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航 《科技和产业》2002,2(9):23-26
本文在回顾人类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明确了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高级阶段,指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恶化及人口剧增是现实中制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并以此为指导,切实提高人口素质,正确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府职能及实现全球范围的合作,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
彭卫 《发展》2006,(11):107-108
一、关于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建设问题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最理想的目标就是真正实现人类、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从现实性方面讲,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差距,进而实现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另一个是尽快遏止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在这两个目标之间,究竟谁为第一位的目标,目前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建设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以公平公正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进一步加强司法人员的司法伦理道德建设,为实现司法公正提供平台。加强司法伦理道德建设,只有坚持公正、人性、平等、理性等原则,才能使司法人员真正以人为本.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民主法治、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树立公平正义、诚信和谐的社会风气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平安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形态。然而只有当人类进入法治时代,通过建立一整套能够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加以全面有效调整的法律机制.才能真正实现整个社会的安定有序,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稳定性、确定性和规则性的良好状态。而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是依赖于法治理念所调整的政府与公众、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索了高校和谐教育管理的理念内涵、特征以及实施和谐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1、建立和谐的教育管理目标;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3、建立集体决策型的和谐管理模式;4、树立教育“服务”管理理念。高校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实施和谐教育管理,才能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气候治理趋热的今天,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入全球气候治理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章分析全球气候治理国家责任困境的表现,以国家责任困境问题为导向,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提出不同类型的主权国家在当今国际环境中所应当承担的国家责任。一,发展中国家应当优先发展经济,只有保障自身基本权利的实现,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同时也应当积极承担适度的减排责任。二,在资金和技术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应当主动承担国家责任,携手欠发达国家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三,新兴大国应当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承担大国应有的国家责任,在全球气候治理中起带头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和充分的历史条件;合理地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本性要求。人类社会只有综合运用技术进步、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在优势,才能确保经济活动,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本最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具体构思  相似文献   

8.
试论科技发展的伦理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科技进步大大提高了人类控制自然和改造自身的能力 ,然而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科技必须在伦理的约束下才能造福于人类 ,而伦理道德只有为科技发展提供合理的依据 ,人类才能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土瑶族群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民间信仰和风俗习惯中包含着深刻的人本思想,土瑶人数百年来形成的顺应自然、均衡和谐、天人合一和适度节制等生存理念,与当代生态伦理学所倡导的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交相辉映,绽放光彩.这些科学的价值理念是由于受到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而无意识产生的,并在无意识中伴随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世代延续至今.剔除夹杂于其中的贫困落后和封建迷信的因素,土瑶人的生产生活模式不失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为了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人人都应重视保护自然环境,在开发利用大自然时推行节制均衡,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建设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以公平公正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进一步加强司法人员的司法伦理道德建设,为实现司法公正提供平台。加强司法伦理道德建设,只有坚持公正、人性、平等、理性等原则,才能使司法人员真正以人为本,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民主法治、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树立公平正义、诚信和谐的社会风气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