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江虹  卓俏青 《生产力研究》2005,(10):103-104
本文通过对“均衡”和“演化”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经济范式的演进进行美学剖析,从中折射出古典美学和现代美学思想对经济学的指引,以及演化经济学对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分析模式的超越,并尝试以“中和美”中“度”的思想来弥补西方“和谐美”二元对立指导的经济研究范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韧性研究日益兴起,理论累积也达到了一定程度,现如何开展基于生态实践智慧的城市韧性研究,使其从理论探索走向实践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从生态实践智慧的首选研究范式——巴斯德范式的视角出发,通过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两大平台检索城市韧性相关中英文文献,对文献进行研究范式分类统计分析,探讨了城市韧性研究中玻尔范式盛行的现象和原因,并提出了城市韧性巴斯德范式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兴起的混合研究法为案例研究者提供了新思路,案例研究也因此拥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研究范式。现有研究尚未梳理这些范式,也未找出其来源,更不可能告诉案例研究者如何选用这些范式。系统梳理案例研究相关文献,以方法论属性与资料搜集方式为依据,划分得到文献计量、文献荟萃分析、实地观察与访谈、问卷调查、混合研究5种案例研究范式。随后,归纳得到每种范式的12个研究步骤及各种范式之间的内在关联。最后,从案例研究者出发,归纳了案例研究选择过程。主张从案例研究者出发,通过匹配案例研究范式与限制性因素以及评价研究结果并通过反馈环节来改进案例研究选择过程。解决了案例研究者可以选择哪些研究范式以及如何选择的问题,为案例研究者选用规范、科学与适合自身的研究范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国内心理契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余琛 《经济论坛》2004,(19):144-145
自2001年以后,国内对心理契约的研究日益繁荣,据笔者查阅,1989~2003年国内关于心理契约研究文献约有60篇,其中绝大多数集中在2000年以后。可见,国内对心理契约的关注始于该世纪。下面是对这些文献的总结以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
管理理论的丛林让人迷失。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我们发现管理理论丛林产生的原因并不在于管理理论本身,而在于人的方法缺陷及认识的局限。基于库恩的范式理论,为走出管理理论的丛林作了初步的尝试,认为众多的管理理论由3个基本的研究范式锚定,它们分别是科学主义范式、人文主义范式及系统思考范式。  相似文献   

6.
转型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形成源自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对中国、东欧以及前苏联三十余年来政治经济体制大规模变迁的观察、比较、反思以及综合归纳,转型经济学研究层次的拓展与研究主题的深化决定了转型经济学必然呈现出跨学科综合的趋势。本文评述了转型的"新自由主义研究范式"、"制度-演进学派研究范式"、"发展经济学研究范式"以及"比较经济学研究范式",认为转型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不应是对其学科体系进行简单的内容置换,而应当是使这些既有的理论范式逐渐融合为一体并突出强调转型经济学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的理论内核、科学的方法论以及客观公允的转型绩效评价方式。这样才能使转型经济学成为一门既具有相当历史厚度,又紧贴当代各国经济改革发展现实,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前瞻未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3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导向型战略管理范式,以及两种实践导向型战略管理构架。从战略思维出发点、研究主题、战略措施3个方面探讨了企业战略管理范式创新。战略思维出发点创新是从环境、资源、能力到顾客价值,研究主题创新是从竞争优势到经营优势,战略措施创新是从简单的战略分类到特色的战略组合。沿着3方面创新思路,可以构建新的战略管理范式—顾客价值范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低成本,高绩效和高弹性的竞争需求优势,组织授权员工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心理授权作为授权的重要方面,也越来越受到学者和实践的关注,已成为西方管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国内关于心理授权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回顾了授权中关于心理授权的系列研究,包括概念、测量,并对心理授权的研究范式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孟昌 《现代财经》2013,(8):3-12
对租金的分析是研究经济绩效动力的基础。租金概念不断衍生变化,国内外文献对基于租金的衍生概念的使用有诸多歧义,引起了对重要经济问题研究的误区。由于国内学者在对这一西方学说的引介中缺少对语义语源的准确考证且英文文献本身对之缺乏明确界定,致使关于租金的很多研究有不恰当甚至错误之处。本文对租金分析范式尤其是寻租分析范式的演变做了知识考古式的文献梳理和术语衍生考证,对国内关于租金研究中对西方文献使用的不恰当之处做了述评,以期准确理解和评价经济转型中的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10.
品牌美学视角下的品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杰 《经济与管理》2008,22(10):89-92
品牌美学是强势品牌获胜的重要原因,品牌美学策略在感性消费环境下产生,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营销方式。品牌美学可以从物理性与心理学两个方面来表现,起到提高顾客美誉度和忠诚度、产生品牌的溢价效益、打造竞争壁垒的作用。在品牌管理中运用美学的策略包括:把握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确立品牌的美学主题与风格、利用形式美元素提升品牌价值、营造独特的审美意境、创造客户体验、用真善突出广告传播中的内容美。  相似文献   

11.
园林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美学思想的演变过程既 是社会形态演变的外化,也是历史阶段人与自然关系的折射。 从风景园林史学与美学的双重视角,解读桂林山水园林的审美 历程。研究发现,桂林山水园林审美文化的发展可划分为寻形 赋情、重理塑神和意蕴相生3个阶段,发展过程具有渐进性、 层累性,是人文性和艺术性不断递进的过程。其园林审美特质 表现为以自然为本源、整体的环境观和丰富的审美联想。研究 为桂林园林文化的传承发展及当代城市风景建设提供一定的理 论支持,并对岭南风景园林史的完善具有推进意义。  相似文献   

