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下乡上山实业工程就是向市场经济过渡条件下鼓励部分城镇人员和企业到农村兴办实业的工程.它是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目的,以城乡共同利益为纽带,以市场机制为动力,以城镇部分干部、职工人才为主体,以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为后盾而共同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城镇人员下乡上山实业工程是一种政府引导的民间经济行为,它有个人和企业自愿参加、城市和乡村互利合作、政府部门政策鼓励引导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一号文件”第5条“大力拓展农村市场”、第16条“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提出加大家电、汽车下乡力度、推动建材下乡、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等等。新“三下乡”的政策初衷,在于让农民得实惠,让经济得发展。而落脚点,仍然是城乡统筹这盘大棋局。  相似文献   

3.
有媒体报道,某县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人员到了某镇后,农民不但不“买账”,还同带队的领导说:“拜托了,以后别再搞这种形式主义的三下乡了!”“三下乡”遭遇的尴尬,着实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在团中央、团省委关于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下,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结合专业特点,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开展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三下乡”活动。大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才干,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镇工商业积累了宠大的科技、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而我国农村却面临着“土地,劳动力,资金”三大要素持续外流的问题。如何引导这些庞大资源“上山下乡”反哺农业,成为解决困扰中国多年“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每年各地开展以“送科技、卫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三下乡”活动,深爱基层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欢迎。笔者在和部分干部群众的交谈中,听到了他们的肺腑之言,“这样的活动应常开展一些,多开展一些”。  相似文献   

7.
读书兴农与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的统一体。读书兴农是“三下乡”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三下乡”的着力点和新的突破口。读书兴农为“三下乡”赋予了新的内涵,注入了新的活力。藁城市在实施读书兴农工程的过程中认识到,读书兴农是“三下乡”活动的延伸和深化,反映了农民的心声和心愿,近几年在小康建设过程中,通过读书兴农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农民的求知兴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热爱书籍,形成了爱书、渎书、利用图书馆的良好风尚,农民利用图书资料解决生产中的难题,自觉  相似文献   

8.
冯斐 《魅力中国》2011,(20):218-218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数以万计的大学生选择在假期去落后的地区进行“三下乡”实践活动,本文试图通过掌握到的一些实践调查依据,探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中国老区建设》2009,(8):20-20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撰文指出:伴随国家政权下乡,是公共服务的“下乡”,“服务下乡”是国家向乡土社会渗透的一种新的方式。“服务下乡”是国家通过向农民提供公共服务将国家权力延伸到乡土社会,是“政权下乡”的重要补充,并能够起到国家政权整合所无法起到的作用,其重要标志就是“七站八所”的设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年人生存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留守问题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对现阶段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提出建议:建立健全“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农村社会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制;加快建设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阵地;加快组建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队伍;大力开展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11.
我国长期实行的向城市和工业倾斜的宏观经济政策使城乡差别畸形扩大 ,形成城乡鸿沟。城乡鸿沟阻断了物品与资金在城乡两个市场之间的自动循环 ,使农业和农村失去了自我发展能力 ,农民持久贫困 ,农业、农村日渐边缘化 ,反过来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最终导致内需不足、失业严峻等宏观经济失衡现象。本文认为 ,“农民进城”的政策着力点在城市 ,“资金下乡”的政策着力点在农村 ,弥合鸿沟要靠激发落后地区的经济活力 ,因此 ,在解决农民增收和农村脱困问题上 ,“资金下乡”的政策优于“农民进城”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群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的特殊群体,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的“饥荒岁月”,70年代动荡不安的“文革时代”和“上山下乡”运动,80年代忠实地执行了“只生一个孩子”的号召,90年代面临下岗再就业,如今却又遭遇“中年丧子”之痛……  相似文献   

13.
蒋凤芳 《上海改革》1995,(12):35-36
马克思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的历史”,农村的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上,经历了三个重大的改革发展阶段,从家庭联系承包到兴办乡镇工业,使广大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使部分地区迅速富裕起来,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五年来,累计完成工程投资约460亿元,共计为约13万个行政村及自然村新开通电话,大大改善了农村通信面貌。但由于各地经济和自然条件差异大,农村通信基础设施仍需加强,农村通信建设任务依然繁重。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好地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服务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开拓农村市场,提出2009年“村村通电话”工程和“信息下乡”活动(以下统称“村通工程”)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5.
摘掉“红帽子”的乡镇企业产权如何界定●焦淑敏吴桂静乡镇企业,是指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我国乡镇企业的产生可追溯到60年代兴办的一些集体性质的小工厂。199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16.
“三下乡”作为一项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然而,一些地方“三下乡”活动好像形成了“定式”:文化下乡就搞几台文艺演出、放几部电影、唱几台戏;科技下乡就送一些科技常识小册子、赠几盘影碟;卫生下乡就为村民们量血压,称体重。活动一过,便无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信息》2009,(3):13-13
从今年2月1日起,试行了一年多的“家电下乡”活动将在全国推行。根据规定,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中央和省级财政将给予13%的补贴。此举被视作激活农民购买能力、加快农村消费升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唐先程 《广西经济》2013,(12):48-49
今年来,钟山县按照自治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部署和贺州市“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贺州”活动要求,创新管理模式,集中力量开展“四大活动”,强化“四个保障”,深入推进“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钟山”活动,全县环境更加洁净、生态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城乡更加宜居。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石板岩供销社的干部职工靠一根扁担干供销社事业,为山区的百姓服务,将农民群众急需的工业品一担担挑上山,将农民群众的土特产品一担担挑下山,使一根扁担成为联结城乡工农、联结生产消费、联结党和广大农民的桥梁和纽带,被誉为“山里人心上的供销社”、商业战绩的“好八连”,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下乡活动,深得广大群众的欢迎,接受过文化下乡各项服务的农民群众无不从内心里感觉到党和政府关怀和温暖。然而,群众在为“三下乡”服务欣喜的同时,又不能不产生一种遗憾,那就是,许多地方的文化下乡活动,都是逢年过节来,呆上三五天便打道回府,平时难得见上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