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态下使用积极财政政策,意味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常态化.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已经超期服役而疲态尽显,有逐步走向稳健的需要.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L"型增长轨迹的确认,向稳健财政政策过度的基础已经基本具备.地方债置换导致的政府债务的累积,政府存款暴涨背后的政府支出低效率和由于财政收入增速下滑、财政支出增速的上涨给财政可持续性和公共部门的稳健运行带来的挑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去杠杆过程的推进,都要求适度稳健的财政政策.解决中国经济的中长期问题,不能依靠常规的周期性财政政策,而是应当引入结构性赤字和长周期预算,构建符合中国制度和发展特征的多层次财政平衡体系.  相似文献   

2.
振兴实体经济与实现财政转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两项重要工作.从政策层面的供给侧改革切入,有助于厘清实体经济与财政转型的互动关系与内在机制.实体经济面临全要素生产率及投资收益率降低、区域分割与垄断导致市场边际增量减小、开放经济条件下消费溢出等严峻现实.财政转型亦遭遇为工业国打造的财政制度不适用、碎片化市场主体影响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国际税收竞争与定价机制变化的冲击等结构性难题.研究认为应致力于实现实体经济与财政转型的有效互动.建议积极探索新经济下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稳妥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发挥产业政策与金融改革的润滑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不是一般性供给侧改革,也不等同于单纯的结构性调整,而是从生产端、供给端入手,采用综合配套改革的办法,破解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促进供给体系和结构优化,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这项改革必然涉及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本文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改革方向和主线、供给侧改革与粮食安全以及地方改革实践等,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如何将创业创新作为驱动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力量?财政政策具备的“稳定器”和“激发器”功能,大有施展空间.眼下,结构性改革开始面临人口红利消失和结构性失业、支持企业创新与拒绝僵尸企业、财政收入下滑、支出刚性增长和政府债务处置等诸多因素影响.财政政策直指化解结构性改革中的就业失业问题、减缓经济减速、实现动能转换、体现现代财政制度下的财政政策支撑力等多项宏观调控目标.考虑到财政政策还存在惠及个人的制度设计不足、惠及企业的政策精准度不高和财政体制影响政策落地等情况,本研究认为:财政政策应着眼于保障和激励两端发力,有针对性的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激发地方支持创业创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过去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刺激加速了我国经济出现"产能过剩"与"供需错配"现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认为是治理这一现象的最佳良药,然改革的实践却与理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严重阻碍了改革的效率与质量。据此,文章在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现象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依托"财税体制改革"降成本,创造条件促企业转型、激发居民需求;依托"政府管制放松"以发挥市场作用矫正资源错配,创造条件推进国企改革;依托"市场化"去产能,创造条件促企业有序退出;依托"金融市场改革"去杠杆,创造条件提高资源配置效益,以及依靠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创造条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五个方面提出了助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如果不认清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学派的重大区别,寻找其理论根基,将会诱发诸多"颠覆性错误"。从经济学发展历程来看,供给侧理论而非需求侧理论居于主导地位,供给侧理论伴随整个经济学发展。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供给学派施政背景与目的不同。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蕴含着系统辩证的大智慧,有其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于新时期供给结构性改革时代背景特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实施板块与轴带结合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提升高级生产要素供给能力。供给侧改革需要双侧管理,协同推进;优化发展环境,降低生产成本;推进制度供给系统性改革,完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我国未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重要内容。当前阶段,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对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期性突出问题给予了较好的解决。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要求更加重视技术创新问题、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提升供给质量、逐步解决阻碍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未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任务包括三个: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以技术创新为主要抓手,逐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提升企业竞争力,发展更多优质企业,培养新的企业集群。  相似文献   

