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联通成为国内首家与微信进行深度合作的国内运营商。8月8日,广东联通与腾讯将联合推出"微信沃卡"。此前,腾讯旗下的易迅网专门开设了一个"微信特权"大猜想的调查栏目,竞猜内容包括游戏特权、微信支付、微信群人数上限升级、专属表情、免费流量、高清头像、高品质音乐等在内的众多特权。不管最后揭晓的答案是什么,有一  相似文献   

2.
"现在可以用软件打免费电话了。"这样的消息最近在微信圈中热传。这也是继微信替代短信彩信之后对运营商又一个可能带来不小打击的坏消息。记者稍稍整理了一下,现在比较著名的能打免费电话的除了微信电话本,还有易信3.0、触宝电话、360免费电话等。真的好似一夜之间,这些免费电话的应用就遍地开花了。2014年11月11日,腾讯发布微信电话本,该电话本不仅能拨打免费网络电话,同时具有自动备份  相似文献   

3.
"微信,不只是一个通信工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腾讯副总裁张小龙对微信的阐释。从2011年年初至2013年年初,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微信用户就达到了3亿,速度之快让人吃惊。以微信为代表的手机IM软件本身完全免费,除了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外,发送语音短信、文字短信、视频、图片都不收取费用。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及通信特性的增强,微信对传统移动话音、短信、彩信等业务分流越来越严重,微信及类似工具对  相似文献   

4.
微博之外,2012年中国最热门的互联网应用是什么?是微信!2011年1月21日,腾讯推出了腾讯微信iPhone版本,3天后又推出Android平台版本。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截至2012年9月17日,短短一年多时间,微信注册用户数即突破2亿。与以前出现的微博一样,微信的强势亮相给本来竞争就激烈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带来了一股新风,更给本就处于转型关键期的电信运营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2015年1月25日,微信朋友圈广告终于在一片猜测声中悄然上线。面对11.2亿注册用户数和4.4亿月活跃用户数,腾讯虽然一直声称"不做营销工具,用户体验至上",但事实上早已一步步在构建其营销平台的渗透策略。本文将从微信植入Feed流的五个明显特点进行分析,希望能给运营商一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闻视界     
《中国电信业》2013,(4):8-9
微信收费有一定合理性工信部部长苗圩于近日在参加第二届"岭南论坛"时表示,运营商向OTT收费的要求"有一定的合理性",工信部正在协调运营商微信收费一事,既会考虑运营商的合理要求,也会严禁运营商利用垄断地位遏制微信等增值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微信风波狄仁杰:"最近网上热议微信要不要收费,国内运营商也都蠢蠢欲动,元芳,你怎么看?"李元芳:"禀大人,此事必有蹊跷!背后一定隐藏着天大的秘密!"利益:传统业务减收,腾讯是"始作俑者"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短信发送量增长率为7.1%,而2011年和2012年这一数据分别降至6.2%、2.1%。中国移动发布的2012年业绩数据显示,2012年移动语音业务营收为3680.25亿元,同比增长1%,而在2011年,中国移动的语音业务收入为3642.89亿元,同比增长5.9%,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语  相似文献   

8.
"爱免费,更爱实时状态,比短信方便,不愁话费账单"、"比短信方便,比电话省钱"……在我们还沉迷于如日中天的微博时,又一个微字辈悄然兴起——微信。根据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微信是腾讯为智能手机终端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一个应用程序,支持跨运营商和跨系统平台发送文字、图片、语音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因此,如果从广义上理解,我们完全可以将微信理解为针对智能手机终端的新型即时通信服务,例如国外的Kik Messenger、BBM、talkbox以及国内的米聊、速聊、个信、友信、Kiki等都可以算得上"微信"的一员。正是这些"微信"的强势亮相,给本就竞争激烈的移动互联市场带来了一股新风,更给本就处于转型关键期的通信运营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近日,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在腾讯的微信平台上发布了一款流量红包,用户可以买一定数量的流量包,分享到好友群里供大家抢着玩。一反互联网企业在电信网上开展业务的传统模式,电信运营商开始在互联网平台上展示自己。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两家公司冰释前嫌的标志,而在记者看来,与其说是冰释前嫌,不如说是二者开始携手向前。  相似文献   

10.
榜上有名     
《中国电信业》2013,(8):50-51
举足轻重奖——微信7月22日,有大量用户反映微信发生故障,包括微信信息无法发出、无法刷新朋友圈、无法登录公众账号平台、无法连接微信网页版。对此,腾讯微信团队回应称是"服务器基础网络故障",因市政道路施工导致通信光缆被挖断,影响了微信服务器的正常连接。从新浪微博网友反馈的结果来看,包括北京、广东、浙江、山东、黑龙江、  相似文献   

