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最近.我国首家航天育种基地——广东省博罗县湖镇航天育种蔬菜取得阶段性成果.福田菜心、罗浮山酥醪菜等航天种子显现优良变异,可望选育出优良新品系。  相似文献   

2.
航天育种,也称为空间诱变育种,是国家863计划项目,也就是将农作物种子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它是我国航天高科技与农业遗传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综合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跨学科的高新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这3个国家成功地进行了卫星或宇宙飞船搭载的“航天育种”研究。我国的“航天育种”研究,已经居世界先进  相似文献   

3.
1只青椒八九两,1根黄瓜大如垒球棒,1亩水稻能收800公斤,难道这是童话故事吗?不,这就是航天育种的神奇。近日记者为揭开航天育种的红盖头亲临中国航天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探秘。航天育种神奇何在?航天五院主要承担航天飞行器的研究、制造任务。已发射成功的17颗返回式卫星全部都是由该院研究开发的。我国是世界上掌握航天器返回技术的三个国家之一,而五院是全国唯一掌握这一技术,承担这一任务的单位。自1975年以来,利用返回式航天飞行器剩余的星上资源,在确保主要任务完成的同时,开展了航天育种科研项目的搭载飞行实验。20余年来共为26个省、…  相似文献   

4.
日前,随着免费成功搭载我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遨游太空15天后返回地面的1500克小麦的交付,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超级小麦航天辐射育种项目全面启动。航天育种指利用太空环境的高真空、微重力、强磁场、核辐射等综合因素的诱变作用,诱导植物产生遗传变异,从而选育新品种。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是我省唯一专门从事核技术应用研究的科研所,曾先后四次组织全省会员单位,搭载小麦、水稻、大豆等50多个作物新品种上天。其中成  相似文献   

5.
从9月7日召开的“2011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上了解到,航天工程育种产业在中国农业、林业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拥有经过太空搭载的农作物共计9大类393个品系,育成并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定的新品种达到70多个。据了解,今年年初.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及产业被纳入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相似文献   

6.
《农家致富顾问》2009,(9):11-11
航天育种作为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诱变育种技术,在我国已经发展了20多年。最早进入太空的是一些常见农作物的种子,最近几年已开始搭载少数园林植物种子。“神州七号”宇宙飞船搭载了三峡“鸽子树”,三清山秀丽槭、青钱柳等濒危植物,大连普兰店千年古莲种,  相似文献   

7.
正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种业。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航天育种事业。航天育种,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动力。新型育种形态,产出"太空种子"航天育种也称为空间技术育种或太空育种,是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和高空气球等所能达到的空间环境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以产生有益变异,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农作物育种新技  相似文献   

8.
正9月24日,山东圣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了长征七号卫星搭载金花葵种子公证书交接仪式暨圣达生物转板新闻发布会。中航科技集团航天育种中心副主任赵冰在会上宣读了公证书内容并把公证书正式交予圣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侯怀民。山东圣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企业。2014年圣  相似文献   

9.
我国科学家在杂交小麦育种研究领域又获重要成果,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完成的国家和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YS型小麦温度敏感雄性不育系创立及遗传特性研究”成果日前在陕西杨凌通过了陕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刘大钧院士等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所创立的YS型温敏不育系不育性稳定,育性转换明显,育性转换临界温度高,适应我国小麦主产区生态条件,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记者近日从河北鸡泽县科协了解到,产于“中国辣椒之乡”——鸡泽的“羊角椒”优种近期将搭载中国第一颗航天育种:卫星进行航天育种实验,以培育出产量更高、品质更优、个体更具有特色的鸡泽太空椒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变我国玉米遗传基础狭窄,品种抗逆性和育种技术创新能力差等问题,2003年,农业部“948”计划“优质、抗逆玉米种质引进、评价、改良与创新”项目立项,该项目旨在通过国际间的玉米科技合作,把我国的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纳入国际研究渠道,结合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丰富的种质和信息资源,促进我国优质、抗逆种质创新和育种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马铃薯种质资源比较少,因此遗传基础比较狭窄,这也使得马铃薯的育种和生产存在一定的限制,为进一步的扩大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需要做好马铃薯的新型栽培种育种工作.随着育种技术的进步,新型栽培种也更加高产优质,生长优势更强.基于此,文章也对马铃薯新型栽培种在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变我国玉米遗传基础狭窄,品种抗逆性和育种技术创新能力差等问题,2003年,农业部“948”计划“优质、抗逆玉米种质引进、评价、改良与创新”项目立项,该项目旨在通过国际间的玉米科技合作,把我国的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纳入国际研究渠道,结合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丰富的种质和信息资源,促进我国优质、抗逆种质创新和育种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科学家在杂交小麦育种研究领域又获重要成果,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完成的国家和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YS型小麦温度敏感雄性不育系创立及遗传特性研究”成果日前在陕西杨凌通过了陕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刘大钧院士等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所创立的YS型温敏不育系不育性稳定,育性转换明显,育性转换临界温度高,适应我国小麦主产区生态条件,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小麦杂种优势的研究利用过去主要集中在雄性不育三系体系研究利用和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但不是强国,长期以来受制于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技术落后、优良品种缺乏和种薯质量较差,马铃薯种业发展缓慢。金黎平,一个从小生活在江南的柔弱女子,自大学毕业后结缘马铃薯,埋头一干就是35年,通过种质资源收集、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培育和协调全国马铃薯研究,深耕种业一线,推动我国马铃薯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唯一的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中国农民心中的“农科城”就座落在陕西杨凌;因其连续举办了十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农高会”)而声名远播,享誉海内外。1997年7月29日,国务院在杨凌设立示范区以来,短短几年时间里,杨凌发挥她特有的全新体制和省部共建优势,使昔日的农科乡初步具有了农科城的雏形。大量企业涌入,一度成为陕西经济的亮点。杨凌人自豪地说:“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相似文献   

17.
种质资源已成为全球竞争的重要砝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质费源是指对生物品种改良(育种)和栽培、饲养有利用价值的遗传物质总体、种质资源包括野生、半野生、栽培或家养类型.即包括一定的遗传物质.表现一定的优良性状,能将其特定的道传信息传通给后代的生物资源。种质资源是生物品种改良工程的基础,育种目标能否实现,首先取决于育种者所掌握种质资源的数量及其质量。  相似文献   

18.
“神舟八号”飞船11月17日返回,又一次进行了植物种子的空间搭载试验。这是自1987年开始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植物种子以来的第25次种子空间飞行航天育种试验,利用航天技术培育的农作物新品种总数达到110个。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理论,从资源禀赋、技术创新及应用、机制模式和风险约束四方面阐释了中国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本文将中国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界定为:种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高,育种核心技术实现自立自强,育种体系协同高效,育种风险应对能力强。中国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具备良好的现实基础。但是,实现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如下现实困境:种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快速下降,育种核心技术创新及应用滞后,小而散的育种体系短板突出,育种风险居高不下。本文认为,加强种质资源综合开发、推进育种核心技术创新及应用、建立和完善联合育种体系以及降低生猪育种风险,有助于实现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江苏农村经济》2009,(12):I0001-I0001
实力雄厚——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亦称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是我国创建最早的国家级家禽专业研究所,也是目前我国畜牧兽医研究领域中重要的科研单位之一。全所建立健全了家禽品种繁育、种质资源、生物技术、水禽育种、质量安全、禽病防治、生物安全、饲料营养、信息工程等学科体系;设有“江苏省家禽育种中心”、“江苏省家禽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家禽保健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