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钰 《当代经济管理》2014,36(12):72-78
“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先富帮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战略思想的区域版.它有效解决了我国区域发展的动力、途径和根本目标等重大问题.在“第一个大局”思想指导下,东部沿海地区利用区位优势以及内陆中西部腹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剩余劳动力迅速崛起,带动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在“第二个大局”思想指导下,我国形成了区域总体发展战略,通过投资倾斜、产业梯度转移以及对口支援等措施,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未来一个时期内,须坚持以“两个大局”战略思想为指导,在制度化保障机制、系统的政策体系以及市场化手段方面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系统性保障.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国情和国际环境的动态变化,创新性地提出了区域经济的“沿海带动”、“沿江、沿交通要道中心城市开发”,“中西部开发”三大发展战略,使中国人民迅速脱贪致富和社会加速发展,在当前面临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中,只要坚持邓小平的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国家的经济布局和建设发展就有了正确方向,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与发展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3.
该文综合地介绍了2004年中国区域经济学术年会讨论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主要包括:关于统筹区域发展与统筹城乡发展;关于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关于县域经济及市县关系调整;关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关于城市化与大都市经济区;关于区域经济前沿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区域经济协调理论与我国西部开发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地域广阔,地区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一方面,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和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又不利于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是拉动21世纪中国经济增长的切入点,是邓小平区域经济协调理论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统筹区域经济理论以效率、公平和宏观调控三原则统筹中国国内各子区域经济发展与中国大陆区域和中国大陆区域以外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个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为:其一。我国现阶段必须进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其二,效率、公平和宏观调控三原则对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资本形成理论认为资本形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该理论和我国经济“割据”、市场不统一的条件,从资本形成模式和形成机制分析东西部两地区的差异,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并认为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西部必须从根本上消除造成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动力源,形成像东部那样有效的资本形成模式与资本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国情和国际环境的动态变化 ,创新性地提出了区域经济的“沿海带动”、“沿江、沿交通要道中心城市开发”、“中西部开发”三大发展战略 ,使中国人民迅速脱贪致富和社会加速发展。在当前面临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中 ,只要坚持邓小平的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 ,国家的经济布局和建设发展就有了正确方向 ,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与发展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高度,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独特贡献。也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研究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对于全面把握这一理论,总结过去,指导未来,推进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对于增强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意义重大而深远。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六十年主要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以国家安全为目标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奠定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起点;发挥优势,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开端;西部大开发扭转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局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城市之间协同、联动发展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组建城市经济圈成为区域发展的新模式。本文试图阐述这种区域发展模式的概念、特点、理论基础、形成原因及其意义和作用等问题,同时根据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认为构筑大武汉经济圈是实现中部崛起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并提出其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重要的区域问题与统筹区域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及其趋势分析,未来中国的区域问题将不只是表现在个别地区。在分析现实区域问题的表现与趋势并吸取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统筹中国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未来应该采取的重大措施。未来统筹区域发展应该以明确的区域战略为依据,逐步完善区域管理的制度基础,制定合理的区域政策,统一安排解决各种问题区域的发展,将治疗已经存在的落后病、衰退病和防治潜在的膨胀与萧条病结合起来,形成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路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后中国在区域发展战略思路上发生的重要布局和走向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全球竞争视野下东部地区经济与产业率先转型;二是腾笼换鸟,以产业融合发展避免产业的空心化;三是绿色突围,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低碳化、生态化;四是强调区域特色与优势形成经济增长的竞争力;五是强调关键亮点的带动,由点到到面。在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下,我国新一轮区域合作与发展将由"点对点"、城市与城市、以增长极为核心的"集化发展"向"泛化发展"延伸,进入一个以区域为主要单位、以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互动为主要格局的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邓小平经济理论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了历史定位,指明了研究目标;扩充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创新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革新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政策是经济学新的研究领域。本以区域经济学为理论指导,提出了研究和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对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总结,并结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国情提出了我国未来区域经济政策体系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5.
鲤城区地处泉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侨乡。自1985年建区以来,尤其是“八五”期间,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鲤城区抓住机遇,加快步伐,走出了一条以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发展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飞速发展。“八五”期间,鲤城区紧紧抓住邓小平同志南巡机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在发展格局上,紧紧围绕着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优势,提出并全面展开实施“以市区为中心,近郊为重点,远郊为腹地,梯度推进…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政策是经济学科新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总结,试图以区域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对现时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发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国情,提出了我国未来区域经济政策体系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最新发展,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则是这种理论的总汇。在中国共产党70多年的历史上,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实际,最成功的有两次代表作,分别解决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道路问题。第一次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以此为基点,进…  相似文献   

18.
杨海钦 《现代经济》2007,6(10):63-64
劳动力(资本)转移理论中的“就资本转移劳动力”战略是“十一五”以前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取向。这一政策的实施曾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近几年也凸现出了许多制度和实践方面的缺陷,与我党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相悖。适时调整国家的区域经济政策,对实现共同富裕、协调发展和经济又好又快的战略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在2019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区域协调发展新征程、新战略、新机制”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政策、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城乡统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对策研究等区域协调发展系列问题开展研讨,以期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学,特别是构建新时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体系提供重要推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其经济发展必然经历不同阶段,而在每个阶段区域之间的互动与发展以及区域差距是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国家的政策变量要符合自身的发展特征与所处阶段,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