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要素识别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2月,我国新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启用了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新准则引入"重大错报风险"概念,并规定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首要的审计程序,通过深入剖析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包括内控制度),来评估财务报表总体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并以此为导向,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从而将整体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能否正确识别并合理评估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成为评价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考验审计质量的关键尺度与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审计风险管理是我国2006年新审计准则的核心,重大错报风险是核心风险因素,其高低直接决定了审计检查风险的高低、风险应对措施的选择和测试实施的范围大小。重大错报风险的确定需要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3个步骤来进行,最关键、最基本的是识别和评估。本文在对重大错报风险存在的重点领域或范围识别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运用量化模型进一步确定其发生概率的问题,即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审计风险准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新审计风险准则通过修订审计风险模型,强调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最终通过控制检查风险来达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审计风险准则将对注册会计师更好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改进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起到重大作用,并对注册会计师执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7年1月1日执行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旨在实现与国际准则的趋同。其中,审计风险准则是整个审计准则体系的核心准则。重大错报风险是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重要构成要素,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是新审计准则的红色主轴。  相似文献   

5.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在我们的管理和经营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而及时进行风险评估显得尤其重要。风险导向审计是当今主流的审计方法.它要求审计人员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应对评估的错报风险.根据审计结果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  相似文献   

6.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缺陷不断暴露、审计方法不断受到挑战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审计方法,也是当前国内外的主流审计方法。依据我国新审计准则,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首要的审计程序,强调注册会计师必须通过深入剖析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来评估财务报表总体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本文在分析了其研究背景后,通过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重大错报风险的概述,从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及应对等方面论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重大错报风险,最后分析了我国重大错报风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审计执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注册会计师如何运用新的审计准则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从而达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过程划分为三个部分,分析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同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三个阶段中的审计职业判断。  相似文献   

8.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财会[2010]11号)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会协[2011]66号)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自2012年1月1日起应当向投资者提交审计报告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第五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可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采用这一方式意味着同一时间内需要执行两项审计业务,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审计路径的选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二十八条规定,应当首先识别与评估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而下  相似文献   

9.
审计实务中对内部控制的相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010)》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为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提供基础,并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这使得注册会计师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分析应收账款的重大错报风险控制。包括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程序。  相似文献   

11.
最近十年,信息系统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与地位都产生了质的飞跃: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依赖信息系统,而电子商务对企业经营管理又造成一定的潜在风险,信息系统审计成为外部审计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它也成为内部控制的主要参与者。现代信息系统审计应当包括真实性审计、安全性审计和绩效审计三种基本类型,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审计理论框架是一项反复被提出但始终未真正完成的任务。政府审计理论是支撑政府审计事业科学、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强化审计人员能力是从专业技能上保障政府审计质量的根本,因此应尽快建立起科学的审计教育体系,提高政府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In the process of accountancy reforming and internationalizing, our country refers to the accounting standard in the U.S.A to a large degree. However, the audit failure always happens in American accounting firms. This paper analyzes more than 10 cases of audit failure among American accounting firms, obtaining the main reason of failure that is the defect of accounting system, helping our country how to guard against audit failure and avoid audit risk and improve audit quality.  相似文献   

14.
当前加强与改进审计业务管理已成为审计工作的重点.要改进审计业务管理,应当从实施审计计划管理、推广信息化审计技术、加强审计成本与审计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国家审计在其发展历程中,与审计环境的互动协调下,已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本文从审计内容的角度对国家审计的发展阶段进行总结,认为应分为萌芽阶段、财务审计阶段、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并行阶段和问责审计阶段。这种阶段性划分在受托责任确立的前提下,随着民主政治的进程和公共行政模式的演变而日益彰显,反映了国家审计发展的不同历程,并在新的历史时期可能演绎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从促进有效开展研究型审计的目的出发,对研究型审计的内涵、类型划分和运用条件进行理论阐释。从内涵来说,研究型审计是以研究的方式开展审计工作,不但是从审计准则的具体运用、悖论问题的处理和新型审计业务的规律总结这些角度研究审计工作,更是从业务营运、审计发现问题的原因及改进对策这些角度研究审计客体;从类型来说,研究型审计可以区分为保障审计质量的研究型审计和拓展审计价值的研究型审计,不同类型的研究型审计,其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强调的审计职能均存在差异;从运用条件来说,关于审计客体方面的足够专业胜任能力和恰当的激励机制是运用研究型审计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其职能也随之扩展和延伸,本文综合分析了理论界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和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管理绩效审计”这一概念。论证了“管理绩效审计”存在可能及其必要性。指出“管理绩效审计”涵盖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各个方面,是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受制于既定审计资源的约束,企业内审赖以获取动态能力资源的自省机制造成管理审计与传统合规审计之间的机制性冲突,导致现代内审存在导向选择困惑,从而降低了审计的质量与效率。从两类导向性审计的资源及制度相互约束效应、两类审计活动的战略性均衡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到一系列有助于促进现代内审机制优化、增进内审价值与效率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琳  张淑贞 《价值工程》2010,29(22):31-32
风险导向审计是会计师事务所为应对日益增多的审计诉讼而产生的,它可以大大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深化发展,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缺陷日益明显,已经不能适合审计工作的要求,于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了。本文首先论述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简要介绍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含义,最后分析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相较所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无锡市审计局在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地方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具有无锡特色的服务型绩效审计模式。该模式强调绩效审计应当为公共管理服务;为建设服务型责任政府服务;为党委、政府、人大、社会公及被审计单位等各个方面的利益相关者服务。绩效审计的重点是对政府部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效率、效果和经济性进行审计,它着重查找问题、发现原因及帮助被审计单位持续地提高绩效水平。无锡市审计局在探索实践服务型绩效审计模式过程当中,在审计理念、审计方法、质量控制、参与主体、项目选择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创新,取得了初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