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建华  仇建华 《发展》2012,(7):88-88
纵观安全事故的发生之后果,给企业和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甚至夺走了员工的生命,让人追悔莫及,悔不当初。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企业的命脉。如果一个企业的命脉不牢固,总是出现故障,这个企业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生产局面。那么一切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企业的效益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提起格兰仕,人们在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价格战了。“价格战“是企业竞争中最残酷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没有什么比价格战更能摧残企业资源的方式了,但是格兰仕却将这个手段发挥到了极致;哪怕是价格战鼻祖长虹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上海国资》2013,(2):75-76
明确的目标是企业文化的基础 阿里巴巴有一些很独特的东西,第一是使命感驱动的公司,是非常关注价值砚的公司;还有就是我们具有共同的目标。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那就很麻烦。就像50个人拔河,拉绳子的时候力气使的方向不一样,肯定要输,哪怕是50个大力士也拉不过对方齐心协力的50个中力士、小力士。  相似文献   

4.
一个小小的西部村落,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先后有6人因患同一种怪病丧失生命,而他们都是从安徽凤阳砂石企业打工返乡的民工。谁能给农民工安全的劳动保护?谁能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谁又能让农民工在谋生路上不再付出生命的代价?  相似文献   

5.
孙涛 《中国招标》2005,(12M):51-51
工程施工招标过程中,可能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如何才能制定一个科学又具有操作性的评标办法,使得我们能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前提下,选到一家中标价最低的施工企业。  相似文献   

6.
《上海改革》1995,(7):45-46
国家计划委员会研究员杨德明说:现在不论在国内或国外,把国有企业变成三资企业的冲动都非常大。面对国内外这两股冲动,如果决策不科学,不出三五年,国有企业就会统统变成三资企业了。有些企业搞三资的原因并不仅是缺乏资金和技术,而更是为了要优惠,要三资企业的“特权”;正是那些“特权”使三资企业可与国有企业处于不平等的、  相似文献   

7.
温州的打火机是温州人的骄傲,它把温州人“小商品,大市场”的理念演绎到了一种极至。一个小小的打火机,一年的产值达几十亿,占世界打火机市场份额的绝对优势。可从去年10月份开始,温州的打火机厂商就笑不起来了,欧盟将要推出CR法案,这个法案将可能使温州的打火机业一蹶不振,温州的打火机命运如何。 一个法案可能会毁掉一个行业,让10多万人丢掉饭婉,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温州的打火机生产企业如今就被欧盟的CR法案弄得焦头烂额。2002年4月中下旬,欧盟标准化委员会将正式表决关于加装安全锁的CR法案,业内人士说:这意味着温州的打火机业在称雄世界十多年以后,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8.
借用的艺术     
对一个企业而言,没有任何一个业务是凭空出现的,它总是会在公司战略(哪怕这个公司战略只是董事长/总裁的心中设想)的总体框架之下设立和培育的,基于公司对它未来的期许和作用。如果从战略的业务三层面模型来说,突破性业务属于第二、第三层面的业务,即需要进行培育、浇灌成长的业务。显然,这个培育浇灌的过程,就是让该业务不断成长,从小的树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对企业来说,对所培育的业务在未来是有一个定位的,它也许是未来几大主业之一;也可能是企业向新业务转型,让其成为唯一核心主业;也可能成为一个核心辅助性业务,比如联想的投资业务、百度向“门户”的扩张。突破性业务的不同定位,就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它的管控模式、竞争优势和资源分配。突破性业务终归具有较高的战略意义,拥有发展的“优先权”,资源分配上应对其有较大的倾斜。  相似文献   

9.
艾学蛟 《浙江经济》2009,(18):41-4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始终处于剧烈转型的年代。市场最终在与计划的分庭抗礼中占了上风。但是,市场强势参与经济发展,并不意味着政府行为完全退出市场。现实的环境只能去适应,而不是改变。凭借民营企业家单一群体的力量,试图剔除商业发展中臼勺政治因素,几乎是不可能的。民营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很微妙也很敏感。一个民营企业家曾这样感叹,“企业想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给你一个大项目,你可能就活得很好;不给你,你可能就得惨淡经营”。  相似文献   

10.
爱心本没有大小多少,在震灾面前,爱心更不会有大小多少。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去怀疑任何一个企业、明星、富豪的捐款动机,只要能够捐款捐物倡导救灾,他就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这个时候,我们没有任何资格去嘲笑任何人捐款的多少,只要关注震灾心系灾民,哪怕他只是通过手机短信捐出了一元钱,也同样值得我们敬佩。  相似文献   

