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促进生态扶贫PPP项目的建设,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和社会资本方进行策略选择的动态演化路径,研究发现:在生态扶贫PPP项目中,对演化博弈稳定状态起决定意义的因素就是社会资本方获得保底收益和溢出效益的大小,另外政府方在获得的溢出的生态效益和扶贫效益与补贴成本之间的权衡也会影响博弈稳定状态。因此,得出结论认为要开发那些能使社会资本方获得稳定收益的项目,比如生态产业项目,以满足社会资本方的逐利性同时也能兼顾生态扶贫效果。  相似文献   

2.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巨大融资和运营需求,PPP项目模式能够满足上述需求.作为PPP项目模式的一方,社会资本方应对PPP项目整个识别、准备、采购、执行和移交流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充分认知,加以识别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范,保障项目顺利开展并获得预期收益.  相似文献   

3.
风险投资--券商业务的新热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时代 ,而竞争主要以科技和人为核心。科技从理论到形成产业化 ,需要一个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资金是关键因素。风险资本作为一种专门从事高风险项目投资的资本形式 ,在培育高科技产业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风险投资 ,顾名思义 ,就是将资金投入高风险的经济活动中 ,并期望获得高额的收益。典型的风险投资 ,是投资于未上市的具有高成长性的新生中小企业的资本。这种资本的投入通常是与管理的投入同时进行 ,其目标是从投资中获得高额回报。高额回报是风险资本家投入的风险资本和专业技能与新生企业相结合产生的。所以…  相似文献   

4.
收益分配与风险分担策略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PPP项目顺利开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实物期权法量化政府双边担保策略提高的项目价值数额,运用风险涵摄法量化PPP模式分担的风险,探寻不同风险因素下政府与社会企业的收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政府双边担保情况下,实物期权法能够提供政府担保带来的价值增值在政府部门、企业部门之间的分配策略...  相似文献   

5.
政府为转变职能、减轻财政负担,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运营,借鉴国外新型投融资模式——PPP模式。此模式在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即减轻政府初期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负担和风险,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目前我国PPP模式正处于初级阶段,大多具有融资建设期长、投资大、成本回收较慢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领域,对社会资本融资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文章主要从PPP模式融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投融资理论,探讨推动PPP模式融资健康发展的途径。一方面,逐步规范的PPP模式对政府职能转变,减轻财政负担,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PPP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PPP政策法规不健全、社会资本方出资能力不足、融资方式单一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PPP模式发展进程。解决融资问题是目前PPP模式发展的迫切需要,可有效推动我国PPP模式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招标》2017,(47):31-32
PPP模式是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通常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的工作,通过"使用者付费"或"政府付费"获得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督,保障公共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正>近两年,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万能险等分红型保险产品成了“网红产品”,因其提供保本保底收益而备受投资者青睐。不过,分红险的投资回报并不固定,它与险企的投资经营状况直接挂钩。面对长端利率中枢下移叠加资本市场低位震荡,持有十万亿级资产的险企,投资表现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中国当前运行的经济是社会生产和分配由政府和资本共同主导的双导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前的中国双导型经济体制下,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多元资本非公有积累条件未设定、资本收益者责任的制度安排严重滞后、资本收益者的权利和义务不一致,这就必然造成政府对社会生产和分配失去控制,资本对劳动力收益的分占、非公有资本对公共资源的排他性使用和超占、强势资本对弱势资本的挤压、公有资本变异的现象不可避免。对人生存和发展保障来说,其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资本收益最大化不断给社会制造就业难、买房难、读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中国必须做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制度建构工作,在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情况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导型生产和分配、在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内管理双导型生产和分配的全过程,对多元资本非公有积累条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相似文献   

9.
将社会资本纳入土地整治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有助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本文在分析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的现状及途径的基础之上,探讨了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工程建设面临的资金整合不够、激励机制不足、招投标制度不健全、行政审批政策滞后、收益难以保障、融资能力薄弱、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等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工程建设的相应建议,以期为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一、什么是PPP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可分为外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三大类。财政部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指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即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经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  相似文献   

