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平 《金卡工程》2009,13(5):36-37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那么就是再多的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无法促成一个国家法治精神的形成,建成合理、公正的法治秩序也只能是一种空想。本文通过介绍西方法律信仰形成的基础,并分析了中国法律信仰的现状与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法律信仰的确立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高蒲 《金卡工程》2010,14(3):23-24
近年来,法律职业者越发地成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的维系力量,然而当前法律职业者的职业道德水准并不高,这直接制约着我国法律职业的发展,影响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法律职业道德与法律信仰之间存在内在和必然的联系,法律信仰中蕴含着丰富的法律职业道德精神,法律信仰又是培育法律职业道德修养的首要因素,二者与职业技能共同构成法律职业共同体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因此,在当今法治社会下,应促进二者在法治环境下更好地相结合,以建构高素质,精英化和威望高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并为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发展而服务。  相似文献   

3.
赵庆 《金卡工程》2008,12(12):72-72
传统到底对现在的社会有什么现实的意义,是值得我们继续关注研究的问题.德治与法治一直是在传统法律文化中争论不休的问题,德治背后所蕴含的儒家文化与法治所代表的法家  相似文献   

4.
徐洪涛 《深交所》2006,(1):66-69
投资者保护水平、法治水平和股市发展紧密相关,这几乎成了公理。法治和法治信仰的关系与“三公”股市和股市信心的关系是完全相同的。法治离不开信仰,股市离不开信心。法治完备,我们才会相信法律和遵守法律。有了股市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股民才会建立对股市的信心,投身股市。股  相似文献   

5.
中国目前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和以大规模立法为主要特征的法制建设时期,但是其中普遍存在着法律情感薄弱和法律信仰缺失的危机。借鉴伯尔曼对西方法律与宗教的历史渊源和现代社会发展中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理性分析,发掘现代法律和信仰的深层联系,从而提出在当今中国应当建立具有神圣性因素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文化,建构具有中国自己民族特色的法律信仰;那么就要在中国的民族精神中寻找途径,把中国法律源头之一的神圣性因素——“礼法道德”引入到当代的法律中去,使得我国法律在普通民众心中能够唤起民族意识和归属感,从而具有一种本民族的神圣性,为中国民众所信仰。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法制建设是有很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谢燕飞 《金卡工程》2009,13(10):135-136
既然选择了法律来治理和规范社会,而不是民意和道德,我们就越须接受法律之治.法治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很大程度上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是相互联系的.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法治的初级阶段,法律在人们心目中的"绝对正统"地位还未确立,民意在司法判决中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应牺牲法律尊严而一味迎合民意.直接决定社会基本框架和运行规则的,并不是道德层面的公序良俗和文化心理,而是公共司法制度和公权力运作方式.近观西洋诸国,无不经历了一个严格法治的阶段,只有经过一个严格法治阶段,我们才能在国民心目中树立法律的信仰,我们的司法才能独立,我们的"依法治国"的宏愿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李琳琳 《金卡工程》2009,13(9):84-84
民族是一个社会学范畴,民族主义是现代民族国家出现之后产生的,是一种保护本民族利益的正义.法制是一种制度理念,法治是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本文从历史、政治、经济等角度,探讨民族、法治、民族与法治之间关系,以及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翟帅 《金卡工程》2010,14(5):134-134
理性的法律文化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基础,要实现中国法治的现代化必须摒弃传统法律文化的阻滞因素,尤其要以性恶论取代性善论作为法治建设的逻辑起点,创生现代法律文化,推进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求得现代法治的实质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法律信仰     
薛向东  桂书立 《金卡工程》2009,13(10):55-55
伯尔曼有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这句话彰显了法律信仰在法律实现中的重要作用.英国著名学者斯坦在研究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后指出,"如今,人们普遍认为,法官的人格和信仰对于法律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他们不仅影响法官对法律规则进行解释,而且影响对当事人所提出的证据如何进行认定."这句话足以展示法律信仰在法律实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韦丽利 《金卡工程》2008,12(9):28-28
司法是适用法律的过程."公正与效率"即是司法实践对司法价值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法院长期追求的价值目标.[1]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法律至上是法治的核心方面.笔者认为法官作为法律运用者,秉着法律至上的理念,引领着社会走在法治的最前沿.但立法上的滞后及局限和司法上人的因素,使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赋于成为必要.同时,司法自由裁量权必须受到一定的约束.因此,笔者试从四方面浅谈法治之法律至上理念与司法自由裁量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胡中伟 《金卡工程》2009,13(7):70-70
中国正在步入宪政时代,向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保证国家权力在法治的轨道内安全平稳地运行,充分运用法律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切实保障公民权利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简言之,法治不应该存有空白,越是在危急时刻,政府越应该保持理性,坚持对法律的遵守和信仰,而危机时刻的法治问题则与国家紧急权制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袁仕益 《金卡工程》2009,13(3):87-88
公司法律文化是指公司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为公司成员共同信仰、共同追求的对法的认知、评价、心态以及与此相应的思维模式和制度的总和。公司法律文化是文明社会民主、法治特质的积淀与气息,其对于公司的发展与超越,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对公司法律文化的内涵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以期有利于公司法律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法律统一是法治理想的核心,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关键。然而阻碍法律统一的法律冲突在我国“几乎在每一部法中都存在”。《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同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政府采购法律,通常认为前者是一部程序法,后者是一部实体法,本不应产生冲突。然而,政府采购当事人在依法操作的时候,才发现我国新生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同样无法摆脱法律冲突的桎梏。因此,政府采购当事人应当正视现实,在法治理想和法治现实的矛盾冲突中做出抉择:这就是要承认冲突、了解冲突、利用冲突、保护自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法家的"法治"思想是我国传统法律思想发展的高峰,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在当今正我国正致力建设法治社会的背景下,"法治"又成为了法律界和社会各界热门的词汇,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学说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对法家所提出的法治思想的理论和特色的分析,指出法家法治思想对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等院校中的法学教育是法律人才培养的第一个阶段和重要基础,改革法学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是社会生活与法治现代化的要求.高等院校中的法学教育要具有开放意识和世界意识,明确教育的定位,特别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6.
法律信仰是司法公正的保证;法律信仰的缺失是司法腐败现象的心理基础;要从权威性和价值性两个角度来培育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7.
取消农业税以法律废止的形式为城乡的融合消除了人为设置的坚固屏障,体现了公平正义的法治理想,取消农业税是法治社会对农民国民待遇的确认,而作为法治治理的最基层形式的乡村治理,也随着农业税的废止将形成全新的乡村法治结构.分析取消农业税的法治意蕴对研究农民的权益保障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律对策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作用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必然也是法治社会,我国当前的社会形势如经济发展快速与法治的相对滞后、社会的失范,需要积极建设和谐社会.应从法律思想、立法、行政、司法、社会保障等方面着手健全完善法治,以促进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法律作为一种高效的社会调整手段,其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但是法律并不是万能的,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首先对法治社会中的法律进行辨证的分析,认清法律存在的重要性和局限性,其次阐述了法律局限性的表现以及原因,最后提出对法律局限性的克服方法,以求使法律在社会活动中发挥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要求我们用法律来调整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法律监督,则是依法对法律的遵守、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违法和失误行为加以有效制裁和矫正.和谐社会的实质就是法治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也必须以法律监督为保障.基于此点,本文就构建和谐社会及法律监督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