11.
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发展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是企业生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企业竞争力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员工素质的高低,要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就需要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使其能够在发展中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员工培训正是提高员工素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无可否认,我国的企业员工培训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为了提高员工培训的效率和效益,我们从创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解决此类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刘彦琴 《中国经贸》2012,(8):217-217
施工企业的迅速崛起拉动了中国的施工企业的经济,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状况为施工企业创造了机遇,生存下来就会稳步发展,不适应这个社会就会被社会所淘汰,这是大自然生存规律,“优胜劣汰”,亘古不变。越来越快的经济反而使经济的漏洞增加,也给一些不法之徒创造了机会,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刻不容缓,制定有效的对策保障施工企业的顺利运营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明江 《宁波经济》2002,(1):46-47
处于发展中的企业可能是最艰难的,因为它们绝大多数属于中小规模企业,虽然在市场竞争中船小好掉头,可以选择某一细分市场采取聚焦战略从而迅速得到回报,但是更多的可能却是处于最不利的位置;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跟风又很严重,根本就不存在市场空档,行业前三名的龙头老大随时准备清理门户等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在经济建设时期,施工企业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各种先进施工技术的产生,各种先进设备仪器的应用,又给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其蓬勃发展,但伴随而来的安全事故也不断增加,这就给国家、企业和家庭及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虽然国家陆续颁布了施工安全方面的有关法律,使得安全生产施工已经有法可依,但就目前安全生产工作的情况来看,施工安全仍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曾一 《中国西部》2011,(5):69-71
国强民富,人们生活安康,我们期待人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可以不需要太大。“给我一个小小的家,蜗牛的家。能挡风遮雨的地方,不必太大,给我一个小小的家,蜗牛的家,能安抚疲惫的空间,不必害怕。”  相似文献   

16.
工程施工招标过程中,可能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如何才能制定一个科学又具有操作性的评标办法,使得我们能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前提下,选到一家中标价最低的施工企业。有同志会说,建设部早在2003 年不就发文要求工程施工招标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吗?运用“最低评审价”法(或称“经评审最低价”  相似文献   

17.
李海霞 《魅力中国》2013,(22):30-30
安全是煤矿企业的“天”字号工程。说起安全,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有时,它显得很沉重,总是与惨痛的事故和揪心的场面联系在一起;有时,它又很亲切,因为它蕴涵着亲人的无限期盼和关怀,可是一旦出了安全事故,企业受损,工亡职工的家更象塌了天。而资源整合矿井绝大部分为地方煤矿,过度开采,安全措施不到位,煤层遭到破坏,安全隐患随处可见,职工安全意识淡薄。正是由于资源整合矿井的这种特殊性,就需要我们女职工组织把安全协管工作放在工作首位,用爱心、诚心、热心筑起安全生产工作第二道防线。  相似文献   

18.
月明 《宁波经济》2006,(1):59-59
在消费者意识高涨及媒体竞争激烈之下,企业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只增不减。只要一个小小的决策错误,就可能让消费者打电话给消协,传真给电视台,投书到各大报刊,或传一封文情并茂的抱怨 E-mail 给诸亲友——不消几天,企业就可能被记者包围。近几年,国内外著名企业接连爆发了多起社会影响重大的危机事件,如阜  相似文献   

19.
李江 《辽宁经济》2003,(8):86-87
施工机械是建筑企业生产的必要工具.在施工企业资产中占很大比例,搞好施工机械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使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是保证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建筑企业流动分散,点多线长,野外露天作业多,使得机械设备的管理难度加大。丢失损坏严重,脱保失修,故障处理不及时,造成机械设备过早报废,给国家财产带来很大浪费,所以如何搞好施工机械管理,找到施工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确实是建筑企业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市场充满了大起大落的故事,一瓶小小的口服液一年能卖60亿元,而一起官司一审败诉又造成门万人下岗。众所周知,这是三株的故事。最近山东济南三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吴炳新就企业的危机公关及对策对新闻媒体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应该说,吴炳新是一个非常善于利用新闻媒体的人,从1994年到1997年短短的三四年间,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曾使三株口服液从零迅速膨胀到几十亿元的市场规模c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也正是由于新闻媒体的“密切关注”,使三株集团在1998年湖南“常德事件”的冲击下几遭灭顶之灾。痛定思痛,吴炳新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