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晋芳 《化工管理》2013,(10):134-134
针对低渗单元因油层渗透性低,构造复杂,储层连通差低,压力传导较慢,从而使注水井启动压力不断增加,注水难度增加的现状,通过加强低渗油藏分析,强化注采井网完善,加大攻欠增注配套技术应用,提高水驱储量控制及动用程度,提高地层能量,实现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2.
小9-6断块位于黄骅坳陷小集构造带,属于小集油田自1984年投入开发以来后,由于受储层发育、断块复杂破碎以及储层低渗注采困难等因素影响,长期处于低速开发的状态,断块开发效果很差。根本的原因是注采井网适应性差。如何客观认识油藏真貌,采取与油藏相适应的开采方式,提高断块开发效果,成为提高开发水平的关键。为此开展了综合调整技术研究,通过小井距加密、完善注采井网,实现了断块开发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辽河油田杜84块SAGD工程全面建成,2014年年产油达到80万吨,但受夹层、低物性段等多因素影响,部分SAGD井组存在储量动用程度低问题。本文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为核心,综合应用动用程度评价、数值模拟等手段,创新发展了驱泄复合立体开发、注氮气辅助SAGD开发及注采参数调控等3项关键技术,有效提高了SAGD井组储量动用程度,为SAGD上产百万吨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文33断块区沙三上油藏属典型的深层高温、高压、低渗透油藏,为解决该区块目前开发中存在的井况损坏严重,局部注采井网不完善,注水压力高、注水状况差等问题,通过相控剩余油及相控井网的研究方法,开展层间精细注采调整,配套工艺新技术,改善了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萨北开发区北部过渡带进入特高含水期后,综合含水高于全厂1.78个百分点,采出程度较全厂低10.76个百分点。现井网条件下常规方法难以有效动用剩余油,利用水平井的技术优势可有效挖掘厚油层顶部及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为解决该区低效无效循环严重,综合应用精细油藏描述成果、取心井解释结果、试油等资料,对水平井潜力区域的优选问题开展研究,并优选布井改善区块开发效果。结果表明,区块构造落实清楚,井区砂体发育厚度大、上下隔层及层内夹层发育,选择局部区域注采不完善、平面或纵向剩余油富集的纯油段,是水平井优选原则。厚油层顶部、断层边部和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是水平井方法挖潜剩余油、提高采收率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6.
以汪家屯气田扶杨油层气藏为例,汪家屯气田在开发过程中反映出储量动用程度低、气井稳产期短、产量递减快、开发动态与地质认识不符等问题,为了增加储量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开展了气藏地质再认识,包括重新进行地层对比、三维地震构造解释、储层预测研究。进行气井动态特征研究,对气井进行产能评价,计算单井井控动态储量,分析井间连通关系,从而评价气藏井网适应性,明确气藏剩余潜力分布及大小,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气藏开发调整方案,通过部署加密井、老井压裂改造、补孔、堵水、增压开采等措施,明显改善了气藏开发效果,探索出复杂断块气藏持续高速开发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藏在实际开发中多采用水力压裂方式进行储层改造。在实际开发中考虑压裂裂缝延伸方位及注采对应关系,初期采用五点法井网,但五点法井网在开发中存在水井间滞留油无法动用的问题,因此本文以东辛油田营11块北区为例探讨了初期采用反七点井网挖掘注水井间滞留油,后期转五点法井网注水开发的可行性。达到促进低渗透油藏均衡水驱开发、提高储量动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次研究对目的区块油藏的非均质特性、开采特征及影响开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区块地质油藏储油层的地质类型复杂,层内层间连通情况复杂并且油层分均质性高。在油层开采油层合采合注的开采方式下,最终导致了开采油层剩余油储量控制的程度下降,注入水上窜现象严重,在注采的过程中出现了采油井和注水井再利用的情况以及井网不适应等因素,使油层处于低开采阶段。针对开采油层地质特性、油藏非均质行、开采等矛盾并结合成功实例,在单组砂岩体精细的刻画以及储油层剩余油分布的特性基础上,以减少开发目的层位非均质特性为目标,进行细化分布开采以及开采井网之间重新组合的研究,并提高开采油层剩余油储油量的控制程度、并进一步提高水驱开采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次研究对目的区块的开采油层的油水同层或水层进行历史拟合研究。目前,在采油井的含水率还有很大上升空间,采油井周围注水井点井位少,注采关系完善程度比较低,针对采油井周围注水井调整的问题进行研究,针对油层开采的特性进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优选注入井的开发方案,并提出合理的开发技术界限。  相似文献   