12.
蕨类植物的形态体现了形式美法则。从基于生物法则的三大景观美学理论出发可研究人们潜意识中对蕨类植物具备复杂而特殊的情感。蕨类植物在景观园林绿化运用中的独特形态魅力和良好的感官效果,为园林景观建设中的植物选用和配置提供美学上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引发的大规模人员流动导致了大范围的文化融合与趋同,这是“乡愁”问题成为社会热点的现实背景。以厦门市本地高中生与驻厦新疆高中生为对比研究对象,通过实施景观宜居及审美偏好测试,探讨2组人群景观偏好差异特征及其同化趋势。结果显示:1)2组人群文化特征的差异性和趋同性并存;2)2组人群对新、旧景观的宜居偏好差异显著,现代城市文化的冲击对新疆交流生的影响更大;3)2组人群对于新、旧景观的审美偏好趋于一致,人员流动性减弱了新疆交流生景观审美价值的地域性。针对流动人群的景观偏好研究,凸显了城市建设中延续地域景观特色的紧迫性。研究结论对“乡愁”经济建设和城市规划发展方向的探讨具有积极探索价值。  相似文献   

14.
根据恢复性设计的目标和原则以及湿地景观恢复性设计的概念,可将恢复性设计在湿地景观的应用分为三大类,即整个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应用、从生态性和科学性出发的湿地景观恢复技术应用、从美学角度考虑的湿地景观价值应用。应该从加深基础理论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景观恢复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动态监测、实地调查、长期定位研究三者有机结合四个方面进行湿地景观的恢复性设计。  相似文献   

15.
杭州灵隐寺前的冷泉亭始建于唐元和年间,历经 1 200多年变迁,从一座山中路亭演变成为一处著名的人文景 点。它的演变极具代表性,反映了中国古代风景建筑的文化特 征和风景营造中的审美嬗变,具有研究价值。梳理了冷泉亭的 景观变迁历程,分析变化背后的原因,总结各时期发展特点。 重点辨析了冷泉亭变迁过程中的建筑选址、体量、存废三方面 的权衡关系。认为在长期发展中,风景建筑受人的审美和环境 作用,其形式和位置不断被调整,以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该案 例的研究,对于理解古代风景建筑的营造逻辑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连续性”是环境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连续性”一词源于杜威美学,杜威以“经验”为核心概念,批判了传统的二元论哲学美学,试图建立一元论的哲学关学体系。在《艺术即经验》中,杜威从人与动物、有机体与自然的连续性出发,提出要恢复艺术与非艺术、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的连续性。伯林特继承并发展了杜威的“连续性”理论,对环境一词进行了全新阐释。他进一步批判了杜威所反对的审美无利害及相关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自然鉴赏的参与模式,并将这种自然鉴赏模式应用到对艺术、日常生活景观的审美探讨中,发展出一种全面的参与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学领域,关于制度变迁问题的研究已经吸引了国内外一大批著名学者的长期关注。但是,现有的文献大多只是对制度变迁的某些方面作局部的研究,还没有形成可以理解该课题的各个方面相关问题的一以贯之的研究范式。因此,有必要通过回顾和梳理制度变迁经济学研究中的一般性理论演进历程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和产权管制放松等文献成果,把相对独立的几个话题统一在一个范式下,以厘清争论的焦点、形成线索,为下一步讨论提供清晰的理论框架与研究纲领。尤其是,在研究内容、理论创新和方法论这三个方面还需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8.
采石场伴随着人类文明而产生,也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长期存在。采石遗留的岩壁、岩石,以及地下水和雨水汇集形成的湖面水潭等构成了采石场景观的基础。采石场修复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同时体现中国传统山水美学。南宁园博园7个采石场花园的设计,通过对场地景观特征的挖掘和恰当的人工介入,建立了融合于场地而又具有鲜明艺术特征的新景观体系。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文人园林定型的关键阶段。揭示宋代园林生 活、空间组织变迁及其时代特征,是理解文人园林审美的重 要基础。以宋代典型的园林活动“西园雅集”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历代西园雅集图文解读,提取“观书”“作画”“抚 琴”“题石”“说经”5类诗情画意园林活动和相应场景要 素、组织方式等共性图像符号。进而纵向对照西汉至唐代知名 的雅集活动模式,归纳了西园雅集在活动人群上的儒道释兼 容、活动类型上的诗画禅意、空间上的集群串联式结构、审美 上的主客体融合等文人园林雅集特征。对理解园林活动对中国 园林空间组织变迁上的影响,有着积极的理论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环境美学强调环境建设要重视生态的维度,以实现文明主义与生态主义的统一。环境关是“生态文明”在环境上的体现。环境美学不只是环境美化学,还是环境保护学,它为环境保护提供美学理念和新的高度。没有人文精神包括美学观念作指导的环境保护并不是真正的保护,有时会造成对环境的另一种意义的破坏。环境美学以人与环境的和谐为最高的美学追求。这和谐包括诸多利益的平衡,正是这种平衡从根本上保证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性。环境美学将“乐居”视为环境美的最高功能,注重生活环境的软件建设。营造“乐居”的环境,让人们生活更幸福。这就是环境关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