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丹丽 《中国西部》2012,(2):142-143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重庆旅游跨入新征程、打造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关键年.如何才能把旅游业墒育成阚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重庆旅游人一直在努力。20I1年12月28日,重庆旅游总部基地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重庆旅游人有了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他们将把重庆旅游事业推向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2.
陈潜 《中国西部》2012,(8):102-107
2011年12月28日。重庆隆重举行了重庆旅游总部基地项目奠基仪式,标志着重庆自搭建“1+5”旅游要素平台以来,踏出了最为瞩目、最为坚实的一步。为要素搭建平台、给美丽寻找资本、让智慧创造财富,重庆旅游总部基地的建设正是出于这一意图而提出的,是为重庆旅游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提供平台、奠定基础而诞生的。  相似文献   

3.
磨丹丽 《中国西部》2012,(2):144-147
温泉旅游是一个新兴的旅游产业,是旅游者以体验温泉、感悟温泉文化为主题,达到温泉养生、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旅游方式.是休闲产业中的时尚产业,被视为朝阳产业中的朝阳产业。为提升重庆“中国温泉之都”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早日将重庆打造成为“世界温泉之都”,2011年12月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和世界温泉及气候养生联合会(FEMTEC)在渝举行2011重庆世界温泉旅游高峰会议,解读“中国温泉之都”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蔡春丽 《今日重庆》2011,(4):104-105
重庆,山城、江城、历史文化名城,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让人心驰神往。2011年,确定为重庆都市旅游主题年,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旅游推介活动,将让山城美景传播到世界各地。围绕”都市旅游主题年“,多姿多彩的节庆活动将陆续展开:第九届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第二届中国重庆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第五届国际红叶节,首届乌江画廊民族文化旅游节暨第二届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节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5.
周海霞 《中国西部》2011,(3):118-121
2011年,重庆市继续深入实施"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三大战略,以"五个重庆"建设提升重庆旅游核心竞争力为契机,以加快建设"六大精品"旅游产品为目的,全面开展旅游"大宣传、大营销"工作,努力扩大重庆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增强重庆旅游产品的对外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力争把重庆建成中国西部旅游集散中心和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2013,(14):22-23
《中国西部》:重庆入选2011年Frommer’s评选的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以及2012年Lonely Planet和《孤独星球》评选的全球"10大不容忽视的旅行地"和"全球十大最具发展潜力的旅行地",重庆均作为中国唯一城市上榜。去年底,美国《福布斯》中文版公布了2012中国大陆旅游业最发达城市榜单,重庆名列第四。您认为重庆旅游有哪些优势?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大足石刻、都市风情、乌江画廊、神秘金三角……随着重庆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框架的正式确立和逐步实施,将全方位展示重庆无限魅力,助推重庆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使重庆旅游产业更具核心竞争力。“重庆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其有旅游重点项目136项,预计总投资297亿元。全部实施后,年接待旅游者可达7867万人次,年直接旅游收入120亿元。  相似文献   

8.
2011年,重庆旅游划时代的宣传口号“重庆非去不可”出炉,一时响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浸透着重庆人直率、豪爽甚至霸气个性的口号,成为四面八方关注的焦点。之所以这么有底气,是因为重庆旅游不但有长江三峡,有天坑地缝天生三研,集红岩文化抗战文化陪都文化于一身,是闻名遐迩的世界温泉之都,而且还因为重庆有着大量散布民间的非物质文化,这些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构成了重庆旅游文化里最具特色与内涵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黄玲图   《中国西部》2011,(3):20-33
开发绿色西部,旅游产业当先,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和西部大开发新十年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旅游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应当提到区域经济尤其省域经济发展战略越来越重要的议事日程。重庆旅游在西部旅游和中国旅游发展中是一个开发较晚的产业,也是现在和未来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重庆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做出了加快重庆旅游发展的重要决策和一系列重大部署,锐意创新,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决心打造具有世界文化震撼力的六大旅游精品,开创重庆旅游的美好明天。 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大开放需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利用好冒粟向神奇的西部旅游资源,重庆这个直辖仅14年的西部大家庭一员做了很好的尝试。本期以“西部胜境,旅游高地——重庆旅游新乐章”为封面主题,对重庆旅游进行全面、丰富、精彩的报道和展示,以期让广大读者朋友对全新的重庆旅游有一个崭新的认识和感受。  相似文献   