10.
曙2-6-6断块主力目的层为杜家台油层,由于开发过程中采取了井网加密、层系调整和强注强采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目前水淹严重,剩余油高度分散。为进一步动用剩余油,提高区块开发质量,进行了断块治理对策研究,有望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X区块东部强碱三元复合区块为对象,探究转注化学药剂初期一段时间内压力变化与油层动用情况改善的关联性特征。建立油层组合模型,细化研究压力变化与油层动用情况改善的特征关系。从而实现通过把控不同类型注入井注剂初期阶段注入压力上升值域实现区块不同类型单井油层动用状况最大化改善,推动采出井更早更好受效。  相似文献   

12.
从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等方面研究了特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结果表明:影响特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主要有孔喉半径小、储层非均质性、裂缝、敏感性等,开发因素主要有工作制度、注采井网及注入水质等;提出了五点法井网调整完善注采关系、混相驱等降低界面压力、注水方式调整提高井间动用程度、改善水质降低污染等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3.
特油公司部分吞吐直井进入开采后期,井组高轮低效,井底亏空大,纵向动用不均衡,回采水率高,油汽比低,经济效益差,开始长年停关,为提高区域油层动用程度,提高油井产量,满足作业区产量要求,并探究长停井复产的可行性,我们选取油层埋藏浅,油层厚度厚,油层物性较好的杜84-64-54井组,从2017年1月开始,井组实施长停复产,井组实施组合式注汽方案,并加以二氧化碳气体辅助措施,本文介绍井组复产以来的措施及效果,为吞吐直井长停复产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区块目的开采油层处于合采的开采情况下,开采过程中油层之间矛盾和油层内的平面矛盾显著,为了使油层达到增产稳产的条件,及时准确的对油藏开采开发做出准确的调整方案。本文利用单组砂岩体刻画的研究成果,对区块水驱开采的油层,进行加密措施调整,挖潜开采区块油层的剩余油。同时提出了把同一组注采井组作为一个调整方案、把油层内的剩余油相对富集集中的单组砂岩体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同一个注采井组进行重新组合开采井组的注采关系。  相似文献   

15.
曙光油田薄互层状稠油油藏杜255块,在直井开采条件下,存在井间剩余油难以动用,采油速度低,最终采收率低,且平面采出状况差异较大等问题,近年利用水平井重建井网进行二次开发并取得良好效果,但不同砂岩组水平井生产效果差异较大,多方面对比分析,差异原因主要为生产效果较差的砂岩组低产油层比例偏高,严重影响吸汽效率,为水平井后续开发提供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6.
水力压裂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油层岩石地应力的大小和方位决定了压裂裂缝的形态,对油田开发井网部署、工艺的选择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老油田加密井的岩芯实验,对重复压裂地应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为水力压裂再造梳妆打扮裂缝,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依据曙3区开发特征,优选适合的开发方式和注采井网,数值模拟优化注采参数。分区规划,单元重组,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提出开发调整建议,以直井为主重建注采井网,采用精细注水、深部调驱、化学驱等多元开发方式,改善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塞160油藏开发时间的延长,油井关停数量逐年增加,井筒管杆、套管老化严重,实际生产中关停的油水井如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治理,会造成油田资产浪费,并产生一定的安全环保风险;同时,采油井的关停造成塞160油藏储量动用变差。长关井潜力挖潜在可增产的同时能提高油藏储量动用程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是老油田稳产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塞160油藏油井长关现状分类调查,根据油井长关原因,通过油井侧钻、注采调整、注水井调剖、补孔复产等技术手段,使长关井复产增油,提高油井利用率及油藏储量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9.
魏315井区位于魏岗油田四区Ⅴ断块的北部,被断层所夹持。通过对该区块的构造、井网控制及水驱控制状况认真细致的分析,取得了新的地质认识。为进一步提高该区块的井网控制程度及水驱控制程度,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水驱采收率,部署油水井6口。这些实践丰富了断块油田注采调整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处于注水开发后期的断块油藏采收率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极复杂断块油藏断块破碎、含油面积小,油井多单向受效,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主流线已高度水淹,而非主流线、断边带剩余油难以高效动用。应用平面注采耦合调整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极复杂断块开发效果,本文以数值模拟方法对昌79-斜6块注采耦合调整技术政策开展了优化,优化的耦合周期注采比为0.8-1.2,耦合周期为2-4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