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平 《商业研究》1991,(1):29-31
<正> 我国商品流通体制,经过十年的体制改革已经形成了一个多渠道、多层次、少环节的流通体制,以国营商业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逐步形成,为繁荣市场,满足人民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看,流通体制改革仍然存在着一些  相似文献   

2.
入世对我国棉花流通体制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即将入世。经济的全球化要求我国必须全面放开棉花市场,因此,必须加快我国棉花流通体制的改革。本文在评析我国现行棉花流通体制的基础上,剖析了世贸组织规则对我国棉花流通体制的影响,提出了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时期来,我国由于受“自然经济论”和“产品经济论”的影响,市场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连生产资料也不能在市场流通,更不敢说技术成果也是商品了。因此,《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实行技术商品化和开放技术市场,这是我国在经济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它对加快我国的“四化”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演变与路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旨在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替代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具有显著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特征,在经营形式和市场发展上更注重农产品流通的多种经营形式和市场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我国今年将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我国今年将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在搞好粮食、棉花、猪肉、蔬菜和化肥等商品的流通体制改革的同时.把整顿流通秩序,规范交易行为,稳定市场物价作为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来抓。据国家体改委介绍,今年粮食...  相似文献   

6.
亚文 《农机市场》2001,(8):1-1,4,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流通体制改革与流通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国的流通体制改革经过起步、发展,目前处于深化阶段,我国的流通产业发展处于社会化、现代化中期,我国商品流通的市场化程度从商品通过市场销售比例、价格形成机制、多元化流通格局、商品市场成熟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发育情况等因素综  相似文献   

7.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发达的流通体系和现代化的流通产业,资源不能有效优化,生产规模不能扩大,商品不能货畅其流。为了促使湖北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对流通的地位给予足够的重视。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重构湖北现代商业体系。 (一)围绕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好大流通这个主题,建立和发展湖北商业体系。 湖北市场是全国统一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沟通“南北”,衔接“东西”,促进全国交流的特定地位。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商业发展的总体方向  相似文献   

8.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既要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要体现我国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处理好以下十对关系。一、粮食生产经营市场化和粮食宏观调控的关系在粮食市场化改革中我国偏好于行政管制的威力,不习惯利用市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放弃行政管制偏好,不要动辄就用行政管制来干预粮食的生产经营。粮食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也是更好地发挥市场基础性配置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我国应多运用市场和经济的手段来保证粮食的供给和物价的稳定,确立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可行方式,建立一个以市场调…  相似文献   

9.
一、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及当前的主要困难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早从农村开始。“春江水暖鸭先知”,农机公司作为面向农村的流通企业,受改革影响也率先进入了市场。改革使农机流通领域产生巨大的变化。取消了指令性计划分配,农来机械全部作为商品进入  相似文献   

10.
信息动态     
我国今年将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在搞好粮食、棉花、猪肉、蔬菜和化肥等商品的流通体制改革的同时,把整顿流通秩序,规范交易行为,稳定市场物价作为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11.
陈星野 《商业时代》2015,(10):21-22
当前流通体制改革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传统思想观念仍在影响着我国经济决策、政策制定与实际运作。流通成本居高不下,流通管理存在体制性制约,市场分割造成市场匹配能力低下,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大流通大市场。根本原因是未能真正认识流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章提出,流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战略产业,具有价值实现与价值创造的功能,能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调节供需矛盾,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平抑物价和消除社会经济震荡,优化完善市场匹配机制,实现供求平衡,同时流通的交易规则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商品流通现状与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流通体制改革与流通的产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国的流通体制改革经过起步、发展,目前处于深化阶段,我国的流通产业发展处于社会化、现代化中期,我国商品流通的市场化程度从商品通过市场销售比例、价格形成机制、多元化流通格局、商品市场成熟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发育情况等因素综合衡量,已接近60%。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流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换,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是两个最根本的因素。这使我国的流通观念、流通功能、流通结构…  相似文献   

13.
按经济区域进行商品流通(简称按经济区域流通,下同),是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商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课题,联系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一下这个问题,我想是必要的。一、按经济区域流通是商品地区间流通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流通体制改革与流通产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国的流通体制改革经过起步、发展 ,目前处于深化阶段 ,我国的流通产业发展处于社会化、现代化中期 ,我国商品流通的市场化程度从商品通过市场销售比例、价格形成机制、多元化流通格局、商品市场成熟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发育情况等因素综合衡量 ,已接近60 %。未来的10—20年 ,将是有中国特色的商品流通总框架逐步形成时期 ,是商品市场体系逐步建成时期 ;是流通的社会化、现代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迅速推进时期。抓住这一时期的流通业 ,就是抓住了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宇龙  程凯 《财贸研究》1998,9(1):68-71
<正>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必然产物的拍卖市场,于1988年11月重返中国经济舞台。十年来,特别是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公物处理实行公开拍卖的通知》颁布以后,中国拍卖业迅速发展。截止到1996年底,拍卖企业已近千家,拍卖年成交额突破100亿元人民币大关,已初步显示出繁荣流通体制、推动国企改革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法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璐  孙璐 《商业研究》2008,(2):170-174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将农村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农村流通体制的改革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家也通过立法来保障农产品流通的畅通,尽管我国在农产品流通市场的立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从总体看,农村市场法规体系还不能适应经济持续发展对农村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农产品流通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涉及农村流通的重要法规尚未出台,一些重要商业活动领域仍存在法律规范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经济赶超期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工业化的发展和高速经济增长令世人瞩目,流通产业快速发展和巨大成就是主流,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但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相适应的流通体制尚未建立;高效、有序、安全、稳定的市场运行体系也还没有最后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流通结构也没能完善.本文分析了我国流通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并介绍了转型时期我国流通经济效益的特点,最后给出了深化体制改革促进流通经济发展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中,提出建立出口生产流通体系,这是外贸体制进一步改革的需要和产物。因此,搞好出口生产流通体系建设,关键在于贯彻改革方针。要在总结经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的经验基础上,按照“七五”计划的要求,努力走出一条新路来。建立出口生产流通体系,首先要确立适应改革,服务改革的指导思想。过去,我国的出口贸易由于受经济体制的制约,实行计划收购的  相似文献   

19.
打破目前中国经济中存在的地区间市场封锁,实行国内市场从封锁到开放的转变,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增进社会总供给水平;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和商品的自由流通,从而增加流通效益;有利于统一市场体系的形成,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好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有利于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为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产粮大省,为顺利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我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粮食工作省长负责制,在全省上下形成了粮食工作行政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亲自抓,涉粮各部门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从而取得甩掉“老人、老粮、老账”历史包袱、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初步形成多元化粮食市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