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纪录片《穹顶之下》所引发的对雾霾与中国能源企业的关注与讨论还在持续发酵。作为PM2.5的重要来源,机动车尾气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与油品质量和机动车排放标准密切相关。环保部的数据显示,机动车的排放标准每提高一档,单车的污染就会减少30%~50%,可见,成品油的品质直接影响到空气质量。一直以来,官方在雾霾分析中,几乎不提燃油与污染之间的关系。但事实上,中国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与欧洲标准差距较大,燃油中的含硫量偏高,使机动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2.
机动车尾排放是影响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因而对雾霾天气的治理应相对突出建设道路交通设施以及加强各管理制度。围绕这一重点,基于PM2.5视角对雾霾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认为汽车摇号、限制尾号出行对于缓解城市雾霾问题作用有限,通过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公路密度、发展轨道交通可以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强化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雾霾防治区域合作机制,才真正有可能解决雾霾持续频发问题。  相似文献   

3.
无庸置疑,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实施路检是动态监控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和确保城市空气质量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而本文只想探讨一个问题:路检这一行政执法行为如何处理好公权(生态环境权)维系和私权(机动车主合法权益)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资讯点击     
机动车已成我国城市空气首要污染源我 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表明, 70%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机动车污染排放已成为很多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根据环保总局提供的资料,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已占城市排放总量的80%;深圳市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分别占城市排放总量的64.9%、70.6%和94.5%。据环保总局预测,2005年我国机动车排放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的平均比例将达到79%。随着城市煤烟型污染控制取得成效,今后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  相似文献   

5.
当前,以PM2.5为代表的大气颗粒物导致的雾霾天气在我国各大中型城市频频出现,其中北京连续多日出现重度污染。雾霾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它的出现与车辆尾气排放、城市供暖、城市建设污染、地形构造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剖析了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日北京市正式发布了PM2.5来源解析的最新研究成果,其四大主要来源为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和扬尘。为对经济和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量化支持,文章在该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按部门进行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基于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将2005—2012年北京PM2.5大气含量分解为五部门9种驱动因素的贡献,并以每两年为一时期共7个时间段的各类驱动因素的贡献进行了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机动车保有量、生产部门能源强度、生产部门能源消耗量、人均年收入是经济增长对PM2.5排放的主要正向驱动因素,交通部门的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生产部门对化石能源的高依赖性以及居民生活消费习惯是未来减排政策需应对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日,有媒体从环保部门获悉,北京市今年将对机动车征收排污费.根据分析,机动车排污费征收标准主要包括两大因素,分别是机动车排量大小和尾气排放标准高低,初步征收原则为,排量越大、尾气排放标准越低的,排污费越高;排量越小,尾气排放标准越高的,排污费越低.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机动车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颜梓清指出,空气污染的颗粒物(PM)三大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工业排放(以燃煤为主)和扬尘。其中扬尘的颗粒较大,含毒性大的有机组分最少,对人体的危害相对较小;燃煤的PM和机动车的PM均含有高致癌的多环芳烃(PAHs)和含硝基的多环芳烃(nitro-PAHs)及其他毒性大的有机组分,但燃煤的PM2.5所占比例没有机动车高,颗粒物比机动车颗粒物大,而且排放量也  相似文献   

9.
连日的雾霾天气让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持续上升,但对于雾霾产生的原因却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终于,环保部门给出权威答案:以北京为例,机动车尾气排放占22.2%,燃煤燃烧占16.7%,扬尘占16.3%,工业排放占15.7%. 看来汽车尾气占据了主要原因,这再次暴露了我国成品油质量标准严重滞后的问题.受制于成本考量,中国以二、三线城市为主的绝大部分地区仍然实施的是国Ⅲ排放标准,而与欧美现行的成品油标准相比,国Ⅲ在污染物排放上达到西方国家标准的5倍到15倍之巨.于是,中国的汽车排放形成了一个很尴尬的现象——以不到美国一半的汽车保有量,创造了超出美国平均水平10倍的PM2.5排放.  相似文献   

