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晋时期,统治者大力提倡虚伪的名教以维护其统治,嵇康意识到个人主体的价值,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追求独立的个性,构想出一种于名教中得逍遥的理想人格,即”至人”,并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尽管他的理想人格在失道的魏晋时代难以实现,但他对独立人格和个性自由的追求依然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道"是庄子思想的核心要本,在他看来人生至高境界是体道行道与道合一。因此与道合一、逍遥自适成为其人生的终极追求。由于庄子生活背景和人生体悟使得庄子在求得自己逍遥自适的同时也希望人民能够全身保性天放自得。可见庄子的人生理想不仅在说明和探究宇宙本源,更主要的是诠释人生,扩展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唤醒全社会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已经迫在眉睫。大学生作为中坚力量,更有权利、有义务为生态文明建设付出自己的坚实力量,因此需要儒家传统生态思想作为理论支撑去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所倡导的生态理念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等待着高校及新时代大学生深度挖掘,以此增强其生态道德教育能力。"天人合一"作为其理论基础,积极倡导尊重自然、仁民爱物、勤俭节约等价值观念。将儒家"天人合一"优秀思想融入到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中,不仅能为研究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提供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论借鉴,进而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建设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古典儒学在经历了轴心时期一系列哲学突破之后,形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即不离"的超越世界,并达成了内向超越的结局。在这一过程中,孟子作为古典儒家承前启后的思想家,其哲学突破有着关键性意义:不仅在孔子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儒家内向超越的进程,更为其开示出了从"存心"到"养性"再到"事天"的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5.
儒家经济伦理思想是儒家伦理精神和经济法规相结合的产物,义利观是其核心内容,反映人们经济活动的基本态度和价值取向。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深刻分析先秦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精神实质,对实现传统义利观的伦理重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旅游哲学的视角论述了中国道家的逍遥说、儒家的比德说、佛家的随缘人生观与西方现代哲学中的主体间性观点,认为旅游审美是诗意的对话,旅游审美的最高境界是旅游审美主体与旅游审美客体融为一体,由"在场"洞见"不在场"。  相似文献   

7.
翻译"化境"论具有言语表述之朦胧美、丰富的意蕴美及"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翻译实践之美。在"化境"翻译思想实践中,钱钟书力图避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逍遥而游于诸多矛盾如"言"、"意"、"讹"、"化"中,妥善协调译作与原作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译作达到"化境"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8.
先秦儒家义利之辨的目的是为"利"的获取过程注入"义"的道德调节因素,其核心是"重义兼利"、"见利思义",最终价值取向是形成道德主体的理想道德人格和完美的道德修养。在新时期,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过程中,先前儒家义利之辨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战国时代已有"秦学",战国"秦学"即是秦地反对法家改革的关中儒家、道家和杂家等组成的政治-学术联盟。它虽处于地下状态却是战国诸子百家中很有特色的一家。它力求挑动秦地改革中出现的隶农和地主之间的阶级矛盾,以同情隶农的"为民请命"的面目出现,高举周公"仁道"旗帜的斗争策略,是秦国法家高压政策的伴生物。其主要代表作之一是作者佚名的《周礼》。作为地下"秦学"中儒家的作品《周礼》,除利用隶农和地主之间的阶级矛盾外,还因地制宜地针对秦国法家强力抑制市场经济的政策,力主发展有严格管理的市场经济,多少突破了儒家轻商的戒条,且为中国市场经济在尔后的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人文史上的杰出天才,鲁迅和嵇康在思想传承、社会抗争、精神寄寓、文学创作等诸多方面颇为相似。这引起了人们对其加以研究的兴趣和持续的关注。50余年的鲁迅与嵇康的比较研究,既结出累累硕果,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许多文章看起来很相似,没多少新意,再如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还有待创新。而问题的存在与研究对象本身有着很大关系。倘若没有对嵇康和鲁迅的透彻把握和深入体悟,的确很难进行更进一步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