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院一线员工是组织和顾客的联系中介,是边缘跨度角色的扮演者,不但在服务传递过程中而且在处理顾客不满时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首先,阐述了内部服务补救的概念,并认为内部服务补救需要解决两大问题,情感补救与能力提升。其次,总结出一线员工服务补救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正面影响因素(授权、培训、奖励)和负面影响因素(工作压力)。但是,相关研究并不充分,为此,提出未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现阶段,连锁零售企业的服务补救有着如下的一些特点:一是服务补救受到了连锁零售企业普遍的重视,不少连锁零售企业将服务补救纳入了员工行为规范范畴,要求每一个员工了解、掌握如何运用合理的服务补救策略来减少服务失误对顾客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二是服务补救成为了连锁零售企业建立新的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之一。服务补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过于强调物质补救,忽视精神补救和忠诚补救。二是没有建立和动态完善多层次的服务补救制度。  相似文献   

3.
服务补救对于所有的服务企业来说具有客观性。在服务补救的过程中,企业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服务补救虽起因于服务失误,但必须超前于服务失误;服务补救虽然包括顾客抱怨处理,但补救又不限于顾客抱怨处理;服务补救的目的虽然是为了挽回服务失误的影响,但其效果具有三重性;服务补救虽然越快越好,但绝对不能忽视公平;服务补救虽然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但一线员工是关键,培训并授权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4.
服务补救及其运作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是企业留住顾客、获得差别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如何避免服务失误,并针对服务失误,进行有效的服务补救,这是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培养顾客忠诚度、留住顾客的关键。本文从讨论服务补救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服务失误的成因及服务补救的意义,并从服务补救的基本程序、原则和指导方针、具体运作措施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服务补救运作策略作了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服务失误发生后,如何采取服务补救,将会影响顾客的购后行为意向。本文从服务失误情况出发,主要阐述了服务补救的重要性、服务补救与顾客行为意向的关系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理论,希望对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服务补救须超前于服务失误;服务补救不限于对顾客抱怨处理;服务补救的效果具有三重性;服务补救不能忽视公平;做好服务补救一线员工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李井 《物流科技》2012,(2):63-66
目前我国服务补救理论处于发展初期,各学者只从某一个角度出发研究,尚未形成一个理论体系,通过文献研究法对现有的服务补救理论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服务补救影响顾客满意度的三种心理学理论解释,分别是归因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希望该结论将会指导服务业的服务质量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济》2019,(12):86-95
电子商务业务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而网络购物虚拟性的特质导致消费者网购失败的现象越来越多。本文以网购失败的消费者为对象,考察服务补救过程中消费者感知对消费者移情和补救满意度的影响机制,构建消费者感知、移情和行为意愿的补救理论模型。本文对238份有效样本运用SPSS和AMOS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感知公平正向影响消费者移情,而感知真诚中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对消费者移情有显著作用;感知公平正向影响补救满意度,而感知真诚与补救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未得到验证;消费者移情和补救满意度使消费者产生更高的再惠顾意愿。在补救路径模型中,消费者移情和补救满意度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因此,在服务补救过程中,应同时注重公正性和真诚性,并通过消费者的心理移情来达到补救满意。  相似文献   

9.
服务失败不可避免,重新赢得顾客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成功的服务补救。关于服务补救属性的有效性,服务补救的相关研究得到了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本文考察服务补救属性对各种顾客满意所具有的影响效应。本文运用预期失验理论建立概念模型并提出假设,考察的服务补救属性为补偿和道歉。研究发现,补偿正向地影响服务补救预期失验水平、服务补救顾客满意、以及总体服务满意。道歉也能提高顾客的服务补救预期失验水平、服务补救顾客满意、以及总体服务满意。研究还发现,超额补偿与足额补偿所导致的总体服务满意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7,(10):230-233
文章对国内外旅游者抱怨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从旅游服务失误、顾客抱怨行为、顾客抱怨行为影响因素、服务补救以及服务补救与归因之间的关系这五个方面进行总结和评述,以期为旅游产业为背景的游客抱怨行为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服务补救流程及其运作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服务补救的概念 Etzel和Silve Man(1981)在分析如何获得顾客的高维系率时,使用了补救(Recovery)这一说法.Hart等人于1990年提出了服务补救的基本理论,但不同的学者对服务补救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述.  相似文献   

