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不升级就"退场"随着今年初温家宝总理宣布调降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一些从事出口加工制造业的大陆台商感到忧心忡忡,正在盘算这会不会导致中国大陆,这个过去20年依靠出口制造业创造出史无前例经济增长奇迹的国家,正在将"世界工厂"的桂冠逐步让给他人,而台商则因缺失竞争优势,无法转型升级,将被迫从大陆制造业中"退场"。  相似文献   

2.
<正>事实上,大陆经济早在2011年下半年就出现了失灵的端倪。第一个指标是出口衰退。根据大陆海关统计,2011年大陆出口增长20.3%,达到18,986亿美元,尽管看在别的国家眼里仍是不错的增长,但与2010年相比,增速已下降了近12.8%。出口需求不振,影响最大的是沿海地区,包括台资企业。据长期辅导台商的华信统领企管总经理袁明仁透露,他目前  相似文献   

3.
<正>台湾已开始赚东南亚的钱过去30年,中国大陆GDP的高速增长,出口、投资与消费是三根大支柱。但是这两年,出口的角色蜕变,2011年GDP增长9.2%,出口占GDP的增长从0.9%变成负0.5%,出口已成GDP的减项,而一直以来居高不下的投资仍占5%,但已较前一个年度下滑0.6%,高消费拉动的GDP则占了4.7%,比2010年增加0.9%,照这个趋势下去,内需消费终将成为中国大陆拉助GDP成长的最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4.
<正>韩国超越台湾尽管2011年全球经济景气逐渐转为衰退,而台湾在ECFA的帮助下,对大陆出口额仍增长8%,可谓赚得"盆满钵满"。但欣喜之余,台湾又感不足,因为其主要竞争对手国韩国,2011年出口中国大陆产品金额高达1627亿美元(约合新台币48800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7.6%,增长率比台湾多出将近10个百分点。进一步比较539项早收清单项目后更可清楚看到:  相似文献   

5.
台湾直接出口大陆增长迅速本刊讯香港经济专家在对海峡两岸间的直接贸易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台湾对香港的出口中,对大陆“直接”出口比重在过去的5年间大幅度上长了9倍,去年首次超过了经香港的转出口比重,若是以金额计算,过去5年间台湾直接出口大陆增长了近30倍...  相似文献   

6.
<正>前不久召开的中国人大和政协"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消息一传开,本来受到资金行情激励的全球股市立即受到震撼,香港、台湾、大陆三地股市行情纷纷下挫。这是自2004以来,中国政府第一次将经济增长目标从8%降低。不再"保8",意味着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开始从追求总量增长,转移到由内需消费逐步取代出口,通过经济逐渐减速,调整其产业结构的新时代终  相似文献   

7.
台湾的经济发展是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出口扩张政策为主轴,利用全球市场的规模经济效应,使台湾经济持续增长。本文从全球贸易发展趋势、台商对大陆投资及两岸贸易进展趋势等三个宏观经济层面来分析探讨面对急速崛起的大陆经济,台湾企业全球布局的战略思维。  相似文献   

8.
<正>过去的一年,欧美债务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持续震荡,面临二次衰退,而中国大陆坚守"保增长,扩内需"的经济主轴,不仅GDP保持高速增长,而且一鼓作气登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出口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在全球经济一片不景气之中,尤若一颗耀眼璀璨的明星。众多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大陆台商,如今迎来了收获的季节。无论是早年的"世界工厂",还是其庞大的内需消费市场,不论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还是"十二五"规划带来的无限商机,  相似文献   

9.
事实上,大陆经济早在2011年下半年就出现了失灵的端倪。第一个指标是出口衰退。根据大陆海关统计,2011年大陆出口增长20.3%,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大陆"踩煞车"台湾经济跟着"熄火"?欧债危机导致全球需求疲弱,对台湾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台湾行政部门8月中旬将今年全年台湾GDP年增长率预测下调到1.66%,引起岛内一阵不安。自今年春节迄今,台湾创下罕见的连续5个月出口负增长,7月份甚至衰退了2.6%,是金融风暴后的新高。其中,对中国大陆出口更是节节下滑。7月台湾对大陆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衰退11%。总计1到7月,对大陆及香港的出口金额比去年同期减少  相似文献   

