因为种种迹象表明央行似乎错过了加息的最佳时机;其次是加息的幅度使人感到意外,在央行  相似文献   

4.
日前央行突然宣布加息,这次加息行动是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央行刚刚宣布实施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后采取的相反行动,显得很不寻常,因为这预示着宽松的刺激性宏观政策开始退出,反映出中国宏观调控当局对目前与未来国际、国内的经济走势判断,如果不是乐观,至少也是积极的。然而,这种对于宏观经济大趋势的判断正确吗?  相似文献   

5.
马骏 《新财富》2009,(11):39-39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央行)在2009年10月6日突然宣布加息,将其政策利率从3%提高25个基点至3.25%。加息的时间早于市场预期。澳大利亚央行的举动标志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紧缩周期正式启动。我们估计,澳大利亚的政策利率2010年底之前还将上升125个基点。今后的几个月之内韩国可能会开始加息,2010年年中欧洲央行将会跟随。针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来说,笔者认为有五个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央行)在10月6日突然决定加息,将其政策利率从3.0%提高25基点至3.25%。加息的时间早于市场预期。澳大利亚央行的举动标志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紧缩周期的正式启动。我们估计,澳大利亚的政策利率明年底之前还将上升125个基点。今后的几个月之内韩国可能会开始加息,明年年中欧洲央行将会跟随。针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来说,笔者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启示:  相似文献   

7.
张琳 《光彩》2011,(8):10-11
7月6日,在2011年6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发布之前,央行突然宣布,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这是今年以来第3次加息,也是自去年10月加息周期启动后的第5次加启。分析人士指出,在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央行宣布再次加息,凸显出政府坚决抑制通胀的决心。  相似文献   

8.
备忘     
事件>>>我国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后首次加息中国央行宣布,自2007年12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已是中国2007年第六次上调银行基准利率。这也是中国宣布将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之后首次加息。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从2008年起,中国改变实施近10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转而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9.
2004年10月28日,在一直为人民币升值和加息传闻辟谣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决定,从10月29日起,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各上调0.27%。本文解析了2004年央行加息的主要影响,分析2005年利率与汇率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0月28日,在一直为人民币升值和加息传闻辟谣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决定,从10月29日起,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各上调0.27%.本文解析了2004年央行加息的主要影响,分析2005年利率与汇率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物价水平也在逐步走高,在此压力下,央行对货币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加息就是其对策之一。今年以来央行已经进行了三次加息,本文以这几次加息为背景,详细阐述了央行加息对我国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控制投资过热和物价上涨,今年中国央行采取了多项货币政策措施,但央行为何一直不加息?6月30日,美联储决定把联邦基金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由原来的1%提高到1.25%。中国经济界争论了半年的加息呼声  相似文献   

13.
"尽管我已经等了很久,见到你还是一样的惊奇".这句话是用于描摹爱情的,但拿来形容央行此次"突然"加息所引致的反应似乎也不无恰当.  相似文献   

14.
下半年以来,央行加息的步伐明显加快,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都在悄然发生变化虽然学界还在为目前中国是否已经进入通货膨胀周期而争论不休,但对于普通的民众来说,已经明显感觉到生活用品价格在上涨、工资变相在缩水。在通货膨胀压力下,加息成了家常便饭,今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加  相似文献   

15.
加息疲劳     
8月22日晨,公交车上,一人说:知道吗?又加息了。另一人平静地回答:这很正常。曾经,我们看到美联储原主席格林斯潘,动用利率调控手段,一年加息、减息10余次,这种一度被认为远离我们的利率调控模式,今天,似乎正合情合理地走入我们的生活。从2004年进入加息周期以来,央行已经加息7次,其中4次发生在今年。2007年,已成为16年来加息最频繁的一年。而眼下,加息的预期仍然存在。当下,流动性过剩没有解决,宏观经济却已自顾自地逼近"趋热"区域,财政收入增幅已连续3个月亮起过热"红灯",CPI也倔强地持续上涨,有迹象表示,8月份CPI有可能超过6.0%!果真如此,这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当持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已成影响中国经济的大敌,加息,似乎已成必然和常态。但我们忧虑的是,央行的持续加息却屡屡失灵。是因为央行小幅加息的政策太温和?还是西方的宏观调控理论并不适合于中国?或者往前的问题不在经济过热,而在产能过剩?除了加息,我们还能做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今年第4次加息,频率骤然加快,也成了人们揣度央行背后意图的焦点之一。其实,回头审视,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已经在进步。遥想2004年经济过热时,中国经济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宏调大战。3年过去,似曾相识的增长,但是不一样的调控。而建国以来,中国4次经济低谷的教训,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参照。我们相信,水终能灭火。只是,灭火的过程总有悬念。本刊记者赵桂芹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央行越来越重视利率在经济调节中的作用。2006年4月28日,央行宣布再一次加息。本文就是以这次加息为背景,分析此次加息的背景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 如今,摆在央行面前的是一个两难抉择,加息与否正考验着货币政策制定者的信誉与能力,可能还要外加一点运气。 就中国加息与否的问题,以及加息带来的影响问题,四大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瑞士第一波士顿、高盛和花旗的经济学家分别表达了他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财经界(学术)》2004,(7):90-90
进入6月份以来,随着CPI数据公布,加息问题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业界人士对是否加息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而从目前央行态度和主流观点来看,近期内.央行暂时不会采取加息方式进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2月26日,央行宣布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加息无疑剑指通胀,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加息却让人民币和美元间的息差进一步拉大,极有可能导致热钱流入中国,这将使得中国未来市场更加紧张。  相似文献   

20.
加息一直被股市视为重大利空之一,原因是较高的利率会吸引走部分股市资金。如何看待加息后的股市一直是各家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历次央行加息对我国股市影响变化,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央行下半年利息变化及股市相关情况给出笔者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