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本文基于1995年、2005年和2017年3期土地覆盖数据,利用景观指数、空间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的景观破碎化时空演变及驱动力。结果表明,城区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加深,空间格局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城区道路附近破碎度高,农村林地与耕地交叉分布区破碎度高;因人类活动尤其是城市化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导致原有耕地和草地被大面积打破,破碎化程度增加,农村坡度较高区域因政策保护大面积退耕为林地,减弱了小部分区域的景观破碎化程度;人类活动和地形双因子的交互影响是山地城市景观破碎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人类活动强度的定量化和空间化表达,是评价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从人类活动基础、人类活动方式、人类活动结果三方面构建人类活动强度评价指标体系。借助GIS空间插值、缓冲区分析、空间叠置法等方法,综合运用统计、遥感、地形和交通数据,对宁夏中部典型生态脆弱区人类活动强度进行空间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为真实的反映人类活动强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区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分异明显,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幅度效应研究,揭示了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和景观空间变化规律。采用梯度环与景观格局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秦州区-麦积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空间幅度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不同景观类型的景观类型指数在不同幅度区间存在差异,景观水平指数在不同幅度区间也存在差异。在5km~20km幅度区间内尺度效应的差异较小,20km~55km幅度区间内尺度差异较明显,>55km幅度区间尺度效应消失,因此半径为55km的梯度环范围为研究空间幅度效应的有效幅度。空间幅度的变化影响斑块的分布状况、斑块间相邻程度及破碎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以人类活动为风险源的生态风险评价对于合理调整流域景观结构、维护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为角度构建景观格局指数,以四期遥感数据为基础,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划分生态风险等级,对石羊河流域的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石羊河流域中部区域的生态风险较高,南部区域的生态风险位于中等,北部地区的生态风险较低。今后应加强土地利用合理调控和人类活动的管理,提高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能力和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依据定义的休闲类POI数据,通过核密度分析技术、最近邻指数等衡量研究区休闲类地理实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关联情况。结果表明:休闲类POI整体呈现集聚的状态,生活休息类POI的集聚效应最强,观光休闲类POI的集聚效应最弱,相对比较分散;各类POI的NNI指数与其数量没有直接的联系,造成其NNI值过小的主要原因是POI集中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依据核密度指数,休闲类POI呈现一种"大中心多分散"的分布格局;生活服务类POI的分布特征最接近整体,观光休闲类POI的空间分布呈现一种"多中心"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罗吉  赵栩  陈睿 《科技和产业》2024,24(5):198-203
通过分析湘南地区红色旅游村落景观空间布局特征,并梳理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子,为湖南省乡村红色旅游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基于85个红色村落景观研究样本,借助Google Earth与ArcGIS10.7,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等多种地理研究模型,对湘南红色旅游村落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湘南地区红色村落景观空间分布密度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性,湘南地区的东南部主要呈凝聚型,且郴州东南和郴永交界区分布最为密集;影响湘南地区红色旅游村落景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历史背景因素,以名人故居、抗战纪念为依托的红色旅游村落和土地革命时期形成的红色旅游村落在景观以及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差异;农村交通公里数、人均GDP和旅游业发展与红色旅游村落分布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湘南地区基于红色人文景观的乡村旅游发展逐渐转变为红色文化、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湘南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应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地区间合作,大力培养又红又专的复合型旅游人才,并构建重点特色鲜明、布局完整的红色旅游村落体系,从而推动跨区域“红色+精品传统村落”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结合苏州市区域概况,选取引起苏州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因子,以生态/自然潜在/人为干扰的角度建立苏州市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10个判定指标并计算出权重,再运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区域的脆弱度,分析各个区域的生态质量。最后采用ArcGIS空间分析能力对苏州市各个区域的环境进行整体判定和分析。本文将苏州市分成3层脆弱等级,即轻度脆弱区、中度脆弱区、重度脆弱区。结果表明,常熟市为重度脆弱区,吴江区为轻度脆弱区。结合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本研究对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田晴雯 《科技和产业》2023,23(19):92-100
为了解山东省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以山东省957家3A级及以上景区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10.8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视角分析山东省高级别景区的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山东省整体空间分布格局具有两端分散、中间集聚的特点;山东省高级别景区的空间密度分布存在不均的情况,总体来看,山东省的东部和中部地区拥有较多的景区,而西部地区相对较少,其中,枣庄、济宁、泰安、济南、淄博、临沂、潍坊和日照等地区密度较高,它们相互连接形成一个“M”形的分布格局,并且向东南沿海地区的青岛市倾斜;山东省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有着较为明显的“团块状”集聚特征;影响山东省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旅游资源、区位交通、旅游业发展水平、客源市场及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9.