11.
春节前夕,腾讯发布最新微信版本并突出宣传其群发信息功能,很多媒体机构都不约而同地给出了前瞻:2013年春节将宣告短信这一古老传统拜年方式落幕,而微信、微博等"微拜年"将以其新颖时尚的姿态接过短信的接力棒。  相似文献   

12.
微信触碰运营商利益 微信代替了运营商传统业务中的短信、彩信和语音,使得通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下降,但却没有使运营商相应增加收入,引起运营商不满.微信在使用过程中耗费的流量很少,因而不能给运营商带来大量数据业务收入.在net接人方式下,无论是iOS、安卓还是塞班系统,在前台和后台运行时每小时消耗的流量只有2.4K,一个月运行的流量也只有1.7M,iOS系统甚至在后台运行时是不需要消耗流量的.  相似文献   

13.
高娃 《中国电信业》2013,(10):42-43
微信有着怎样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产品模式、运营模式、盈利模式、广告收益模式等,不一而足.本文主要选取产品模式、营销模式、盈利模式对微信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 产品模式 从产品开发者的角度来看,微信完全是由腾讯公司自主开发的,腾讯有一个微信开发者团队,专门负责微信业务的开发.这跟运营商推出的同质业务大为不同,以中国移动的飞信为例,飞信是移动为了应对互联网OTT业务的冲击而推出的即时通信类工具,由第三方神州泰岳公司独家负责开发.对于开发者而言,基于QQ业务的成功,微信团队必然比第三方公司更有经验,更能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而飞信业务完全交给第三方公司开发,导致开发者自身缺乏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14.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全球电信运营商正在丧失的是对原有制度和机制优越眭的自信,并开始面临精神信仰上的危机。如果说微信干掉了运营商的精神,也只是运营商自身价值迷失的结果,与微信无关。运营商尚未出牌,何谈微信拿走通信需求360董事长周鸿抖;先生在近日接受媒体访谈时,断言“在中国会更加极端,  相似文献   

15.
微信会员制这种营销模式最早是腾讯微生活这个团队尝试做O2O闭环时推出的,类似于大众点评的电子会员卡模式.商家可以直接将会员后台以一个公众账号的形式搭建在微信平台上,也可以将传统的会员管理后台与微信公众账号进行对接。方便用户在微信中使用会员卡的功能,像招商银行用户就可在微信中绑定信用卡。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你的微信广告看到的是宝马中国,而我看到的却是可口可乐。"近日,不少用户的朋友圈都被上述提到的商业广告刷屏。微信广告,正成为讨论热度最高的话题之一。虽然前一阵子资本市场和行业内人士已经关注过微信即将发布的这个广告业务,但真的到广告业务上线了,各方的反应还是截然不同。微信团队商业化的步伐不再遮遮掩掩,用户不接受不买账的拼命吐槽,广告商则表示十分期待。对于微信此次商业化之举,会给运营商带来哪些启示和借鉴呢?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1月11日,正在广大网民埋头于"双11"血拼的时候,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电话本,采用微信账号一键登录、微信好友间直接免费高清语音通话。微信电话本一推出,业界便一片哗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语音产品是否正在替代传统运营商提供的基础通信产品?通信类产品的路在何方?一时间众说纷纭、看法不一。如今,国家提出了"新常态"的概念,强调要以一种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发展经济,那么,基础通信产品如何适应新常态,其发展之路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赵晋 《中国电信业》2013,(10):41-41
随着微信客户的不断扩大,微信公众平台发展也极为迅速,许多企业把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企业营销宣传的另一个重要阵地,各地的电信运营商也加入其中,三大运营商的不少地市分公司纷纷开通了微信公众账户. 但运营微信公众平台并非易事,如果用做微博的思路来做微信公众账号,靠发些促销信息、生活小常识,再加点心理鸡汤之类的文字来装点门面,那几乎可以肯定,这个账号将很难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腾讯推出微信两年后,易信横空杀出。但是易信挑战微信,如同在城墙下攻打拥有至高优势的霸主,硬攻显然不是良策,必须有突破口。找到突破口之后,先发展目标用户,然后再慢慢渗透到其他用户群。  相似文献   

20.
霍俊 《中国邮政》2014,(4):64-65
微信是腾讯旗下的一款语音产品,是当前比较火暴的手机通信软件,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单聊和群聊。自从“微信支付”开通之后,微信应用于更广阔领域所面临的最后一道关隘已经打通。随之在飞速的应用演变中,微信交流现已成为社会大众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微信平台甚至已经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推广和营销途径。可以这样认为,拥有近4亿用户和2000万公众号的微信平台,客观上将成为现阶段移动通信领域重要的垄断平台。面对这一微信平台的广泛应用,邮政当然也不应置身其外,更不容错过利用微信平台的时机,要把微信平台尽快应用于邮政业务的营销推广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