10.
《环境经济》2005,(5):17-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机动车污染已开始成为城市污染的重要来源,部分城市的污染类型已从煤烟型转为煤烟和机动车混和型污染。为加强对机动车污染的监管,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现将2005—2007年在用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创新之窗     
《环境经济》2013,(3):70-71
四川立法防治机动车污染 四川省政府第117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截至2011年底,四川省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0487万辆,空气中30%的氮氧化物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月19日,环保部发布了"2015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以下简称"年报"),详细公布了2014年全国机动车污染排放情况。年报显示,2014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547.3万吨,比2013年削减0.5%。从整体上看,汽车已成大气污染物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氮氧化物(NO_x)和微粒物(PM)超过了  相似文献   

13.
近一个时期,我国部分省市严重雾霾天气频现,引发社会各界对大气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强烈关注。据统计,我国80%的PM2.5污染与能源相关,70%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化石燃料燃烧有关。因此,解决环境污染尤其是雾霾问题必须着力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4.
对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世界上工业化国家面临的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介绍中国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危害与现状,进而提出了现阶段适合中国国情的机动车尾气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相继出现了4次大范围雾霾天气,影响了30个省(区、市),雾霾天气给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雾霾的形成,气象条件是一个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大气污染在加剧。雾霾的罪魁祸首——PM2.5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加强污染源排放研究、加强环境治理,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相似文献   

16.
《商周刊》2013,(20):26-27
提高油质以减少环境污染,是石油巨头应负的社会责任,岂能转嫁给消费者?如何抚平民众心头的涨价焦虑,较之城市上空的雾霾,治理起来也许不会更容易。9月23日,争议多时的成品油升级补偿政策出炉。国家发改委宣布,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已印发《关于油品质量升级价格政策有关意见的通知》,决定对油品质量升级实行优质优价政策。  相似文献   

17.
王艳芬 《经济师》2023,(2):294-29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机动车保有量逐年递增。汽车数量的增多,在为人们出行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尤其是机动车尾气污染,将会产生雾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等。文章通过研究机动车污染治理现状,阐述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鉴于机动车数量的日益增加及其对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各国政府普遍重视对机动车排放污染的治理,美国在这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借助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有力的执行机构,通过实施系统的机动车排放污染治理项目,在政府、厂商、公众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下,美国的机动车排放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成就,也为我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2007年8月17日到20日,“好运北京”奥运测试赛期间,北京全市范围内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4天里,每天减少机动车出行130万辆,累计减少500万辆,北京市区机动车排放直接相关的污染物,比交通限行前一天下降15%至20%,主干道车流量下降30%,事故率下降65%,机动车尾气污染排放减少40%,公交车运营速度由平时的14公里/小时提高到21公里/小时,地铁平峰时段列车间隔由6至8分钟缩短为4至5分钟,  相似文献   

20.
正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催化材料研究所所长陈耀强指出,汽车行驶10万公里以后,催化剂逐渐失去作用,而中国车主没有更换尾气净化催化剂的习惯,政府也没有强制措施,导致大量催化剂失效的车辆仍在行驶,加剧了机动车排放污染。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在净化汽车尾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借助氧化-还原化学反应,它使有害气体变成无害气体排放出来。但催化剂不可能一直奏效,它有着明确可知的使用寿命。在催化剂寿命内的车能够满足排放标准要求,污染物排放很低;行使18万公里的车(超过催化剂一倍的寿命),排放超标10倍左右;行使32万公里的车(超过催化剂4倍的寿命),排放超标20倍左右;行使70万公里的车(超过催化剂9倍的寿命),排放超标100倍以上,远超过有铅汽油和化油器时代汽车的排放。陈耀强指出,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满足国Ⅱ、国Ⅲ、国Ⅳ、国Ⅴ排放标准的催化剂设计使用寿命分别为8万、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