10.
2011年,重庆旅游划时代的宣传口号"重庆非去不可"出炉,一时响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浸透着重庆人直率、豪爽甚至霸气个性的口号,成为四面八方关注的焦点.之所以这么有底气,是因为重庆旅游不但有长江三峡,有天坑地缝天生三硚,集红岩文化抗战文化陪都文化于一身,是闻名遐迩的世界温泉之都,而且还因为重庆有着大量散布民间的非物质文化,这些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构成了重庆旅游文化里最具特色与内涵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
据悉,国庆节假日期间,重庆各区县、各旅游企业沿二环八射高速旅游带推出了59项含秋游在内的营销活动。在横跨国庆节假日的2014年重庆山水都市旅游节暨中国重庆城际旅游交易会上,众多旅游优惠产品吸引了大量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  相似文献   

12.
“经过直辖十几年成长,依托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重庆旅游面貌已I-J焕然一新。”重庆市旅游局局长刘旗笑意盎然,说此话时更显得意气风发。他说,未来几年,重庆旅游将转变发展方式,全方位搭建平台,加大力度推进宣传营销。  相似文献   

13.
重庆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旅游在我国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旅游形式,其市场需求将随着我国都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它是以大农业为依托而萌发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旅游项目。本文以重庆主城区的朝天门为中心作了三层环城游憩带.分析了重庆环城游憩带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并选择了评价因子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客观评价.据此又进一步对重庆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2011年,一句"重庆非去不可"的宣传语一夜间红遍大江南北,如此"霸气"的城市宣传口号,只有像红辣椒般直白豪爽的重庆人能想得出,而这,不得不需要足够的底气。从打造"世界温泉之都",到提档"六大精品旅游线路",从"五个重庆"建设,到各区县的旅游创新发展模式,重庆正以其独特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归人。这里,是根脉,是家园,到重庆旅游,旅途即是归途!  相似文献   

15.
唐纲 《重庆与世界》2016,(17):70-70
长江三峡是重庆旅游的一张王牌。乘船游三峡是目前最主要的旅游方式。黄金邮轮系列,就是漂移在长江上的五星级城堡。据长江黄金游轮公司总经理蒋宗金介绍,从2011年打造出第一艘黄金邮轮后,  相似文献   

16.
《今日重庆》2011,(5):98-99
2011年初春,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六大精品景区"的旅游战略目标,要求包括武隆天生三桥景区在内的重庆六个重点景区加快推进旅游开发建设,提档升级旅游接待服务,加强旅游市场宣传促销等相关工作。武隆县委、县政府迅速行动,制定了2011年新的旅游目标——在2010年仙女山已实现接待游客100万人的基础上,实现仙女山接待120万人,天生三桥跻身为接待100万游客的景区,全县全年旅游接待人次突破1200万,旅游收入创60亿元。  相似文献   

17.
重庆是云南旅游的主要客源地之一,2月13日,云南省腾冲县庞大的旅游宣传促销团在重庆举行“云南腾冲一重庆旅游宣传推介会。腾冲县县长杨正晓向重庆市民发出邀请,腾冲目前正在努力打造国际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欢迎重庆市民前往旅游观光。有腾冲旅游界人士称,腾冲的旅游设施已得到极大完善,  相似文献   

18.
韩西芹 《今日重庆》2011,(2):122-129
发展旅游业对重庆具有特殊意义。作为支柱产业,重庆旅游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五个重庆”建设,随着重庆旅游产业布局和自身优势的展现,推出了一大批旅游精品,旅游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取得卓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杨晓云 《今日重庆》2010,(12):124-125
2010年,重庆旅游是可喜可贺的一年,1-9月首次实现旅游人数破亿大关,创旅游收入676亿元,重庆旅游呈现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市旅游局围绕一圈两翼战略部署提出“一心两带”发展目标,打造以“一小时经济圈”为西部旅游集散中心,把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分别打造成“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民俗生态旅游带”。  相似文献   

20.
周琳 《中国西部》2013,(17):18-28
2013年5月19日,2013中国旅游日主会场启动仪式在重庆拉开大幕,国家旅游局把中国旅游日主会场定于重庆,是对重庆市近几年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认同。三年磨一剑,为了取得主会场举办资格,重庆以节为媒打响了城市营销战役。近年来,重庆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重庆旅游的跨越式发展。重庆把节会与旅游发展相结合,谱出了"旅游休闲时代"的最初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