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指出了现有含锌粉尘处理工艺存在的不足,重点描述了COSRED提锌提铁工艺的基本流程和技术优势,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价,认为COSRED提锌提铁工艺是处理钢铁厂含锌粉尘固废的理想技术.该项技术能够彻底实现含锌粉尘固废的资源化综合回收利用,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有利于促进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现有回转窑焙烧工艺为基础,开发一种新型静态高温焙烧工艺。该工艺可适用于处理不同品位和种类的铬矿石原料,甚至含铬危废,可以提高铬收率,降低能耗。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1 050~1 100℃,升温时间为120~150 min,保温时间为30 min时,可获得最佳铬收率。与回转窑不同,静态焙烧中,原料细度和料层厚度是影响能耗和反应时间的关键因素。粒径10~20 mm的粉状原料最适宜。该新工艺扩大低品位难处理铬资源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前,巴彦淖尔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每天约有30 t筛下锌浮渣需要返回原料工段重新配矿,再一次进入焙烧炉焙烧,但是此锌浮渣含锌84%左右,重新回炉效果较低,且成本增加。通过试验研究,利用球磨后锌浮渣与废液经过两段浸出试验,可以有效地将此锌浮渣浸出,浸出率为94%,并且每天可消耗废液300 m~3,降低了系统废液体积高的现象,为消耗废液找到开路。此工艺在生产上可以有效实施,从而避免了重新配矿回炉焙烧,间接提高焙烧产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恒邦股份公司采用回转窑焙烧回收铜阳极泥中的硒元素中,对回转窑材质等方面进行的实验研究。实验证明,采用新型回转窑在铜阳极泥焙烧蒸硒过程中具有对原料适应性强、焙砂不结块、不结窑、焙砂粒度均匀、硒蒸出率高、能耗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热酸浸出-黄钾铁矾"是冶金企业普遍采用的湿法炼锌工艺,该工艺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造升级。本文介绍了改造该工艺的技术路线,其间分析了焙砂上料系统、浸出系统、银浮选和浮选尾渣过滤系统、回转窑挥发系统、氧化锌浸出系统、回转窑脱氟和氯系统、回转窑渣处理系统的工艺特点。技改完成后,新工艺解决了浸出渣的无害化处理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浸锌渣回转窑烟化法及镓的富集回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回转窑烟化法从浸锌渣中富集回收有价元素Zn、Pb、Ga、Ge、Ag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回转窑烟化温度达1200~1300℃时,Zn、Pb挥发较好,可达92%以上;而Ga、Ge、Ag等仅有少量挥发进入烟气并得到回收,大部分Ga、Ge、Ag残留在窑渣中而无法回收。适当调整回收窑烟化法工艺制度,将有利于浸锌渣稀贵金属的回收。  相似文献   

7.
日本钢铁厂含铁粉尘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日本钢铁厂对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较为重视,20世纪90年代中期吨钢节能降耗已达世界领先水平,钢铁渣、粉尘等固体废物的利用率达99%以上,1997年为实现《东京议定书》规定的2010年比1990年CO2减排6%的目标,又制定了节能10%和固体废物排放力争为零的规划。据此,新日铁公司君津钢铁厂于1998~2000年首先对含铁粉尘因含锌高而不能利用的部分,通过利用环形炉脱锌的同时制成金属化球团,直接加入高炉既降低了燃料比,又节约了烧结、焦化工序的能耗。按年处理含铁粉尘17.5万t计,可代矿石15万t并节能…  相似文献   

8.
湿法炼锌厂的锌浸渣、有色冶炼厂的各种冶金炉收尘灰、化工部门氯化锌、硫酸锌、立德粉生产厂的酸浸渣、钢铁厂镀锌车间的锌浮渣等都含有大量的锌和其它有价金属,需要有效加以回收。另外,一些含有浸染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的难选硫铁矿也是提取锌和其他有价金属的原料。上述这些锌物料成分复杂、杂质含量高,处理困难。为了开发有色金属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国内外都十分重视从含锌废料中(包括锌废渣)回收锌等有价金属,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本文仅对文献报导的一些处理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钒钛磁铁矿资源丰富,蕴藏有丰富的铁、钛、钒资源,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介绍了我国钒钛磁铁矿处理的几种工艺,即高炉冶炼流程、直接还原工艺(回转窑、转底炉、微波碳热还原)、钙化焙烧酸浸提钒工艺,指出了不同工艺流程的优缺点,提出了未来钒钛磁铁矿冶炼工艺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湿法炼锌企业中产出的钴渣特别是有机沉钴渣一直没有得到经济有效、切实可行的处理,这使得锌、钴等有价金属资源得不到循环利用。钴渣属于危险废物,其大量堆存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本文提出利用热分解法分馏回收钴渣中的有机成分,同时使渣中钴成分得到富集,然后探究了焙烧酸浸回收钴的工艺思路,并进行了相应的热分解研究。  相似文献   

