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次会议以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能源合作面临的新形势为背景,聚焦东亚能源战略合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来自中俄日韩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认为东北亚地区在能源外交、低碳经济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广阔的合作前景,正处于后危机时代的战略机遇期,合作性竞争关系应成为该地区地缘政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能源合作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能源合作能提高整体社会福利水平和保障能源安全。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巨大,经济产出过分依赖于能源的投入。在构筑区域能源合作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区域能源合作来规避风险。区域能源合作是一个奴赢的过程。实践证明区域能源合作有利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央针对西部能源开发战略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要尽可能地走能源高效利用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亚地区能源储备丰富,是世界强国战略争夺的战场。美俄等国在中亚的能源争夺,对中国的中亚能源战略构成了威胁。因此,有必要分析中美俄在中亚地区的能源博弈,站在战略的高度上,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构建“一带一路”环里海国家能源共同体,有利于区域能源合作的提升,是区域经济合作最佳切入点,对各国地缘政治具有重要意义.里海位于亚欧大陆腹部、亚洲与欧洲之间,海域狭长.里海沿岸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阿塞拜疆和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里海区域能源综合体优势明显.环里海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出口油气选择、地区法律和地区政治问题,深度影响能源供应链是否畅通.因此,研究“一带一路”与环里海国家能源问题对我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学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和问题。通过跨国和跨区域的协同与对话,寻求问题解决思路和本土化策略是大学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路径选择。德国发起的“创新高等教育战略对话”(DIES)建立了国际高等教育多边合作的新模式。该项目实施十几年来,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和机制,深化了德国大学与发展中国家大学的理解和合作,促进了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合作品牌。本文通过对DIES项目的研究,分析概括了这一模式的形式、特点和经验,并对我国高校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高校协同创新等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是我国能源资源的富集区,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西部地区尚未形成有竞争优势的能源产业集群,没有形成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地方合作网络,而且科技水平较低、能源开发浪费较大。西部地区应实施集群发展战略,科学规划,“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培育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性能源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7.
在新形势下 ,中西部地区的战略优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国家应逐步改变过去长期实行的重点支持中西部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发展的资源导向型战略 ,实行以市场导向为主导的工业化战略 ,并采取投资诱导型的工业布局政策。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受一系列战略因素的推动,俄罗斯积极、主动地谋求与中国的经贸合作,特别是区域领域的合作,以实现其东部地区的开发与开放战略。而中国从调整开放格局的角度出发,也更加重视对俄区域合作。能源合作和货物贸易是中俄经贸合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均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日、韩、俄分别推出各自的基于亚欧经济合作的“丝路战略”,并希望以此为契机带动各自国家经济的发展。各国的“丝路战略”均聚焦于中亚地区,但覆盖范围不同,战略意图和目标也不同。中国的“丝路战略”拟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合作共赢的内在价值;美国的“丝路战略”强调其主导的“中亚 阿富汗 南亚”经济体;日本的“丝路战略”谋求在中亚和高加索站住脚跟,实现能源重心转移;俄罗斯的“丝路战略”试图恢复其传统政治影响,由“俄白哈关税同盟”逐渐向“欧亚联盟”过渡;韩国的“丝路战略”意欲通过中亚经济的繁荣寻求能源合作。中国要积极搭建同其他经济体的合作平台,扩大“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要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联盟,并重视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一直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中欧能源合作,双方在能源领域已经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富有成效的合作.建立了中欧能源对话等合作机制,增强了互信和理解.中国与欧盟及其各成员国开展了多项能源务实合作,企业间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中欧能源合作已成为双方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后危机时代辽宁省对外经贸合作面临新形势: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加大,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亟须调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势在必行。新形势给辽宁与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新时期辽宁与东北亚区域要发挥地缘优势,开展多元化经贸合作;深化科技领域合作,加速产业升级;继续加强能源合作,合作开发旅游资源;深化生态、环保领域合作。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是我国迈向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点能源,推动中国天然气海外供应体系多元化及战略储备对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天然气进口来源国趋多元化,储气库的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面临天然气价格改革不够深入、地缘政治不稳定、基础设施建设和储气调峰设施不足、管道未实现公平开放、非常规气占比有所增加等诸多困境,亟需从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加强与重点合作国家的关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储气库相关的法律法规、推进管道的公平开放、推动技术的投资与合作等入手,破解中国天然气海外供应体系多元化及战略储备的困局,开创中国能源战略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能源不仅是俄罗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重建俄罗斯大国形象的有力武器.21世纪初俄罗斯对其能源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这将会引起东北亚国家相应的能源合作战略的改变.对中国来说,既要积极参与远东地区的能源合作,也要建设多元化的能源战略,唯其如此,才能保证中国的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随着各自能源战略结构的演变呈现出新的特点.中国快速增加的能源消费使得对进口的依存度不断扩大,同时,俄罗斯也设定了能源出口"多元化"的政策战略,两国在能源领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随着合作的深入,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彰显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制约因素.通过模型实证分析,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是双赢的过程,对两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正向促进影响,且与自身经济具有高度相关性.总体上,能源合作符合双方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15.
山西是我国中部地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回顾、研究山西能源基地发展战略的演进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基于山西的比较优势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科学抉择,为不断完善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能源消费增长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依赖,而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则面临着单位GDP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两项指标的双控,总体目标也进而被分解到了各地区。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在能源消费的硬约束下如何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区域协调的发展,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是一项重大的议题。论文以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费为研究目标,利用迪氏对数平均指数(LMDI)分解方法将能源消费增长分解为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从产业部门和区域差异两个视角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在过去近20年中能源消费的驱动因素,辨析出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费在产业结构和区域差异中的演化特征。结论表明,第二产业的规模效应和河北在区域三大效应方面的贡献是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拉美一些主要产油国的石油能源国有化对中国拉美石油能源战略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因此,在中国拉美石油能源战略实施中应做到:注重经济关系改善,巩固和扩大市场;淡化政治,突出合作的企业行为;采取多种战略组合开发模式,提高规避和抗击各类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能源已成为世界大国争夺的焦点,该领域的合作及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世界能源紧张局势与能源合作的内在不稳定性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国,能源合作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相关领域的研究亦得到了学界的高度重视。文章梳理了国内能源合作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从能源合作之法律机制、安全机制、争端机制、协调机制以及策略与模式五个视角评述能源合作的现有研究成果,并以扬弃的学术观着重总结分析能源合作各个机制的具体模式、特征、存在的问题、发展的趋势,继承合理的构建观念、原则及相关构建路径,正确看待当下能源合作构建历程,厘清现有研究的角度、思路、方法,为今后能源合作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和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能源合作是落实丝路发展战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稳定的关键。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领域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深化能源合作是双方迫切而现实的选择。论文引入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影响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发展的因素,认为可从强化中亚国家合作意愿、加强交流疏通各利益攸关方的关系、完善多边能源合作框架、提高合作的深度与广度等角度切入,推动能源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大规模发展。同时得出结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会大大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20.
基于超DEA模型对全国29个省份能源效率进行测算,结果发现当期和前一期的能源效率空间正效应显著;技术进步不仅对本地区能源效率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还对相邻地区的能源效率存在正向影响,加强地区间的节能技术研发合作、促进节能技术的区域推广和共享、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可以缩小地区能源效率差异。另外,人均GDP与能源效率正相关;第二产业占比高以及煤炭消费占比大会降低地区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