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中于结构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旨在形成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在经济增速回落态势下,通过企业主体和政府主导,以创新驱动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以市场检验作为衡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与否的标准,发挥政府和企业两者的协同效应,对于化解产能过剩、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在厘清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的基础上,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从价值形成、价值实现两个方面,剖析了价值规律的基本内涵及其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关系,从生产调节、等价交换、要素配置、时间节约、供求管理五个方面解构了价值规律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机理;最后,从发挥价值规律作用的角度,提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应激发微观层面的企业活力和消费潜力,定位中观层面的产业结构性改革方向,营造宏观层面稳定有序的经济环境,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运用财政手段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目标。本文通过对成都市18个财政投入形成资产转化为农民财产性收入试点项目的深入调研,总结财政投入形成资产转化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做法与成效,并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建议,以期更好地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指向明确的高效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日益重要。当前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需求侧与供给侧存在矛盾,即培训体系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供给与需求不平衡、软硬件投入供给与需求不协调。为推动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实现教育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良性互动,要增加高校的制度供给、增强机制供给、完善平台供给、激发内生供给,下大力气提升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22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需要。本文对从2008年开始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发展演变作了简要概括,即从应对金融危机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稳中求进的主基调没有变化。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在不断优化,减税降费政策从结构性减税到减税降费,从大规模减税降费到减税退税;为适应大规模减税降费的需要,政府财力统筹也得到强调。适应疫情防控需要,积极财政政策在力度和方向上都作出相应的调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积极财政政策效能的提升要靠财政投资的落实和市场活力的释放。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完善我国的供给体系,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比较了宏观需求侧管理政策与供给侧管理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速、结构优化、动力机制转换等特征之间的内在一致性。结合我国当前工业供给侧的事实对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供给不足的结构性扭曲进行了理论分析。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资源环境倒逼机制、创新驱动机制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优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战略基点.增值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种,其改革优化对我国供给侧改革、需求侧管理以及国内大循环的构建都有积极作用.文章深入论证了增值税政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的影响机制,并分析了当前增值税政策尚存问题.在此基础上,从进一步简并增值税税率,构建双主体税种税制结构,完善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及增值税抵扣链条等角度提出了促进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增值税优化建议,以期为增值税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界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内涵和政策主张都存在较大的认识分歧,根源在于对我国当前面临的形势缺乏深入的剖析和科学的判断。文章揭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的问题最为突出,根源在于背后的体制性因素,因此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形势下的必然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通过改革的方法解决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根本上是要通过制度创新优化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优化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抓手,同时还需要政绩考评制度和财税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适应性改革。  相似文献   

16.
回眸与展望     
《地方财政研究》创刊于2004年,因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致力成为传播政府理财经验、助力公共财政建设的交流平台.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财政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施政主线,预算、税制、央地财政体制等多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求正确认识、主动适应与积极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重大抉择,也是认识、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与必然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绕不过的关口,是推动经济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历史性任务。要在全面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有的放矢、精准推进、重点突破,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赢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做出的重大经济战略决策,西藏自治区应该遵循中央指示,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西藏特殊的区情决定了西藏和其他省市区改革的不同道路。本文通过对西藏当前经济分析,着力探索推进西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实现路径以及目标。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租房领域存在投资主体单一、政府财政压力大、市场参与度不够、配置低效、供需失衡及错配、贫富分区程度加大等问题,需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予以解决。发达国家住房福利政策的演变表明,住房政策应与住房市场供需状况相适应,政府所扮演的角色须从“公共住房的直接供给者”走向“市场化供给的环境营造者”,即从“补砖头”到“补人头”是住房福利政策演进的必然趋势。我国公租房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与住房供求情况相匹配。一方面,要转变政府职能,从政府实物配给逐步过渡到市场化供给;另一方面,要积极打造健康的住宅租赁投资市场以促进公租房供给市场化,并通过开发配建和货币化补贴等措施促成公租房“隐形化”混合居住模式。  相似文献   

20.
“供给侧改革”要求从单纯依靠“需求侧”刺激消费拉动经济,转向当前调整优化“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通过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贯路径依赖,进一步挖掘未来经济增长新动力、新红利。本文通过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双信+”(征信+信用)普惠金融内涵与实质,积极探索“双信+”普惠金融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生作用机理和互促机制,深入分析相关制度困境和现实障碍,提出“双信+”普惠金融支持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