11.
钢铁工业含铁尘泥的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铁尘泥是钢铁生产过程中从不同工艺流程的除尘系统中排出的舍铁粉尘.这些尘泥回收后利用不当.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也是对含铁资源的巨大浪费.本文概述了钢铁工业含铁尘泥的综舍利用现状,对瓦斯泥、转炉污泥、轧钢污泥、高锌含铁污泥、电炉粉尘等几类重点尘泥.提出了未来高附加值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碱焙烧富集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中有价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铂族金属重要的二次资源,失效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回收利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由于原料中贵金属含量过低导致其回收难度大,如何将其中有价金属有效富集决定了回收工艺的回收效率.采用碱式焙烧-酸溶工艺对原料进行溶解富集试验研究,得出焙烧-酸溶富集有价金属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料比0.8,温度800℃,焙烧时间2h;经焙烧-酸溶处理后催化剂总失重90.0%,富集渣贵金属含量达到1.42%,富集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3.
回转窑焚烧工艺涉及余热锅炉水量调节、输灰、洗涤、废物储存、除渣等环节.有效控制各项环节,能够提高危险废物处理效果,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基于此,有必要明确危险废物回转窑焚烧工艺内容,加强回转窑焚烧工艺各环节的控制,尤其是溜槽与破碎机控制、水电与压缩空气供给控制、极端天气下的工艺控制,以提升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钢铁粉尘是我国重要的固废资源,现阶段钢铁粉尘量巨大,对企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因此人们对粉尘的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钢铁粉尘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可分为钢铁工序内部利用、无害化处置、除杂加工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等方式,未来钢铁粉尘的处置利用应当根据粉尘的组成特性,选择合适的技术,同时兼顾粉尘处置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化,从而实现粉尘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钢铁工业含锌尘泥的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钢铁工业含锌尘泥的传统处理工艺,介绍了宝钢含锌尘泥研究和利用的实践,调研了国外钢铁厂含锌尘泥的利用途径,列举了转底炉处理含锌尘泥的国内外进展,指出火法回用是妥善处理钢铁工业舍锌尘泥的最佳途径,转底炉在资源化利用钢铁工业含锌尘泥及环境保护方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某含钴黄铁矿为原料,采用硫酸化焙烧浸出工艺来回收钴。其间通过试验对焙烧添加剂用量、焙烧温度、浸出酸度、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进行了探究。添加剂采用9%硫酸钠,焙烧时间为3 h,浸出液固比为3,浸出溶液为30 g/L硫酸,浸出温度为80 ℃,浸出时间为5 h,最终得到的钴浸出率为89.35%。  相似文献   

17.
由于国内高品位铁矿石资源的严重短缺,本研究采用磁化焙烧-磁选工艺对辽宁某菱褐铁矿石进行选矿处理,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还原煤用量及矿石粒度组成对选矿效果的影响,并对焙烧样采用三段磨矿-磁选工艺进行了磁选回收研究。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750℃,焙烧时间为40 min,还原煤用量为6%,原料矿石粒度为-12~0 mm时,经磁选后,焙烧样品中铁精矿品位及铁精矿回收率达到最佳值,分别为52.73%、71.35%;焙烧样经三段磨矿-磁选试验流程后,磁选获得的铁精矿品位可达56.27%,铁精矿回收率可达71.63%。  相似文献   

18.
把废蓄电池同苏打、含铁原料、碳还原剂和石灰石一起熔炼。如使用回转窑处理渣作含铁原料和含碳还原剂,则可简化处理工艺,降低成本。熔炼温度为115~1200℃,苏打:回转窑处理渣:石灰石为1:(0.5~0.7):(0.12~0.14)。  相似文献   

19.
废旧干电池回收利用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废旧干电池回收利用工艺的研究,着重分析了碳包经焙烧处理后,锰的价态变化和废旧锌锰电池中汞在处理过程中的形态和含量,通过对几种废旧干电池回收工艺的分析,提出一套较完善的回收处理工艺,并研究了工艺中各主要成分的回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使废旧电池中的有用物资全部回收再利用,同时在各阶段配以相应的回收工序,使电池中的汞及其化合物进行彻底地回收,避免了回收过程中汞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20.
锌氧压浸出工艺由于其原料适应性广、节能、环保、高效等优点,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并实现工业化生产。其浸出渣含硫量高,通常保持在40%~50%,其含有银、铅、锌、铟、锗、镓等有价金属元素,具有重要回收价值。本文重点阐述了锌氧压浸出反应原理、高硫渣特性,列举了一些高硫渣处置方法,其中直接法包括堆存法、浮选-热滤法、回转窑挥发法、热酸浸出法等,间接法主要为协同炼铅法,并结合国内较大规模锌氧压浸出生产企业就高硫渣处置现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