11.
李平  江强 《亚太经济》2017,(6):14-23
首先介绍了经济体总量层面以及双边层面出口贸易附加值核算方法,并利用WIOD数据库发布的世界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核算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历年的出口贸易附加值。其次运用1995-2014年总量出口数据与核算的出口附加值数据,分别对该类经济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出口贸易总量与出口附加值总量对该类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出口附加值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远低于出口贸易总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说明过去对"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ELG"假说的经验研究高估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需要提升出口总量背后的出口附加值,避免陷入出口总量大而附加值低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张远为 《北方经济》2008,(10):25-26
文章用计量经济模型估计了台商投资大陆对台湾地区GDP、台湾对大陆出口额、台湾从大陆进口额以及台湾地区失业率的影响。计量模型的结果表明,台商投资大陆每增长1个百分点,会导致台湾GDP增长约0.18个百分点,导致台湾出口大陆增长约0.97个百分点。而台商投资大陆与台湾从大陆进口以及台湾失业率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从台湾自身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考虑,台湾当局也应积极鼓励台商前往大陆投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出口引致经济增长"这一重要假说,文章以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分别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后从净出口的角度分析了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一般贸易出口比加工贸易出口更能够推动经济增长,保持一般贸易的快速增长和一般贸易顺差对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有效经济增长的概念,构建了有效经济增长动态模型,建立了超额人均收入等相关变量的测定方法,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考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并定位当前大陆有效经济增长阶段.基本结论是:有效经济增长大体分为中低速稳定增长阶段、高速波动增长阶段与停滞或小幅下降阶段三个阶段;其中中低速稳定增长阶段为"起飞前准备阶段",高速波动增长阶段为"新起飞阶段";1978 年以来我国一直处于"起飞前准备阶段",但当前已接近中低速稳定增长阶段与高速波动增长阶段的转折点,即正向"新起飞"阶段跨越.对此我们应充分借鉴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在新的实践逻辑起点上为祖国大陆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有效经济增长的概念,构建了有效经济增长动态模型,建立了超额人均收入等相关变量的测定方法,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两岸经济的发展状况。基本结论是:同一经济发展阶段的增长水平相比较,大陆有效经济增长水平低、增速慢;同一时期增长趋势相比较,我国台湾地区有效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大陆则仍处于加速上升阶段,有望实现赶超,但当前大陆有效经济增长的阻滞力大于台湾,要想顺利实现经济赶超,需通过多种途径克服有效经济增长的减损强度,以实现经济赶超与有效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外贸对广州经济增长贡献"一直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有必要讨论该问题。研究该问题的方法较多,本文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利用有关宏观经济变量,对外贸与广州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广州经济增长的外贸贡献率和外贸拉动度进行了计算。表明,在1990~2011年期间,广州的出口弹性平均值为0.17,即出口每增长10%可以促进GDP增长约1.7%。  相似文献   

17.
在整个经济学界视野中,消费问题和经济增长问题一直都是紧密相连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结构并不合理.特别是近些年来,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的拉动,消费的贡献越来越小.较低的消费水平和过高的储蓄率已经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障碍.文章以辽宁省为例,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深入研究影响消费水平的各个因素,探讨居民消费水平变动趋势,进而采取有效的、符合实际的措施拉动消费,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杜莉  黄晓辰 《亚太经济》2014,(3):133-138
本文借助出口相似度指数和转移份额分析法,对大陆与台湾高技术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状况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在美国的高技术产品市场上,大陆处于竞争优势,但优势在减弱;台湾处于竞争劣势,但竞争力在提升。高技术产品"技术不高"、出口结构不均衡和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失衡是中国大陆高技术产品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系列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来看,虽然5月份受汶川大地震的影响,但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投资仍将继续增长;在出口和贸易顺差短期内难以发生趋势性改变的背景下,可以预计,我国经济增长的趋势未变,仍将保持稳步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区建设》2009,(4):31-3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黄卫东认为:出口顺差从来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首先,出口商品是为了换取国内缺少的商品,如石油、机器设备等,不是为了获得美国用纸印制的美元。美元存在手里,一直不用,与废纸没有任何区别,如果使用,就会使出口顺差消失。如果出口顺差能促进经济增长,我们一直依赖出口顺差来增加经济,等于不断增长美元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