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道光朝(1821—1850年),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动,也是中西贸易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时期。中西贸易在这三十年间的重要变化,对中国社会与中西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中国发生“千古奇变”的经济根源之一。本文拟分析道光前期中西贸易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 清初迁界禁海令解除后,清政府在通商口岸、出口商品、贸易形式、活动范围诸方面对外商进行限禁和严格管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以后,则长期维持以广州一口、由十三行统制对外贸易的制度。作为主要贸易对手的英国,也长期维持东印度公司垄断对华贸易的局面。中西贸易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中国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进入道光朝以后,随着英美等国经济力量和开拓东方市场活动的不断加强,传统的中西贸易关系和贸易结构受到了巨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清朝控制的封建闭关的独口贸易演化成西方资本主义控制的门户洞开的半殖民地化贸易。甲午战争后,中国外贸自主权进一步丧失。对外贸易入超日趋严重,严重危害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作为南方的重要都市,广州也难逃厄运。甲午战争后,广州沙面洋行的势力进一步加强,直接控制了广州进出口贸易的经营权。但由于广州自身独特的  相似文献   

3.
清初,政府曾厉行禁海政策,片帆不准入海。随着政治、军事形势的变化,特别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到康熙年间,海禁渐开。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圣祖终于下令开海贸易,设置江、浙、闽、粤四海关,并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正式开关征税。粤海关的设置是和当时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相适应的,对以后中外贸易的发展及国内商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但粤海关本质上是以榨取商业利润为主要目的的封建关卡,封建统治者视之为利窟,上自天子,下至关口员役,无不对其油水垂涎  相似文献   

4.
清王朝建立初期,严格实行“沿海省份,无许片帆入海”的海禁政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皇帝下令“开海贸易”。二十四年(1685)决定在“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分别设立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作为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的处所。其中澳门(后迁广州)是对西方国家贸易的港口。事实上与当时国际贸易运输站澳门毗邻的广州,成为最重要的贸易港口,粤海关也就是最重要的海关。特别是  相似文献   

5.
从清初至鸦片战争的一百九十六年间,由于广东独特的地理条件、经济情况和历史传统,清政府在全国实行严格的外贸管理政策的同时,对广东的海外贸易实行了一些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本文谨就这些政策的实施情形及其社会影响作一粗浅评述,以求教于致力清代对外贸易史的专家学者。 首先,清政府在其外贸管理政策的演变过程中,逐步确立了广东在整个海外贸易中的特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福建华侨出国的历史,根据我国历代统治阶级对国人移居海外的政策和对海外华侨的态度、移民的性质和出国原则等因素,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从五代至宋元;二、从明朝至鸦片战争前;三、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第一阶段,即从五代至宋元,是东南亚闽侨社会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福建海外贸易的发展给予闽人出国及海外闽侨社会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唐五代至宋元,福建不仅农业和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也日益繁荣。北宋时,泉州港成为仅次于广州的国内大商港,元祐二年(1087)正式设立福建路市舶司。南宋时,泉州取代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商港。元时,泉州港号称东方大港,“Zaitun”之名为亚洲各国商人所熟知。  相似文献   

7.
清代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贸易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康熙廿二年(1683),清王朝统一了台湾。廿三年九月,康熙帝解除了“海禁”宣布“开海贸易”。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的通商贸易,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从康熙廿三年至咸丰十年台湾对外开放的一百七十七年间,台湾与大陆的通商贸易,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逐步发展阶段。从康熙廿三年开放海禁至雍正三年台南三郊的成立,是台湾同大陆贸易发展的第一阶段。 台湾“野沃土膏,物产利溥……实肥饶之区”,盛产粮食与蔗糖。清代统一台湾之后,清政府与郑氏政权隔海对峙的局势消失了;随着战乱的消除,社会环境日趋稳定,台湾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海禁解除之后,闽粤两省沿海的人民(其中以福建的漳泉地区为主流)纷至沓来,成为开发台湾、发展台湾社会生  相似文献   

