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代金融》2013,(10):8-8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将“以房养老”作为完善养老服务业投融资政策的一项举措。这一略显生疏的名词,迅速成为社会讨论热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的状况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以房养老”作为一种新型补充养老方式,在国外已成功运行20多年,引入“以房养老”的新模式将有效缓解我国的养老危机。本文对国外“以房养老”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其经验教训并提出对我国“以房养老”模式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以房养老"作为一种金融产品,目的在于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这种模式在我国推行一段时间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没有起到解决我国养老难题的作用。出现这种现象说明对"以房养老"模式的推行风险与政策应对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本文阐述了"以房养老"模式的相关涵义,重点分析了"以房养老"模式推行风险与政策应对的内容,旨在为完善我国的养老机制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热议     
“以房养老”不值提倡近日,全围政协委员提出的“以房养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案”成为焦点,有评论认为,一旦以房养老作为政策引导会导致现有在职员工的逆向选择——社保体系发放的养老金无法保障居民退休后过体面生活.而不得不以房养老,就会反向激励存职员工不愿加入或退出现有社保体系.从而加剧社保体系的资金缺口以居民私产的住房进行反按揭融资养老.恰是存变相鼓励居民自备资源养老。  相似文献   

5.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今天,我国的社会养老负担正持续加重,如果仅依靠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和传统的家庭赡养模式将很难应对.然而直接采用在西方国家有很大接受度的,可作为多支柱养老体系一员的“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目前状况下却屡屡碰壁.综合考虑我国社会、经济及政策现实,本文分析了“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推广时遇到的三大障碍,并提出相应的破解策略,以期为我国“以房养老”模式的推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有限的养老资源难以满足多样的养老需求,我国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着巨大挑战。“以房养老”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方式,即能够发挥房产的作用,又能够为子女减轻养老负担。虽然已经对“以房养老”模式在全国几座城市进行试,但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国外对“以房养老”的发展有了较为成功的经验,为我国“以房养老”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3类误区     
近期《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公布之后,很多人在思考这个以房养老政策对自己生活可能带来的影响。由此产生了这样的言论:“以房养老,房子都没了,怎么能老有所养?”“妈妈以房养老算了,以后就不用给生活费了”“以房养老这个政策好,养老金的大缺口这样就解决了。”这些说法是否站得住脚?  相似文献   

8.
未富先老的国人,解决养老问题变得越来越急迫,“以房养老”的话题尤为引人关注。按照中国传统观念,房子是要作为遗产留给子女的,把房子抵押了去养老,让人难以接受。对“以房养老”究竟该如何看待?它能不能成为一种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9.
《时代金融》2014,(7):8-8
6月23日,中国保监会公布《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俗称“以房养老”)试点正式启动。北京、上海、广州及武汉将从7月1日起开展试点。点评:最近,只要媒体一有关于“以房养老”的信息,就会立即触动舆论的神经。其实,“以房养老”并非新鲜话题,早在2007年,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就开展过相关试点,可是最终的效果却不佳。  相似文献   

10.
自2014年7月1日起,北京、上海、广州、武汉4地推出“以房养老”试点。2015年3月25日,幸福人寿首款以房养老项目“房来宝”获批上市。截至今年5月20日,全国范围内参与“以房养老”项目的有59户,共计78人;完成业务投保流程的有38户,共47人。其中,32户家庭已顺利领取保险金,月领取范围在5000~10000元,平均领取金额为8000元。金额最高的是上海的一位客户,每月可领取1.9万元。虽然外界多认为以房养老的效果不如预期,但幸福人寿表示,今年将继续参与“以房养老”试点工作,目前已完成第二批试点城市可行性调研,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1.
“以房养老”的提案在两会期间引发极大关注,目前在我国上海、重庆等地已先期试行。以房养老是否真能养老,能否成为我国养老保障新的模式,专家们对此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推行“倒按揭”的必要性和意义,认为“倒按揭”养老模式既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又减轻了国家社会保障的压力,并且有助于形成一种新型的“代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近来,“以房养老”的话题再次进入中国公众的视野,成为专家学者亦或普通百姓热议的话题。那么,“以房养老”是怎么回事?如何用房子养老?中西方“以房养老”又有何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以房养老”通过金融创新,使老年人利用自己的住房获得稳定的收益,作为社会养老的新模式,为国家、社会和家庭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新的选择.同时面临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以房养老”的路径选择是当前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日,由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表述让”以房养老”再度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以房养老”作为舶来品,在国外已推行多年,作为养老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世界主要国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并创新出许多新的模式。从实行的效果看,虽然不乏一些经验.但很显然.失败的教训更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郝灏 《时代金融》2012,(24):274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道路进程的不断发展,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问题突出,现有的社会养老方式还不能有效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以房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基金来源模式,在中国实行"以房养老"政策,是对中国现有养老方式的补充,但此政策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更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6.
郝灏 《云南金融》2012,(8X):274-274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道路进程的不断发展,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问题突出,现有的社会养老方式还不能有效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以房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基金来源模式,在中国实行"以房养老"政策,是对中国现有养老方式的补充,但此政策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更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7.
即便从发达国家实施的情况来看,无论何种形式的“以房养老”都不可能是主流,仅是一种辅助补充性的养老选择,绝不能也不会代替基本养老。“以房养老”这种养老模式,实际上只是为有意愿、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了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8.
“60岁以前人养房,60岁以后房养人”。当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如此描绘“以房养老”的模式时,无疑是在老年群体中投下了一枚烟花弹,绚烂之极,人人向往,以为那就是中国养老的光明坦途。但随即带来的却是绚烂之后的深深沉寂,因为在中国,有许多现实的瓶颈使这个梦想无法酣畅地绽放。“以房养老”,到底适合不适合中国国情?“以房养老”,到底离中国人还有多远?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国的“以房养老”?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访了不同群体的老人,他们以各自的立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这些多元的观点也引发了我们对这个课题的思索。  相似文献   

19.
《证券导刊》2013,(35):8-8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引发热议。25日,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在人民网强国论坛接受专访,就“以房养老”与“政府养老”的关系等作了深入解读。他认为,目前有些公众对。  相似文献   

20.
6月23日,保监会公布《中国保监会关于哥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俗称“以房养老”)试点正式启动。北京、上海、广州砭武汉将从7月l日起开展试点。即使是在国外,拥有成熟的“以房养老”模式,但也并非主流。2013年,新华社曾报道,该养老模式在美国仍不普遍,符合申请标准的老人中仅有不到3%申请了。尽管“以冉养老”的概念在媒体上火热,但在现实中,该养老模式只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之外的补充形式,难成养老的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