12.
人们通常把企业为纠正失误而进行努力的过程称之为服务补救。在服务补救中,顾客对公平性的整体感知将是评估服务补救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在服务失败中,大多数顾客会感到不公平,即认为付出大于回报,于是通过向服务商提出投诉,力图重新获取公平感知。如投诉后服务商仍未能改变顾客心中的这种不公平性,顾客可能就会失去对服务提供者的信任,离开原服务商甚至还会带来大量的负面口碑。本文即围绕公平性的三个维度,即结果公平、过程公平和交互公平,阐述消费者在服务补救中的公平感知以及服务商的补救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前,服务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而优质服务也成为服务业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因素。在服务过程中,由于服务本身具有无形性、异质性和无法储存性等特性,服务失误在所难免。本文从服务失误情况出发,着重阐述了服务补救的重要性和服务补救策略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理论,希望对服务型企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针对物流行业服务质量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文章运用实验方法探讨在快递行业中当发生服务失误时企业的服务补救措施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并检验服务价格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如果企业实施超前服务补救和主动服务补救,那么在进行补救后将会有效地提升顾客满意度水平,且实施超前服务补救时的效果最明显;如果企业实施被动的服务补救不但不会提升顾客满意度水平,反而会造成顾客满意度水平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5.
服务补救因素与消费者满意关系探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补救(Service Recovery)作为营销理论的一种新概念,对重获顾客满意、提高服务质量和塑造品牌声誉具有战略意义,现已被越来越多的服务领域所重视。全面了解服务补救因素及其与消费者满意之间的关系,为企业更好的实施补救,保留消费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网络零售业中,服务补救如何通过感知公平的不同维度对顾客补救后满意度和行为意向产生作用。以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为基础,本文建立了感知公平、补救满意度、重购意向、口碑传播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采用结构方程对假设进行了验证。本研究表明,感知公平的三个维度对顾客满意都有正向影响,而感知程序公平对顾客的重购意向和口碑传播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崔春生 《价值工程》2012,31(36):98-99
服务补救(Service Recovery)是服务人员对服务过程中的缺陷及失误所做出的反应和行动。服务补救作为营销理论的一种新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服务领域所重视。由于服务本身的一些不可控性,很难使得所有的零售客户都满意。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前人对服务补救的相关研究,为这一概念在烟草商业企业当前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全面展示服务补救因素及其与客户满意之间的关系。烟草商业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服务补救就成为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服务性企业内部服务补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许多服务性企业都导入全面质量管理,倡导所谓的"零缺陷"和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但只有极少企业不发生服务失误和顾客抱怨。因为,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易逝性、同时并发性及服务质量评价的主观性等特点,注定了服务失误和顾客抱怨不可能完全避免。顾客抱怨的出现有其合理性,但却不具备继续存在的合理性。鉴于此,意在纠正服务失误和处理顾客抱怨的服务补救显得十分必要。以前文献关于服务补救的研究,大多数局限于对顾客的外部服务补救,即顾客问题的即时解决,而对内部服务补救问题研究甚少。事实上,随着内部营销理论的兴起,内部服务补救已经成为理论和实践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进步,自助服务已日益兴盛。这种服务方式与传统的交互服务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最本质的一点就在于,在这种服务方式中,员工与顾客是不接触的。那么,在这样一种服务中,如果失误,补救的成功关键在哪里?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以ATM机为例,提出并论证了三点假设在自助服务的服务补救中,1)即时性与顾客忠诚度强相关;2)简单的补偿性与顾客忠诚度弱相关;3)高级的提升性与顾客忠诚度强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服务的特性决定了服务失误是不可避免的,适当的服务补救可以重建顾客的满意度并保持顾客忠诚,要做好服务补救,首先就是对失误原因进行归类分析.本文对服务失误归因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分别从归因维度、顾客经历、严重性及关系因素的研究角度进行了阐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