8.
澳门的城市形态与城市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市性质的演变澳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四百多年来,城市性质几度变化。 1557年葡人占据澳门以前,澳门是我国沿海渔舟停泊场所,盛产鱼(虫毫),是个渔港,兼有一些对外贸易,1553年(明穆宗隆庆初年)澳门渐渐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中站。 1557~1840年,澳门是欧亚贸易中心之一,是一个贸易商业城市,1557~1685年期间是我国唯一对外口岸。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后,澳门虽然是个自由港,但是英国占据我国香港以及我国  相似文献   

9.
一、澳门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现状在香港开埠之前,澳门曾是东方最大的贸易转运地之一,也是欧洲前往中国及日本经商的必经之地。鸦片战争之后,香港也实行自由港政策,且在地理环境上拥有相对优势,香港作为国际自由港迅速崛起;澳门的贸易转运地位则江河日下。1957年,葡萄牙政府允许澳门产品免税进入葡属地区,推动了澳门对外贸易的发展。60年代澳门经济开始起飞,纺织服装和毛纺织产品的出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70年代初开始,在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潮流的影响下,许多发达国家对香港输出的纺织品加以限制,而澳门仍可享受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省际差异及其结构分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伟  何莉 《经济地理》2007,27(2):187-190,195
文章分析了1978-2005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省际差异,并运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对总体差异进行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分解.分析表明,从地区结构来看,东、中、西部三大地带间的差异在总体差异中占主导地位;从产业结构来看,制成品贸易上的差异构成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差异的主体.中国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应该着重降低三大地带之间制成品贸易发展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一)1650年以前东南沿海的海外贸易明末,东洋贸易之利倍增,所谓“往时闽中巨室,皆擅海舶之利,西至欧罗巴,东至日本之吕宋长岐,每一舶至,则钱货充牣,先朝禁通日本,然东之利倍蓰于西,海舶出海时,先向西洋行,行既远,乃复折而入东洋”.自十七世纪开始至二十年代初,在这二十余年间,每年到达日本的中国船,约为三十艘至六十艘之间,但自1631年日本施行生丝垄断贸易的“丝割符法”以后,翌年,航日本的中国商船立刻减至四艘,盖因中国商舶赴日本的贸易,以生丝为主,一旦生丝贸易受到限制,赴日贸易的中国船随即顿减.自从1633年日本施行锁国政策,禁止日本人航海通商,自是而后,就造成中国的海外贸易商到达日本做生意  相似文献   

12.
明代海外朝贡贸易实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明太祖立国之初,为了防御倭寇的侵扰,为了防止海外和内地的反抗势力联合起来,危害刚建立的明政权,即多次宣布禁海命令,规定“片板不许入海”。这种海禁的实行,虽然起到了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加强海防的作用,但是却把本国的海外贸易给切断了,而一个国家不可能没有对外贸易,就是当时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侈奢品、香料等亦必须由海外进口。于是,朱元璋就采用“朝贡贸易”作为海外贸易的唯一合法形式,以“朝贡”为名把海外贸易置于官府的严格控制之下,以保证海禁政策的顺利实行——这就是明政府实行朝贡贸易的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13.
陈元清 《经济师》2014,(10):27-29
19世纪60年代,随着天津口岸开埠通商,天津开始作为近代华北腹地最大对外贸易中心,其对外贸易发展及其结构的调整对其腹地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且两者之间逐渐形成了密切互动关系。1861-1936年间,天津进出口贸易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不同历史时期,天津口岸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与贸易对象和市场出现了相应调整与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支持部分学者持有的禁海是为了打击私人贸易以保护朝贡贸易,而朝贡贸易的本质是政府垄断的观点。笔者认为,明朝自创的政治制度导致财政困难,产生了垄断海上贸易的动机,然而垄断下的走私贸易导致朝贡体系名存实亡,民间和官方的互动最终导致了隆庆开海。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将这个问题上升到政府与市场争夺利益的高度,从而将明朝禁海纳入一个“政府有多大”的历史比较视野中。(2)以财政状况作为出发点来剖析这个历史难题。  相似文献   

