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认为,因商品经济学存在严重缺陷而不能使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相一致,经济学的研究要回到经济活动的本源——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中来,使经济学真正成为研究经济发展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紧密联系的学问。人的发展经济学作为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科学,应该担当起纠正商品经济学偏差的责任,并把研究的视角从商品分析转向社会生产和分配如何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上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随着以人为目的发展经济的呼声不断高涨,经济学革命的到来是迟早的事。对于中国而言,经济学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人们感受得更深刻,也更有经济学变革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全面自由发展的要求充分表现着人的内在本质力量,这种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动力。经济发展要做到能够有利于促进每一个个人都获得全面自由发展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这一要求,现代西方经济学特别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不适合指导当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经济学在现实社会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不能具体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建立新的经济学已成为必然。把社会生产关系与促进每一个个人都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的发展经济学,要顺应时代的需要尽快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2010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新36条”,也就是希望能让更多的民营资本有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每一个有财富的人要获得自己的利益就一定要为社会服务,不然自己也得不到利益。经济学的祖师爷亚当·斯密就是这样的一个观点:经济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是有利己心的,当然也同时具有同情心。在这种状态之下,市场经济的好处就是让有利己心的人也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4.
勿划地自限——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学特别是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出现以后,经济分析方法被推广到了对全部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有关的研究中去,而不管这些活动和关系是商业性的还是非商业性的。由是,一系列过去历来只是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或政治学家等其他方面的专家探讨而传统上不属于经济研究范畴的问题,如今,经济学家也纷纷涉足了;以往用传统经济学难以解释而被人们视为不合理的一些社会现象、社会活动,如今都能用现代经济学作出合理的令人信服的新的解释了。经济学正朝着迄今为止与它无关的领域顺利前进,这一事实着实令经济学人欢欣鼓舞,从中我们也能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人的最高属性是人的精神性。人是自然、社会和精神的统一。从人的精神性出发,才能区别人与动物,才能揭示人的整体本质,才能理解人的自我超越和自由创造的本性,才能真正触及人的发展问题的深刻性、复杂性、系统性与特殊性..经济学不是一门人学,经济学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一门科学,经济学几乎对人类行为的所有领域都有所研究。下一阶段,经济学的研究可以转向人自身,经济学可以对人自身的发展进行科学分析,一门叫做“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学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是以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人作为其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的,因此经济学研究中应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充分理解人的动机、能力、人类行为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复杂性。目前,西方主流经济学对人的假说归根结底是对“经济人假说”(Hypothesis of Econemic Man)的看法,这一假说是当前仍居正统地位的主流经济学理论最核心的基础.对这一假说的修正、补充或重新理解.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焦点荟萃     
中国学派经济学应是人本经济学沈玉龙最近在《社会科学报》上撰文认为中国学派经济学应是人本经济学。他认为当前经济学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见物不见人。在注重社会经济增长、物价稳  相似文献   

8.
"经济人"与"社会人"--透析经济学两种范式的人性假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春玲 《山东经济》2005,21(2):5-8,39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对经济行为主体人性假设问题上迥然有异。“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最基本的假设,“社会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假设。本文从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着手,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发展和完善经济科学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黄万盛 《珠江经济》2007,193(9):4-14
今天与大家一起交流我的研究心得,算是我的“2007年哲学经济学笔记”?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马克思的1843-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所有的学术思想,都有思想脉络和思想谱系传承、发展的相互关系。在经济学当中,有一条谱系,这条谱系在最近几十年的经济学发展当中越来越不为人重视。它的基本特征就是人文经济学的谱系,即从人文的角度了解经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幸福是人类经济行为的出发点和根源,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不同历史时期的幸福内涵是不同的,功利主义哲学阶段表现为幸福快乐化,幸福思想的经济学阶段表现为幸福效用化,幸福经济学阶段表现为幸福伦理化。在民生本位时代,当代经济学应该关注人类、关注社会、关注生态,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协调发展。这是增进人们幸福的关键,也是人类经济行为动机的本源性探索。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立足于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事实,全面阐发了其异化思想,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随着21世纪世界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教育的发展也成为了焦点。但随之教育的异化也成为了普遍的现象,对人与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眉 《理论观察》2008,(1):128-129
金圣叹予以评点的《贯华堂水浒传》是《水浒传》极为优秀的评点本之一。其中的金圣叹的双行夹批更是他本人思想倾向的集中体现和完美表露。从金圣叹对当时污浊社会的咒骂以及对凡俗人间的嘲讽等方面看,作者当时借助文字表达内心隐曲政治意志和匡扶世道的宏大心愿。  相似文献   

