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操作风险已经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新巴塞尔协议因此对操作风险提出了资本要求,并且越来越多的国际活跃银行致力于开发适合自身特点的操作风险计量方法.文中对新巴塞尔协议推荐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基本法、标准法、内部度量法和高级的损失分布法、极值理论模型进行了应用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VaR的银行整体风险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2.
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COSO-ERM)对于企业的风险管理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体育营销是当前众多企业采用的营销策略,然而,体育营销过程中蕴涵了比其他营销手段高得多的风险。通过对企业体育营销风险的分析,借鉴COSO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提出了企业体育营销风险管理框架思路及其应对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滕青 《经济管理》2007,(3):45-48
本文通过对美国COSO委员会关于内部控制和企业风险管理两个报告的对比分析,指出内部控制将扩展为更加全面完整的企业风险管理,并运用COSO关于《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体系,探讨了如何构建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尝试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计量路径与方法提出新的研究思路,认为通过流程梳理识别操作风险,并以流程为基础按照银行八个业务条线和七类操作风险事件,运用计量统计学原理和风险管理理念,通过计量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发生概率、操作风险事件导致的产品损失比率及在该流程上运行的产品价值得出业务流程的可预见损失。本文在以前研究的如何计量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发生概率的路径和方法的基础上,就如何得到可预见损失的路径和方法进行综合阐述。这些方法突破了目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计量中的诸多困境,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务角度分析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郑振华 《发展研究》2007,(11):113-114
随着社会各界对审计产品质量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已大大超越了最初的水平.如何识别、评估、规避审计风险,有效管理审计风险,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亟待研究的问题.2004年,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提供了风险管理的一种范式.对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就整体风险管理综合框架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融合、注册会计师如何运用整体风险管理综合框架进行审计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信用风险成为理论界的关注热点,如何准确和合理的计量出信用风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用经济资本的计量方法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行管理是一个新的研究思路。经济资本作为一种风险管理的工具,用它来配置和量化信用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信用风险的管理更加精确化和规范化。此外,将经济资本计量方法融入贷款项目的评估中得到的风险调整绩效,能够避免单纯的从会计账面价值角度评估项目而忽视风险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操作风险作为银行所要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它不同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对其有效的管理只能使银行的风险损失减少,而不会给银行带来额外的收入。尽管新巴塞尔协议中提出了相关的量化方法用于计算抵御操作风险的资本数额,但这仅仅是对操作风险有效管理的一个环节。要从根本降低操作风险,银行必须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框架和流程,并且进行有效的实施。本文则通过借鉴COSO内控管理框架,针对我行银行业的特点,提出了相应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内部衡量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衡量法是巴塞尔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中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标准法与其他高级法之间的一种过渡方法。在新资本协议实施中,它成为操作风险度量的主要方法。本文从操作风险预期损失EL和总资本要求计算方法入手,分别运用保险精算法与Copula函数对内部衡量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基于中等频数和中等损失情况下的内部衡量法计算公式,并设计了一个通过内部衡量法度量操作风险的使用框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商业银行发生了事关操作风险的一系列大案、要案,逐步引起了人们对操作风险的重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把操作风险列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三大风险之一,要求把它纳入到资本充足的计算框架内,各国学者和银行业也竭力加强对操作风险的研究和管理。操作风险的度量是操作风险管理的核心,度量方法可分为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本文利用基于自上而下法建立的收入模型,使用2002年1季度至2011年1季度的季度数据对深圳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了度量,与基本指标法模型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用两家银行的诉讼、仲裁数据进行了间接的实际验证。研究发现:收入模型比基本指标法模型能更准确的度量操作风险;两个银行的风险水平所占总风险比重符合国际惯例要求;招商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水平要高于深圳发展银行。  相似文献   

10.
