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理智的选择,崇尚宪法权威是践行依法治国的逻辑推演,而宪法仪式则是实现宪法权威的有效形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宪法宣誓”这种宪法仪式,这对于我国宪法的发展和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从宪法、宪法权威、宪法仪式的内在逻辑及国外宪法仪式实践经验来看,我国的宪法仪式还处于初步阶段,需要完善的地方很多.宪法誓词,宣誓形式,违背宪法誓言的责任以及宪法仪式的宣传规模和主题都应当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2.
王星举 《金卡工程》2009,13(11):14-15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必须保持稳定,这是维护宪法权威和发挥宪法作用的重要前提。宪法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宪法与社会生活之间既存在冲突,又存在协调,冲突是绝对的,协调是相对的。当社会现实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引起宪法的修改。因此,任何宪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宪法就会失去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宪法修改的领导力量,推动着我国宪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孙婧 《金卡工程》2010,14(1):80-80
本文在对宪法概念的研究做出综述的基础上,对宪法概念有了一点自己的认识,即宪法概念应在绝对意义上的宪法概念和相对意义上的宪法概念并存的两个层次上加以理解。绝对意义上的宪法概念以刘茂林教授的宪法是组织共同体的规则说为代表;相对意义上的宪法概念则因为各学者的出发点或认识角度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本文在理解绝对意义上的宪法概念和相对意义上的宪法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本国实际法律生活进行分析,得出自己对于相对意义宪法概念界定上的一点认识,即宪法是调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初次分配的根本法。  相似文献   

4.
《金融博览》2004,(4):4-4
20 0 4年 3月 5日至1 4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此次宪法修改 ,是对现行 1 982年宪法的第四次修改。除了提出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外 ,在保护私有财产、保障人权以及建立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的修改都有诸多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5.
王袁元 《金卡工程》2009,13(12):132-132
纵观世界各国宪政实践,宪法修改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宪法可以被修改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本文先是列举了有关宪法修改的两种代表性学说,而后通过分析各国修宪实践,最终得出宪法应被修改且应把握好一定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陈泊云 《中国外资》2010,(24):172-173
宪法司法适用符合宪法的法律特征,对真正树立宪法权威是至关重要的。现实中存在两种意义上的宪法司法适用,一是违宪审查,二是宪法直接作为判案依据。对于违宪审查,宪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并不完善,造成违宪审查制度在现实中并未发挥作用。我们应该在现有宪法理论与政治制度下,选择一种有效的模式,并通过立法对违宪审查的范围和程序进行规定。而将宪法直接作为判案依据虽然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宪法权利,但这一制度与宪法的地位、作用不符,同时也与法律制度矛盾,在法理上没有依据,所以不应将宪法作为直接判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宪法司法适用符合宪法的法律特征,对真正树立宪法权威是至关重要的.现实中存在两种意义上的宪法司法适用,一是违宪审查,二是宪法直接作为判案依据.对于违宪审查,宪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并不完善,造成违宪审查制度在现实中并未发挥作用.我们应该在现有宪法理论与政治制度下,选择一种有效的模式,并通过立法对违宪审查的范围和程序进行规定.而将宪法直接作为判案依据虽然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宪法权利,但这一制度与宪法的地位、作用不符,同时也与法律制度矛盾,在法理上没有依据,所以不应将宪法作为直接判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田明 《中国证券期货》2012,(11):255-256
一个国家治国安邦的根本是宪法,它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中国和南非两个国家宪法的介绍和对比,分析两国宪法的发展历程以及异同之处,得出其从工具走向权利的可能性原因。  相似文献   

9.
丁在锋 《金卡工程》2009,13(7):105-105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所调整的,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即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宪法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对国家权力的规范与限制,达到保障公民权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宪法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尽管自其制定时就被国家赋予了最高权威,但却不能被运用到一般司法程序中以解决违宪问题,也使得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基本功能成为空谈。鉴于此,宪法司法化成为当今各国宪法制度的一种共同选择。我国也正致力于宪法司法化的改革,但由于各种阻碍因素一直不见成效。借鉴各国成功经验,在我国建立权力机关的违宪审查和一般法院的宪法诉讼相结合的模式是我国宪法司法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张睿 《金卡工程》2010,14(6):42-43
民法和宪法的关系,不论是在民法学界还是在宪法学界都一直被关注。民法是私法,宪法是公法,然而,公私法划分理论不应成为民法宪法关系的牢笼。在市民社会的构建中,民法的基础性地位不容置疑,宪法却像一把更大的保护伞,使得民法在其庇护之下能更好的发挥其对市民社会的促进作用。当然,这些论述都预设了一个前提,即此意义上的民法和宪法都是在特定时期一国法律体系框架内。  相似文献   

