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环境正义看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伦理学包含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个重要流派,它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一直处于争论状态,这构成了环境伦理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环境正义论看来,它们共同的缺陷在于抽象性,脱离了现实。非人类中心主义将具体的人消融在自然之中,是一种抽象的自然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强调超越群体利益差异与对立的抽象“类主体”,是一种人类乌托邦主义。环境问题必须与社会正义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得到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熊欧丽 《魅力中国》2011,(5):374-374
在环境伦理学的理论中,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争论已久,它们都主张保护自然环境,维系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焦点就在于对“人类中心”这一概念的认识。马克思真实地指出了人类中心的思想基础,这就是人只有把人自身的本质作为一种价值存在看待时,才会有所谓的人类中心问题。以人的价值的实现作为人类中心的思想基础,才是一种合理的人道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增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态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作者从“全球问题与人口爆炸”、“资源短缺,开采无限”、“人口压力与难以承载的环境容量”等方面,广角般地透视全球背景下中国近代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给生态环境资源等带来的冲击。作者以大量翔实的统计数据与实证材料为我们全面系统客观地展示了“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社会普遍选择的跨国战略这一背景与动因。  相似文献   

4.
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而言,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模式,传统经济模式、“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循环经济模式。传统经济模式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处理模式时,人类从自然中获取资源,又不加任何处理地向环境排放飞舞,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经济过程。在早期阶段,由于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能力有限,以及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较强,所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凸显。但是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环境静的自净能力削弱乃至丧失,这种发展模式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资源短缺的危机越发突出。这是不考虑环境代价的必然后果。  相似文献   

5.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物质文明取得了极大进步,但这种进步的基础是对环境的掠夺和破坏,导致自然资源巨大消耗,环境大范围污染和生态严重失衡。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片面追求物资财富发展模式的反思。“可持续发展”思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本文从可持续发展思想入手,分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试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我国的政府干预环境政策寻找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的提出,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是对于人与自然关系在认识上不断升华的结果。从哲学、伦理学的层面和高度来看,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循环经济运行模式是历史与逻辑的必然。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态范式,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属于生态经济,它经历了一场“范式革命”,并引领新的生态伦理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弗莱彻的境遇伦理学是传统的基督教伦理学同现代西方社会相碰撞的产物。这种伦理学是介于律法主义与反律法主义之间的新道德,是在基督教爱的指导下依据主体当下的境遇做出道德选择的方法。中庸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指行为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而达到中庸的途径是“权变”和“时中”,它的最终目标是“中”与“和”的和谐统一。这样,境遇伦理学的中庸性质就表现为反对过与不及和主体在道德选择时权变境遇。  相似文献   

8.
一、环境问题的提出和环境伦理学的内容 (一)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它几乎是和大规模的农业开垦以及城市的建设同时出现的.但环境问题真正成为一个"问题",则是在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到20世纪60~70年代,伴随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不断追求经济增长和现代化生活,而又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地球的负荷能力,导致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过度消耗,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极大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思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休戚相关,各国局部的经济和环境利益日益全球化,生态、环境与发展同宗共源.于是开始了环境伦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灵魂与活力来自其独有的城市文化,当今的中国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城市文化危机,找到一条城市文化创新之路显得尤为紧迫。本文提出。让城市人在全球信息化的背景下走出“背对背”的冷漠关系。无论是城市人,城市景观建筑,或是城市环境都应重拾“面对面”的文化互动方式。并且呼吁从城市人本土化互动的回归中找到一条城市个性文化积累与创新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10.
向飞 《开放潮》2001,(3):4-6
“十五”与“九五”在客观条件下的最大区别在于.“入世”带来的更加开放的国际竞争环境.这要求政府必须以“服务式”的管理代替以往“行政式”的管理,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当前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就在于,如何使政府从单纯的“管理者”.转变为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服务者”。  相似文献   

11.
于燕飞  王黎 《理论观察》2006,(1):110-111
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个网络化的信息环境正在快速形成。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管理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被社会所肯定,其教育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也是基于当代及未来社会网络环境的发展及其对信息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其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多样,并渗透到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之中。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观念在现代社会具有很大的价值,其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当前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文化内源,有利于生态的保护和生态产业的发展。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行现代转换,以便与现代生态伦理相契合,从而使生态保护的方式方法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张祖群  王波 《改革》2012,(7):112-121
从企业、企业目标、企业环境伦理等概念入手,对股东利益最大化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两种不同企业目标进行判别,构建中西不同语境下的企业目标与企业环境伦理分析逻辑。股东利益最大化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直接关系到到底是以股东利益为导向,还是以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为导向,从而形成经济利益至上还是顾客-环境至上的两种不同的企业环境伦理分析体系。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可能成为未来中西不同语境下企业目标的最大趋同。我国企业要想在改革转型时期做到经济责任与环境伦理导向双赢,就必须加强企业环境伦理建设,同时实现企业与环境双赢。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and early steps undertaken to establish a Media Lab at the 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England. The Media Lab is an industry-relat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acility for creative technology projects involving new media; for example, interactive storytelling in virtual reality, distributed media production, visualis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utomatic set desig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edia devices and services. The project is described under the headings: background, project activities, implementation issues, impact on the local economy, and lessons learned.  相似文献   

15.
马英娟  郭莲 《改革与战略》2012,28(4):172-173,182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化与信息化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网络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会计理论指导下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和手段已不能满足网络环境下的发展需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处在经济转型期时代背景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加快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文章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为研究对象,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面进行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6.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由于医院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导致了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和行为走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时代背景赋予了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很多自身的特征,如何适应这些特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普及化与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趋势及其对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现存问题与原因,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旅游环境伦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伦理学对旅游发展的意义和功能,旅游环境伦理概念、主体、客体及价值,旅游环境伦理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等方面,实践研究成果主要有旅游环境伦理建设的基本对策,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环境伦理观以及旅游环境道德教育等。我国相关研究存在学科体系不完善,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实践研究视角尚待深入细化,缺乏实证、定量研究,对传统环境伦理文化借鉴不够等突出问题。今后,我国旅游环境伦理研究应积极探索构建自身的学科体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扩展实践研究的范围,注重运用实证、定量方法,重视借鉴传统环境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生态伦理建设。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从人类和政府行为的后果及政府的职能来看,政府作为公共权力主体有承担生态伦理建设的责任。为此,政府应当从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立法,制定生态政策;加强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环境素养等几个路径来承担生态伦理建设责任。  相似文献   

20.
阚熙 《江苏市场经济》2013,(3):48-51,54
我国电信业发展总体不平衡,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区域对电信技术的发展有着强烈的渴求,对我国电信立法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新要求。应以全新的立法原则,努力构建新型电信监管体制;以融合竞争为背景,建立适应新科技革命要求的《电信法》;以立法为契机,形成合理有序的电信市场竞争环境;以信息、技术和法治的协调发展为目标,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