11.
BT模式集融资、投资、项目建设与政府特许、政府采购等行为于一体,体现了资本、技术、管理、市场及政府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调动部分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地提高,同时能有效利用财务杠杆,具有较好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任何投资项目,从来都是收益与风险并存,BT项目更要求我们事先做好风险评估并规划好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两标并一标”“三标并一标”两种招标模式的由来由于PPP项目投资金额动辄以亿元起,回报率低,回报周期长,从目前的统计数据看,PPP项目的年平均收益率是6%-8%,平均运作周期是20年;政府方、社会资本方与金融机构等参与方众多;全生命周期管理难度大,对社会资本方吸引力不强,因此,社会资本方在竞标PPP项目时,同时获得项目施工承包权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2014年9月23日财政部下发《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2014年11月29日财政部下发《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及后续出台的文件,使得PPP模式得以快速发展。PPP项目重点集中在交通、住建、环保、能源、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类行业,具有价格调整机制相对灵活、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投资规模相对较大、需求长期稳定等特点,引入社会资本的建设、运营服务,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实质是社会资本(政府方代表是否参与其中并不是必要条件)先期出资建设,在运营阶段通过使用者付费、政府付费或二者结合的方式,社会资本收回投资,取得合理收益,到期移交政府。应该说PPP项目的特点结合国内的发展形势,使得PPP项目在国内迅速得以发展,截至2017年9月月末,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中的入库项目合计14220个,累计投资总额17.8万亿。随着PPP项目的繁荣发展,其相应的会计及税务如何处理,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实务中应关注哪些关键问题?文章结合相关实务工作,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供同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地方政府纷纷鼓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即PPP项目),国家也陆续出台相关文件以规范PPP项目。文章通过对PPP模式内涵及发展现状的研究,指出应构建规范的PPP模式,降低PPP运营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税收对推动农业PPP项目开展、提高项目税后收益率、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领域有促进作用。农业PPP项目融资环节、建设环节主要涉及增值税与印花税,运营环节涉及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增值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退出环节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各环节存在留抵税额占用企业现金流、免征增值税收入占比过大、退出环节税收政策不明晰、政府补助重复征税、费用分配不清等问题,阻碍社会资本进一步流入"三农"领域。因此,需要建立明确的农业PPP项目财税核算及管理方法,有效解决项目中出现的税务问题,以降低税务成本、提高税后收益、推动农业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易可君  周新德 《南方经济》2000,(4):63-65,48
风险资本运营体系由风险资本的形成,投入,退出和监管四大机制构成。要构建中国风险资本的运营体系,第一,政府要从现在的投资主体地位退出,角色定位于以政策支持和引导风险资本的形成;第二,打通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成果之间的信息通道,真正实现风险资本科技成果化,科技成果风险资本化,第三,依托证券市场的主板,二板市场以及场外交易市场,构筑中国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第四,对风险资本的运营加强监管,促进风险投资事业健  相似文献   

17.
BOT源于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运营-转让)的缩写,是指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方式,也称为”公共工程特许权”,即项目所在国政府将大型基础设施或工业项目的设计、建设、运营、融资和维护的权利特好给国内外私营机构进行投资,允许投资者在一定的期限内拥有和运营该项目,通过经营偿还债务并获得一定的回报收益。特许期满后,项目无偿地转交给所在国政府。因此,BOT方式适用于资金短缺,又需要改善基础设施的国家或地区。运用BOT方式能有效地吸收外资,减少政府的主权债务,借鉴和利用私营机构高效的经营方式,对经济发…  相似文献   

18.
利用美国的统计数据分析政府直接支付对农业购买性投入、资本消费和雇工补偿的影响,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前期生产者/价格支持直接支付对购买性投入和雇工补偿的影响为正,表明政府直接支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业短期生产费用、减弱农民风险厌恶程度;前期保护直接支付对当期资本消费产生正的影响,表明在某种程度上保护直接支付通过项目收益资本化能增加农业资本消费。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必须提高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遴选重要性的认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遴选的现状体现在:遴选政策的一致性尚未显现、遴选入库的标准性尚能提高、遴选流程的规范性尚需提升、遴选内容的完整性尚要拓展、遴选办法的针对性尚待明确。项目遴选体系需要制度支撑以保证良序运行。制度支撑需从体制、法制、机制3个维度进行建构:优化体制,促进营商环境良性改善;健全法制,提高法律政策公信力度;创新机制,推动项目遴选高效运行。制度支撑体系的建立能有效解决合作项目中政府职能发挥与责任担当问题,为社会资本作为合作方参与项目建设、运营提供良好稳定的政策环境。文章分析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遴选的现状,并提出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遴选的制度建构措施,以期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BOT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国际融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各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BOT项目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因此解决好项目风险的分担问题,是BOT项目成功的关键。本文针对政府和企业合理分担BOT投资项目中的风险与回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