张俸榕 《中国经贸》2023,(14):10-12
本文以山东235个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样本,运用ArcGIS10.3分析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均衡性以及空间分布密度,并分析经济发展对景区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①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集聚分布态势,其在鲁南地区分布比例最高,鲁西地区分布比例最少。②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呈现出不均衡分布态势,空间密度呈现出两个高密度区,一个次高密度区。③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山东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分布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了解台塬地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地形特征,以地处渭北台塬区东部的韩城市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和DEM数据,在ArcGIS 10.3软件支持下,对研究区的地形因子,即高程、坡度、坡向进行提取,采用表面分析、叠置分析技术,研究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存在密切联系,并呈现明显的规律性。随着海拔的升高,耕地、园地、水域、建设用地呈减少趋势,林地、草地面积分布先上升后下降,未利用地面积随海拔上升而增加;坡度较小的地区主要土地类型为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园地、林地、草地面积随坡度的上升先增加后减少,大多数分布在缓地和斜坡上;坡向由阴坡转向阳坡的过程中,耕地、园地、建设用地分布比例增加。在低海拔、小坡度的无坡向和阳坡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在高海拔、大坡度地区,林地、草地的优势分布有利于保护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人类活动不频繁且环境较恶劣的地区多为未利用地。该研究可为不同地形的土地利用布局提供依据,从而达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以宜昌市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环境承载潜力、现有开发强度、经济发展潜力3个维度构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模型与Topsis模型评价当地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结果表明,宜昌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值介于0.3901~0.5582之间,处于较高水平的区县较少;空间上存在较明显的集聚特征,高—高聚类分布在宜昌市中部核心城区,高—低聚类分布在夷陵区及点军区,低—低聚类分布在西南部区县,不显著区域主要分布在宜昌市的边缘县区;热点分析结果表明,宜昌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向中间聚拢,中部成为开发热点区,同时也表明其整体空间集聚性较不均衡。  相似文献   

12.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运用ESDA等方法分析湖南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2001-2015年,高差距区的数量先增后减,分布在大湘西,低差距区数量呈增加趋势,分布在长株潭、洞庭湖地区;②湖南城乡收入差距呈空间正相关集聚,H-H区集中在湘西,L-L区分布在湘中、湘北;③影响湖南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因子有农业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固定资产投资等,但不同年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2000年的TM卫星影像为信息源,在GIS技术支持下,通过划分景观类型和选区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指标,分析研究了科右中旗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与人类经济活动及自然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以草地景观为基质,草地和耕地景观面积所占比例较大,林地景观面积所占比例甚少,反映了科右中旗农林牧不协调的产业结构。在此基础上。归纳提出了景观生态建设和保护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金蓉 《科技和产业》2023,23(12):153-161
以湖南省141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联系率等空间统计方法对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探究,并从自然、经济及人文层面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整体呈现“中东北密西南疏”的聚集型空间分布格局;全省存在4大主核心区、多个相对独立的次聚集点以及3大跨界绵延带状连片区;空间分布主要受到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经济发展、客源市场、交通条件、政策规划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据此从政策引导、资源整合、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开展长时序遥感生态监测对保护和修复湿地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开展了丹江口水库湿地近20年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研究,并对其驱动力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措施,以期为丹江口水库湿地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及区域资源的优化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结果表明,1999年以来,丹江口水库湿地景观格局的空间变化度较高,草地和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林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其中建设用地的景观动态度最高;1999-2017年,各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均较高且沿水域方向有增加趋势;人类活动已成为丹江口水库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6.
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广东省旅游扶贫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旅游扶贫地总体为集聚型分布态势,空间差异明显,呈"分散与聚集"分布特征,集中在粤东、粤西、粤北等经济欠发达但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其空间分布密度表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向心性,核心—边缘结构突出。其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自相关性,不同县区旅游扶贫地在空间上呈集聚特征,热点区与冷点区呈"团状"分布特征。粤北地区主要为热点区,珠三角地区主要为冷点区;旅游贫困率大体上呈"东西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高贫困区主要分布在粤北、粤东地区,低贫困区主要分布在粤中地区。区位条件、地形地貌、相关政策、经济水平和旅游资源等是影响广东省旅游扶贫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商业地产已经告别粗放式的投资管理模式,正确掌握重庆市商业地产市场需求,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前提。首先采用指标统计、散点图以及灰色关联分析三个步骤分析重庆市商业地产需求量众影响因素,并将关联度较高的因子选为自变量,继而建立岭回归模型对以上因子与商业地产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模型经检验拟合优度较高,能较好地模拟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8.
固定资产投资与城镇化率相关性——以重庆直辖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玫 《改革与战略》2008,24(8):104-107
文章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重庆市直辖十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与城镇化率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经济形式中,对城镇化率影响最大的是集体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在第一、二、三产业中,第二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城镇化率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分析县域经济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县域经济承载力指数模型对2014年山东省104个县域的经济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山东省县域经济承载力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不同县域之间的经济承载力存在较大差异,县域经济承载力高水平型和较高水平型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较低水平型和低水平型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整体上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县域经济承载力呈现高水平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从局域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结果来看,呈现出自东向西由热点逐步过渡为冷点的空间格局;通过Lisa图,可以把县域经济承载力划分为高效型、空心型、低效型、极化型。  相似文献   

20.
文章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Bootstrap方法估计了中国2002—2010年31个省市的经济差距状况,通过Bootstrap纠偏提高了小样本测试中数据分布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区域控制的Kernel密度分析方法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布演进和空间依赖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经济分布演进存在俱乐部收敛趋势,且低收入俱乐部的规模远远大于其他较富裕的收敛俱乐部;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表现出空间上的非均衡性,且近邻效应显著,相应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趋于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