崔成彬 《经济论坛》2009,(10):21-23
本文分析了操作风险所具有的特征,在研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基层机构操作风险防控工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原则,提出了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健全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优化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加快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先进的操作风险资本计量方法等一系列构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长效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2004)明确要求商业银行配置资本抵御操作风险,操作风险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关注的同时其计量方法也大有进展。运用极值理论(EVT)理论计量操作风险,采用POT方法对数据进行GPD拟合,确定损失事件的程度;用Poisson分布确定损失事件的发生频率,最后得出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额。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剧下,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状态,而对企业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则是风险,所以,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风险机制的灵活应急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就我国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但我国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深刻明白风险管理导向型发展是大势所趋。早先在2004年,标志着外国企业由内部控制过渡到风险管理的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1](以下简称ERM框架),是在美国COSO委员会正式颁布的。本篇文章就ERM框架中谈到的有关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其框架和企业内部控制的框架展开对比,从而证明风险管理机制的优越性;再就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在风险管理机制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借鉴COSO委员会这篇ERM框架报告的前提下,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顺利过渡到风险管理导向型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9月,COSO委员会正式颁布了新的COSO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在对此报告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二是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通过比较认为,首先,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同样是一个程序,处于不断的调整和变化之中,两者只有相互融合,才能实现最佳效果;其次,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是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结果.内部控制向风险管理领域扩展,对内部审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集中体现在风险基础内部审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鉴于内部控制在面对因企业内外部原因产生的风险而力不从心,2004年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ERM)——整体框架》。本文结合英国风险管理协会发布的风险管理准则,对ERM的概念、要素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陈琼蓉 《经济师》2005,(12):240-241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纳入风险资本的计算和监管的框架内,因此对量化操作风险提出了迫切要求。文章介绍了几种有代表性的量化操作风险的方法,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针对目前我国操作风险的管理现状,对建立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杜金岷  李长征 《经济论坛》2006,(15):105-107
巴塞尔委员会2004年6月26日公布的新资本协议引入了改进资本充足率计量标准、发展监管评价程序和强化市场约束的三个支柱。新协议对资本充足率进行了两项重大创新。一是在第一支柱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中全面反映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二是引入了计量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法在信贷政策体系中的作用十分显著,能够对全部信用风险进行多维度计量分析,再应用线性最优化模型,制定出完整的信贷政策组合,确定一段时期内重点支持和退出的业务领域。  相似文献   

17.
于君  高建华 《生产力研究》2011,(11):205-208
经济资本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于抵补商业银行投资组合或业务的价值或收益的非预期损失或下降。文章对国外经济资本相关文献做了系统整理,分别从经济资本定义、风险与经济资本关系、资本充足与经济资本关系、经济资本配置和计量几个方面对文献和理论加以论述,帮助银行从业者充分了解这种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将理论与金融实务相联系,按照新巴塞尔协议中有关规定,防范各项风险,提高机构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分区多目标风险模型(PMRM)的银行操作风险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则祥  孙清 《经济问题》2007,339(11):86-89,95
以极值统计学为理论基础,研究分区多目标风险模型在银行操作风险计量中的适用性.在已知有限的极值事件概率信息下,确定极值风险函数以评估极值事件引起的损失期望值,从而为操作风险损失配置恰当的经济资本,并通过实例研究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ISO/FDIS31000风险管理-原则和指引》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指引》适用于中国企业风险管理初级阶段,COSO风险管理框架适用于风险管理中级阶段,ISO/FDIS31000风险管理适用于风险管理高级阶段,中国企业在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以《指引》为基础,参与另外两个标准,并随着实践的开展不断推进风险管理向更高阶段迈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极值理论中的BMM模型、POT模型分别对中国商业银行2004-2011年度的225起操作风险损失事件采用广义极值分布、广义帕累托分布构建VaR模型,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估计有关参数,进而计算操作风险损失VaR.运用基本指标法对BMM模型和POT模型的计量结果进行验证以确定优劣.实证研究显示,在数据较少条件下,用POT模型度量操作风险损失VaR较BMM模型更为合理,这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计量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