13.
吴玮 《新财经》2006,(4):36-39
本刊上期报道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消费力经济研究院院长应光荣的消费资本化理论研究之后,各类传媒纷纷转载,学界人士给予普遍关注,社会大众也有更多了解的兴趣。或许正是顺应了社会的需求趋向,国内经济学界近年来屡有关于消费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问世,而且各家学说似乎各成体系,各有所长,分别从各自角度解释和阐述消费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与应光荣以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为特征的消费力经济学较为浓厚的书卷气息所不同,此次本刊报道的陈瑜的消费资本化理论研究,更注重实践性,也更注重成为“一种以人为本的理论,要找到一条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经济学途径。”因此, 有人称它为中国的“穷人经济学”。我们希望这篇生动、细致而深入的报道能够带给读者对于消费经济学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劳动力资源就是有劳动能力的那部分人口。它既包括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劳动力,即劳动适龄人口中的在业人口;也包括未参加社会劳动的有劳动能力的人,即劳动适龄人口中的不在业人口。目前,我国对劳动年龄的一般规定是:男16至60周岁,女16至55周岁,特殊作业,女工、因病提前退休例外,这个年龄段的人口称为适龄劳动年龄人口。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的自然科学化 在诺贝尔奖正式设立经济学奖之后,经济学论文中充斥着各种新奇的数学公式,让人第一眼难以分辨究竟是物理论文还是经济论文。结果也确实如此,得奖的经济学家中很多人其实是数学家,这也好弥补了诺贝尔奖没有数学的遗憾。顺便提一句,诺贝尔奖没有数学是因为诺贝尔本人同某个数学家有私仇,临终前仍然无法原谅。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个人形象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其在现代经济学中的意义。个人形象设计的宏观经济学呈现了人的历史社会的新的机制。现代"人"的形象设计与经济学存在着"隐喻"关系,个人形象设计成为一种经济学方法,通过绘画、诗歌、建筑、仪式等为背景的产业进行分类,并依据现代产业、人群、交流,形成宏观经济视野。因此,形象设计是经济学的属性回归,也是一种人的经济学行为模式,更是将形象作为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生动传播。  相似文献   

17.
社会生产和分配的方式与人生存和发展条件的结合是人类追求全面自由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解决好这个问题要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到:确立保障人生存和发展条件的思想并制度化为一种社会规定,把它作为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使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也是生产条件,并在生产成本中体现;让每一个参与社会生产劳动的人获得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费用,在分配中实现其生存和发展条件的保障;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够参加生产劳动并实现其自身的劳动力价值。用商品经济学观点来判定计划经济的效率或用非商品经济学的思想来看市场经济的效率都是错误的,是否保障好人生存和发展才是衡量经济活动好坏的标准,而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在好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好的分配方式下参加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8.
什么样的经济学者才是一个好的经济学者?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经济学者?在“经济学家”越来越多的社会生活里,这样的问题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提出。近日,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长巫和懋教授(右图)在为中国经济学年会丛书系列之“经济学之路》出版所作的序中,从亲身的感受出发,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论以人为目的发展经济及新时期经济学的使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以及各国政府对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个新时期里,经济要以人为目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经济学家要正视经济学理论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现实经济发展的事实,研究现实需要与人类对全面发展的追求、研究现实经济运行的规律,认识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矛盾,以社会规定、资本和劳动“三位一体”的现实经济为基础,确立包含人的全面发展规定性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弥补经济学理论的缺失。  相似文献   

20.
一凡 《宁波经济》2023,(2):42-43
<正>什么才是当下社会需要的企业家精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斌用了一个创新的概念“熊彼特剩余”来描述那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即一个国家的经济在动态过程中留给某些有胆识的,具有企业家特质的人士们去追逐的剩余。他认为,时代最终呼吁的是那些敢冒险,敢作为,并对环境、社会和治理有敏感度的企业家。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成功,靠的是企业家群体,而现在也绝不能离开这个初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