12.
贺颖来 《金卡工程》2010,14(3):167-167
宪法判例是指宪法解释机构在具体案件中实行”先例原则”,被上级法院认为违反宪法的法律、命令等,下级法院在以后审理的案件时也将拒绝适用。宪法判例是法院在审理有关问题作出相应的判决中形成的。本文就是要在介绍宪法判例制度的同时,探究宪法判例对我国宪政制度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莉 《金卡工程》2009,13(6):36-37
孙志刚案件引发的对《收容遣送条例》的违宪思考,物权法在制定过程中的违宪讨论都可能涉及对中国宪法的解释,但最终并没有正式的宪法解释案的出台。这些都是探讨和促进中国宪法解释制度构建的契机。本文将立足于对中国现行宪法解释实践进行总结和梳理,着重分析实践中是否存在实质意义上的宪法解释,从而发现我国宪法解释实践中的问题,以引起对宪法解释的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我国法学理论界对宪法与刑事诉讼法之关系强调宪法对于刑事诉讼法之统治,研究不够深入,难以全面揭示二者关系。实现二者的双向良性互动是该层关系发展的必由之路,这里试着从宪法性刑事诉讼原则的确立与刑事诉讼权利的宪法化两方面展开探究,对二者关系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5.
赵宏 《当代金融研究》2017,2017(1):65-78
作为宪法研究的重要方法,规范宪法迄今在我国已获得相当发展,但由于缺乏违宪审查制度的配合,我国的规范宪法成果目前只能停留于思想启蒙和学者自道。而规范宪法的僵局同样映射出宪法实施的僵局。如何在制度阙如的背景下克服宪法实施的困境,便成为规范宪法学者必须面对的难题。源自德国的部门宪法对此提供了重大启发。德国法对于部门宪法的研究主要在于借由"宪法分则"的确立,发挥宪法规范对于各个社会功能领域的辐射和渗透作用,但对于我国而言,部门宪法的引入或许能够为无法与制度实践衔接的宪法释义学提供试炼的场域,并最终反向促进宪法基本权释义学的提升,以及宪法的现实落实。  相似文献   

16.
田小冬 《金卡工程》2010,14(6):196-197
宪法解释的界限,就是对宪法进行解释的范围与程度。界限问题是研究宪法解释所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是宪法解释学的基本问题。本文从宪法解释的法理层面出发,对制宪权、修宪权、社会现实价值等因素与宪法解释界限的关系做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闫丽真 《金卡工程》2010,14(6):114-114
宪法解释是宪政现实化的必由之路,但是它在我国目前所发挥的功能都是非常有限的。宪法解释的要遵循历史解释和同时代解释相结合的原则,道德原则,法定程序原则,以及整体解释原则等原则。从现代宪法解释的理论,以及我国宪法解释所运用的解释技术、规则与方法的情况来看,文本解释方法,社会哲学解释方法,原旨解释方法等构成我国宪法解释的基本方法体系,宪法解释方法的研究,在于为正确解释宪法文本提供理想之途。  相似文献   

18.
美国宪法涉税条款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宪法集中体现了社会对公共产品集体决策规则的选择。美国宪法的产生类似于霍布斯所主张的社会契约形成共同意志的过程。本文以公共财政的观点,从税收法定、税收分权和税收司法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宪法中涉税条款的意义,以图对我国税收法治化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在将要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宪法修正案中,专门增写监察委员会一节,确立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机构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20.
保护私人财产权利是现代社会宪法立法的基石,也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仅仅只是在刑法和民法层面保护私人财产权利.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入亟待从宪法层面提出对私人财产权利的保护.通过修改宪法,把私人财产权利纳入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范畴,可以使私人财产的积累和投资更多地为国家和社会造福.通过宪法和法律的手段正确引导私人投资,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社会财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