15.
唐、宋时期,广州曾经是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但到了宋末和元代,泉州却取代广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泉州港的兴起和广州港的衰落,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宋室南渡之后,中国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结果。早在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年),泉州便有取代广州之势。当时,前往泉州贸易的国家和地区有30多个,到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后,前往贸易的国家已增至50多个。在财政收入方面,泉州也逐渐追上了广州,与广州处于相等的地位。南宋定都杭州之后,即着意加强对泉州市舶的扶植,扩大它的职权,规定福建沿海的商船,都须向泉州市舶司领取“官券”才能出海。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还专门拨钱25万缗给泉州市舶司。作为“抽买乳香等本钱”,以扩大当时泉州的海外贸易;并起用阿拉伯人后裔蒲寿庚为提举市舶,利用蒲在海外的声望,以吸引外商前来泉州经商。因此,在南宋中后期至元初这一段时间内,泉州的对外贸易便已逐渐追上广州,最后进而取代广州而成为全国的第一大港。  相似文献   

16.
清初福建与日本的贸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初福建与日本的贸易韩昇清朝建立初期,基本沿袭明末的贸易制度,未见实行海禁。至顺治十二年(1655)、十三年(656)及康熙元年(662)、四年(665)、十四年(1675)五次颁布禁海令①;顺治十七年(166o)及康熙元年、十七年(1678)三次实...  相似文献   

17.
鸦片贸易是殖民主义者惯用的海盗式的掠夺手段.鸦片战争前,他们以走私的方式,大量偷运鸦片,换取白银,作为改变贸易逆差的重要方法.鸦片战争后,他们更是凭借摄取的各种特权.使鸦片像潮水地涌入福建,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白银的外流量,加剧了福建对外贸易的入超局面.因此,鸦片贸易在福建外贸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鸦片战争前的输入情况鸦片输入福建,由来已久,早在明万历年间,漳州月港输入的货物税单中就有“定阿片每十斤税银二钱”的记载.清朝初年,荷兰人盘据台湾,“他们从爪哇把那里所盛行的烟草与鸦片拌合的方法,介  相似文献   

18.
清代粤海关税收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解除了自顺治末年以来的海禁,开海通商,设置江、浙、闽、粤四海关作为管理机构。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因素,自开海通商后,粤海关关部所在地的广州对外贸易发展很快,逐步成为中外贸易的一个集结点,特别是在洪任辉案后,清政府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宣布西洋船只只许在广东收泊贸易,不得再到其他关口通商,从而把粤海关置于中国与西洋贸易的独占地位。当然清政府并没有罢废其余三关,中国与南洋地区的通商仍可照样在闽海关进行,前往日本的中国商船仍照样经江、浙两海关发帆出洋。只是由于在整个清代的对外贸易中,与西洋的贸易占着极大的比重,因而粤海关的地位也就显得格外地重要。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国际化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其国际分工地位“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对外贸易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长三角”地区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贸易结构有所改善,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一)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对外贸易依存度大幅提高。2005年,“长三角”两省一市进出口额达5216·7亿美元,占当年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6·7%。其中,出口额为2905·0亿美元,占当年全国出口总额的38·1%,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9·7个和9·8个百分点(见表1)。2005年,江苏、上海、浙江出口额分别排在全国的第二、第三、第四位。2000~2005年间,“长三角”…  相似文献   

20.
产生于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时期的重商主义几乎统治了当时的经济思想近二百年,同时在现代国际贸易中仍有体现。对重商主义和现代国际贸易的理论及实例对比则不难发现,在大力鼓励出口创造对外贸易顺差、以低于商品价值或国际市场价值出口本国商品(倾销)、对本国贸易的保护以及追求外汇的代价等方面,重商主义思想仍然对现代贸易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