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洪湖市把旅游业作为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锻造自然生态产业链,构建水乡旅游经济圈,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湘鄂西苏区的“红色之旅”洪湖大湖的“自然生态之旅”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洪湖市旅游资源丰富。洪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  相似文献   

2.
贺龙、许光达亲自提名,将他作为我军早期军事将领,鄂北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武装创始人收入《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并将他的革命事迹陈列于国务院创办的洪湖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祠和湘鄂西革命纪念馆,《解放军将领传》为他立有全传。  相似文献   

3.
, 《中国老区建设》2009,(4):38-38
监利县周老嘴镇位于洪湖西岸,全镇人口6.8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湘鄂西洪湖革命根据地红色首府。湘鄂西中央分局及红二军团、红三军总指挥部均设于此。现存的湘鄂西红色首府等78处全国重点革命文物旧址仍然保持着当年原有风貌。  相似文献   

4.
贺龙在洪湖     
“太阳出来满天红,扛起梭标跟贺龙。 贺龙跟着共产党,共产党有个毛泽东。” 这首歌谣,是当年洪湖人民献给贺龙的赞歌。贺龙在南昌起义后,于1928年1月和周逸群等人来到洪湖,领导湘鄂西人民开辟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建了红二军团。他的英雄事迹在洪湖人民中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5.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在土地革命时期创建的全国三大革命根据地之一。监利县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周老嘴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首府。那么,在这块根据地的红军是怎样创建、发展、壮大,成为长征三大主力红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的呢?[编按]  相似文献   

6.
正编辑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亦称湘鄂西苏区,是大革命失败后由周逸群、贺龙、万涛、段德昌、贺锦斋、柳直荀、崔琪、许光达等为代表的湘鄂西党组织,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带领广大军民浴血奋战,通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而创建起来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红军时期创建最早、范围最广、坚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仅次于闽赣中央苏区的三大红色根据地之一。从1928年元月贺龙、周逸群、卢冬生等十多人从武汉顺江而上,在湖北监利县观音洲上岸,开始创建以洪湖为中心的鄂西根  相似文献   

7.
《中国老区建设》2008,(11):51-52
1932年秋,主力红军撤出洪湖根据地后,洪湖岸边的监利人民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劫难。与此同时,一部分红军撤退后却留下了“革命火种”。在一位年轻的女同志指挥下,这些“革命火种”在洪湖岸边的芦苇荡里巧妙地和敌人作殊死的斗争。这位女同志就是电影《洪湖赤卫队》中韩英的原型、湘鄂西省妇女委员会书记——张孝责。  相似文献   

8.
穿过洪湖喧闹的市区,迈上长江干堤,眺望西南边的长江,一座高大的纪念碑会映入你的眼帘。湘鄂两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的中心,矗立着“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高27.6米,碑身为花岗岩砌成。碑座上铭刻着以国务院名义撰写的碑文,背面是贺龙元帅的题词:“革命烈士们的业绩鼓舞着我们永远前进”。碑的正前方,是贺龙元帅的铜像;西面是一座富有民族风格的建筑——烈士祠;东面则是一座正方形的两层现代化建筑——陈列馆。这样的衬托,使纪念碑显得更加巍峨壮观。  相似文献   

9.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叉称烈士陵园,位于城区南部,落成于1984年11月10日。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纪念馆以烈士祠、陈列馆、纪念碑为主体,辅以牌坊、人工湖、花坛、假山组成。整个建筑错落有致,气势宏伟。纪念碑居陵园的核心部位,通高23米,碑身正面镶嵌“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12个字。背面向南刻有贺龙元帅生前题词:“革命烈士们的业绩鼓舞着我们永远前进”。东西两侧上部刻有中国共产党党徽、五星、稻穗和红旗组成的装饰图案。底座正面是国务院1957年12月为洪湖纪念碑撰写的碑。1987年10月,该馆被国家民政部定为全国重点烈士陵园。1996年3月27日,由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写“贺龙元帅”的贺龙铜像落成于该馆。  相似文献   

10.
正编辑部: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开创的革命根据地,横跨湖南、湖北、重庆(川)、贵州四省市,涉及12个地市州,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以湘鄂西苏区为例,当时全区70余县,370万人,主力红军3万多人,地方赤色武装20多万人。这里诞生了红二军团,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走出了178位共和国开国将帅。党的十八大以来,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熊口镇位于潜江市域中心,形成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熊口是块红色的土地,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豫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贺龙、段德昌、周逸群、贺炳炎、廖汉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深深的战斗足迹。熊口农民参加赤卫队,保卫政权,保卫家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正>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嘴镇位于洪湖西岸,土地革命时期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首府。1931年7月至1932年3月,湘鄂西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在此成立,湘鄂西中央分局及红二军团、红三军(1931年由红二军团更名)总指挥部均设于此。湘鄂西红色首府旧址群的48处重点革命文物现仍保存完好。1988年,周  相似文献   

13.
桃花山镇位于石首市东南部,是一个集“革命老区、贫困山区、鄂南边区、血吸虫疫区”于一体的偏远乡镇。全镇面积99.725平方公里,辖17个自然村,1个社区居委会,134个村民小组,人口2.2万人。桃花山镇是大革命时期我党开辟的老苏区之一,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贺龙、周逸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挥戈奋战,至今在镇区以北7公里处还留有贺龙元帅生活、战斗过的遗址——“红军树”。1984年,桃花山镇被湖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老区乡镇和插花贫困乡镇。  相似文献   

14.
80年前,老一辈革命家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遵照中央指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六军,分别从西边的鹤峰和东边的监利出发,历经无数次战斗和艰险,于1930年7月4日,成功会师于我县南平镇,组建了以贺龙为总指挥、周逸群为总政委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为扩大湘鄂西红军队伍,开拓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鸣响了胜利前奏。  相似文献   

15.
初访瞿家湾     
百里洪湖,以美丽富饶著称,更以“洪湖精神”闻名。洪湖岸边的瞿家湾,曾经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根据地的首府。如今,这座“红色的首府”,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洪湖市的直辖镇。  相似文献   

16.
1932年秋,主力红军撤出洪湖根据地后,洪湖岸边的监利人民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劫难。与此同时,一部分红军撤退后却留下了"革命火种"。在一位年轻的女同志指挥下,这些"革命火种"在洪湖岸边的芦苇荡里巧妙地和敌人作殊死的斗争。这位女同志就是电影《洪湖赤卫队》中韩英的原型、湘鄂西省妇女委员会书记——张孝贵。  相似文献   

17.
10月27日,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土家族红军小学”建成,学校是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援建的。长阳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贺龙元帅曾率部九进长阳。并在这里建立红色政权。  相似文献   

18.
洪湖市瞿家湾镇始建于明代弘治五年,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瞿家湾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中心,是红二军团和洪湖赤卫队的发源地之一。由于地势低洼,地处偏僻,瞿家湾一直是湖北省重点扶贫老区、全省六大插花贫困乡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湖南省张家界市不仅是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也是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张家界原名大庸,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湘鄂边、湘鄂西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贺龙、周逸群、关向应、任弼时、萧克、王震等领导的湘鄂川黔根据地的中心区域。1933年12月,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湖北咸丰县召开大村会议,决定"创造湘鄂川黔新苏区"。1934年8月,湘鄂西分局决定红三  相似文献   

20.
湖北江陵县沙岗镇是革命老区重点乡镇,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腹地。江陵县老促会在九甲湖村走访了10户农户,召开了由33名党员和12名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发放了45份关于10个问题的问卷调查表,摸清了村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在老区村里有一定的普遍性。如何解决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