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德江 《理论观察》2008,3(1):31-32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目标,而实现社会公正的关键在于收入分配的公正。建立公正的分配秩序必须摆脱传统错误思想的影响,追求收入分配的实质公平而不是形式上的公平。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不仅能有效推动经济的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和谐社会的主题是维护社会公平。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所有制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不利于这两大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强调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及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将社会公平作为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大力缩小收入差距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正义观构建的路径选择——法治正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义观应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领域。法治渗透着正义的影子,可以说法治的灵魂是正义。法治作为规范人类自身的一项制度规范,是体现与渗透着人类正义理念的一项制度。法治正义是和谐社会正义之术,是构建和谐社会正义观的基本核心因子。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社会正义.社会正义是指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可以拥有与别人类似的自由相容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权.人类社会不存在所谓永恒的正义,但是对正义的追求却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5.
分配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只有坚持分配正义的基本原则,坚持分配主体的合法性和分配关系的平等性,强调分配规则的有序性和分配程序的规范性,建立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分配正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马兆龙 《特区经济》2008,(3):129-132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收入差距区域化,行业化。收入差距过大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注重公平分配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政府在维护公平分配中要发挥核心作用,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江慧霞 《魅力中国》2012,(35):119-1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8.
分配正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分配正义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马克思的著作中包含着对正义的科学反思,并且他的正义观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之上的,正确理解正义的实质对我国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配正义的两种理论:结果正义和程序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韩磊 《黑河学刊》2009,(7):13-14
罗尔斯的平等自由原则、机会的公正平等和差别原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体现。但中国的社会正义制度还不完善,需要从制度和社会自治两个方面加以构建。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义观应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领域。法治渗透着正义的影子,可以说法治的灵魂是正义。法治作为规范人类自身的一项制度规范,是体现与渗透着人类正义理念的一项制度。法治正义是和谐社会正义之术,是构建和谐社会正义观的基本核心因子。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分配正义是社会主义中国正义理论的核心问题。中国的分配正义以马克思主义的正义理论为理论依归,具有自我的、内在的诸如正义的分配必须是对物质财富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按照可以量化的标准进行的公平的划分;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区分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兼顾人道主义、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等几个方面的规定性。中国的分配正义实现需要通过实现每个人基于人的基本平等权利而应从社会获得的利益的均衡、进一步强化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上调控作用、建立全面系统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法治、实现资源的代际分配正义等政策和行为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许杰慧 《特区经济》2012,(1):130-132
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通过个人经济利益的配置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将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与基本特征入手,分析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叶常林 《乡镇经济》2010,1(1):57-66
西方分配正义学说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西方学者分别从现实生活、神学自然法、社会道义、个人权利、自然秩序以及生产方式等方面阐释了分配正义的内涵;较早时期的西方学者回避权利维度,而从本分诉求、价值立论和功利取向上分别形成天赋决定分配、比值相等和算术相等以及最大幸福等三大原则,而当代西方学者普遍基于权利维度,在“平等的权利”和“个人不可侵犯的权利”两大阵营里展开各自的原则论证;在国家、市场、制度、法治以及个人等各个方面探寻实现分配正义的途径。西方分配正义学说蕴涵的诸多闪光思想对于解决目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日益凸显的社会差距问题以及一些非正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徐燕 《改革与战略》2012,28(10):30-3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尤其表现在总体收入、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当前我国政府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控制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是我国在经济发展时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锡军  王佳 《发展》2012,(12):118-118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收入都有大幅提高,但其增速的不同导致主体间初次分配结构的变化,政府和企业增速较快,居民个人收入增速较慢,并且我国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如果这种收入差距的现象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节,就有可能危及社会的稳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关系的理论探讨 理论上讲,国民收入的分配具有两种分配形式.一是初次分配,一是再分配.前者是指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当中,按照各种要素主体对产出直接作出贡献的大小给予的货币补偿;后者则是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基础上,对初次分配后的国民收入进行的分配.通过再分配形成的收入,则称为派生收入.从经济学角度看,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维系整个社会大生产的四大环节,离开了任何一个环节,经济的运行就会遭到严重破坏.那么,在分配当中所存在的两种分配形式究竟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呢?以及两者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相似文献   

18.
赵双林 《特区经济》2010,(3):107-108
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及其相互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市场经济国家长期以来所极力要实现但至今尚没有解决好的两个重要的政策目标。我国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效率与公平及其相互关系问题也同样受到国人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含义,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认清效率、公平原则(机制)的实现过程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内涵丰富:用剩余价值、异化劳动、剥削等理论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分配的不正义;将资本主义分配不正义的根源直指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要求推翻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来实现正义分配;设想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之后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实现正义分配的分配原则。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对缩小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要在政治经济制度安排和社会经济活动运行中实现分配正义。由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现有分配制度无法兼顾效率和公平,第三次分配是实现分配正义的补充途径。从微观个体利他、中观经济伦理、宏观国家制度伦理三个伦理维度论证第三次分配的合理性,从而提出将第三次分配纳入国家制度框架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